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
一,重視各領域教學內容中的社會性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是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如何進步的,是將認識納入到他整個的經驗體系中的,再用教材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社會教育內容,幾乎無法從其他教學內容中割裂出來,例如大班下學期主題六,開心大王,次主題二,我是開心果;顒游澹瑐鬟f微笑。該主題本身就是以幼兒的情感教育為主,盡管在這個主題里面,蝸牛的微笑是一個語言課,但是我們感覺它更像一節社會課,它是以“蝸牛的微笑”是以優美的語言,動情的講述蝸牛的心理變化,表現動物美,怎樣將微笑傳遞出去,是將語言教育與社會性教育,自然的結合在一起,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個主題開始部分的主題引導里面,無一例外的是講社會性教育目標,明確的進行了說明,請一定要認真的閱讀,加以領會。
第二個就是區域活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良好平臺。翻看我們的教材,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教育活動后面,都有一個區域活動的內容,從目標的設定,材料的準備,區域規模,到指導方法,都作出了比較詳盡的提示,目的就是要通過創設,并有效的利用環境,讓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都有利于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幼兒間的交流交往。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個交友平臺,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心理及情緒情感的變化。捕捉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交友契機,給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幼兒學習交往的方法,形成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這些交友契機的時候有很多,比如說幼兒之間發生一些沖突,幼兒在操作間,學習中的一些持續性,遇到困難事兒如何反應,材料的整理如何規范這些規則,教師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指導。
第三,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隨機、靈活、自然的教育元素。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一個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離不開生活。就像一張紙的反面正面一樣不可分割,生活即教育。在社會性發展方面,表現的最為充分,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一日環節皆教育,你比如說早晚的問候與道別,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吃飯、喝水、入廁的規則,培養孩子的社會規則。午睡的紀律,培養了孩子的規則與情感。還有孩子小伙伴的交往,培養孩子自我認真,與人際關系,參與一些活動,這些也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社會性的交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潛移默化,希望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把社會性的交友的元素都滲透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
第四,就是成人的態度習慣等行為模式,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意義。那么幼兒的個性品質有遺傳的特質,但后天的習得行為是幼兒習慣養成的關鍵。那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我們成人,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性的發展模板呢?那么接下來我再談一談,目前社會領域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是避免過于的知識化。社會領域的培養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然后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有些過于重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行為的養成,一方面教給幼兒許多道德品質方面的知識,孩子們也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解,包括我應該怎么做,包括一些為人處事的一些道理,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行為中,則表現出任性、自私、爭搶,不懂禮貌,不分是非等不良習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了講道理、學知識,而忽視了操行,以知識代替行為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