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小朋友聚會的注意事項
過了兩歲后,我就開始很注意孩子的“社會化”問題。因為,父母的重要職責,就是讓孩子長大、離開親人之后,獨立生活時,能夠適應,活得愉快。所以,讓小家伙多和小朋友相處,非常重要。目前為止,我帶和小朋友相處的模式是兩種:把小朋友請到家里來;把小帶到小朋友家去。
我發現,要讓小朋友們相處得好一些,很不容易。歸納以下注意事項,供參考:
把小朋友請到家里來時——
1、一定要記住征求最重要的人物——小家伙本人的意見。孩子很期待、很愿意才能邀請。而不要替孩子完全做主。
2、一旦獲得孩子的同意,就要做好詳盡的紀律宣布:
1)要肯分享玩具,小客人肯定不會帶走玩具,但是會在家里玩,請不要去搶奪;
2)因為家里來了客人,所以爸爸媽 媽要招待大家,沒辦法和平時一樣只顧他一個人,希望他要理解;
3)家里來了自己的小客人,那要負責招待,當好小主人;
3、當客人來后,開始階段,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適應家里有客人的新場面,不要自己去忙活,讓孩子獨自“應戰”;
4、在對孩子們進行相互介紹之后,盡可能把大人和孩子分開。大人做大人的事,孩子們玩孩子們的,出現問題,讓他們自己先解決,解決不了了再請大人出面。而不要全過程地看管。當然,放手一定不要放眼,防止意外。因為孩子們打架其實也能打得很厲害。
5、要對客人熱情有禮,但不要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讓、退,孩子的權利還要保障。否則會讓孩子覺得,招待朋友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6、安排好簡單的活動:做游戲;聽故事或者看有趣的電視節目,由一個家長“領導指揮”。
7、準備好適合孩子吃的食物:手工的水餃或者扁食;健康的零食,如干果、水果等。
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里玩時——
1、宣布紀律:
1)玩小朋友家的玩具,要取得小朋友本人的允許;
2)不可以帶走任何玩具,哪怕非常喜歡;
3)不可以大吵大鬧、影響小朋友鄰居的生活等等。
4)時間約定,比如從幾點玩到幾點。
2、帶上一件到兩件孩子的玩具,用于與主人家的孩子進行交換;帶上一些小小禮物,比如適合小朋友吃的零食等。
3、記得帶上孩子的水杯、穿習慣了的拖鞋;還要帶上擦汗的紗布甚至更換的內衣。因為玩起來,孩子很容易出汗。更小的孩子則容易尿褲子之類的,要注意帶上尿片。
4、離開朋友家時,一定要督促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收好整理好,不要留下“戰場”讓主人窮于打掃。畢竟主人的精力也和你一樣,很有限。
最后,不管是帶孩子去別人家,還是別人帶孩子來自己家,共同的注意點是:
1、孩子們玩在一起出了“戰況”,建議大人不要干涉過多,沒必要分清誰對誰錯,更不必強迫打了人的孩子去向被打的孩子道歉之類,因為確實很難說哪個孩子錯了或者對了,打打鬧鬧是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模式,而且孩子們的自尊心也絕不可忽略。可以在朋友們散去后,再和孩子進行總結和盤點,對孩子表現不足之處進行提示與糾正。
2、孩子們聚在一起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對孩子進行品頭論足。也不要當面描述孩子的趣事或丑事等等。
3、如果孩子表現欠佳,抱孩子到安靜的地方單獨溝通,及時解決。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