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精選5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間、譴”等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間”,理解“無名、汛期”等詞語。
2.快速閱讀課文,不回讀。從具體事件中,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
重點
快速閱讀課文,不回讀。從具體事件中,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學
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認識“間、譴”等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理解“無名、汛期”等詞語。
2.快速閱讀課文,不回讀。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
準備
課件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出示題目,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讀一下課題,并說出你們的問題。(出示課件1)同學們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嗎?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載了哪些美德?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板書:搭石)
【設計意圖:用問題導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引發他們一探究竟的欲望。】
新課
教學
分鐘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出示課件2)
1.各小組自學生字詞,對易錯字詞互相提醒。
2.互讀。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讀,互相糾正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出示課件3)
譴責
俗語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理所當然
汛期
三、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讀。(出示課件4)
師:(1)讀了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嗎?人們是怎樣挑選、擺放搭石的?從文中找出重點詞語理解體會。
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間隔擺放。
(2)從這些搭石的挑選和擺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鄉親們的善良、質樸。
師小結: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找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距離擺放搭石,讓人們從上面平穩地過去。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鄉親們的善良與質樸。
2.學習2-4自然段。(出示課件5)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想,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
(2)“風景”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搭石構成家鄉一道風景呢?
生讀,師總結:
風景是指美麗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寫了家鄉搭石的“美”?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好好體會家鄉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們下節課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精讀課文這個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自由學習的基礎上,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帶著上面的問題朗讀課文。
3.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詞語。
1.xùn
qī就要來了,請大家做好準備。
2.他改掉了lǎn
duò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譴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綽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讀下面句子,選擇對它理解正確的一項。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
A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兩個人的話非常多,等過了河還在說。
B這句話告訴我們,這里的人們善良,互讓,民風很淳樸。
【答案】
一、1.汛期
2.懶惰
挽回
二、譴責:斥責,責備。
人影綽綽:形容人影多,姿態美。
理所當然:按道理應當這樣。
三、B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通過理解重點句子,感受家鄉的景色美以及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心靈美,并受到熏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復習、質疑。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搭石》這篇文章,同學們從中讀懂了哪些內容?(出示課件7)
新課
教學
分鐘
二、新授課。
1.師:這就是人們過小溪時的搭石。就是這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請大家速讀課文,看看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讓你體會到搭石的美,體會到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饋,出示重點句。
(出示課件9)“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里的人懶惰。”
指名讀這句話,思考:這句話說了什么事?體現了家鄉人的什么特點?
生思考,討論
師總結:秋涼人們擺搭石,體現出人們的勤勞。
(板書:秋涼勤勞擺搭石)
“上了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讀段落,想象:上了歲數的人為什么會這么做?老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會怎樣想,表情、動作會怎樣?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感受,抓住重點詞語“無論、只要、一定、踏幾個來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來。)
(板書:無私奉獻換搭石)
(出示課件11)欣賞第二幅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每當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真是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談談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這美感讀出來嗎?讀出疊詞給人的韻律感。
理解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
進一步感受鄉親們相親相愛,生活默契,所以動作協調。
(板書:協調有序走搭石)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人們擺搭石、換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出了搭石的美?
(出示課件12)“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交流,師總結:理所當然的事,就是不講任何條件都應該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報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當然的?說說你的感受,再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指名學生說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讀課文。師相機指點。)
師:是啊,這兩句話讀來讓人感到融融鄉情,讀起來讓人感到那么親切。誰能把親切感讀出來?(再指名讀)
(板書:謙讓敬老過搭石)
三、用朗讀來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讀第五自然段。(出示課件13)
師:“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這贊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書:熱愛家鄉贊搭石)
師:還贊美了誰?
師:對,還贊美了像搭石一樣的鄉親們。鄉親們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請你們用自己的話歸納一下吧。(生小組討論,師指名回答)
那為什么不直接寫鄉親們,而寫搭石呢?
再讀第五自然段。
(在反復朗讀練習中,指導學生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的情感紐帶,體現了鄉親們的心靈美。)
(板書:搭石是聯結家鄉人們美好感情的紐帶。)
四、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請自己再讀一讀。
五、總結寫作方法:(出示課件15)
1.仔細觀察,
生動描寫。
2.用心感受,以小見大,平凡事物中見真情。
【設計意圖:教師借助課件,針對中間句、段,設計相應的問題加以引導,能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提高自學能力。速讀課文,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
【設計意圖:設計帶感情朗讀,有利于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的寫作方法進行總結,能讓學生了解寫作方法,為學生的寫作打基礎。】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六、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出示課件16)
1.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的心靈美。
2.小練筆。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對我很有啟發,我也想寫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設計意圖:作業的布置能鞏固所學知識,并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提高寫作能力。】
板書
內容
【板書設計】
秋涼勤勞擺搭石
無私奉獻換搭石
搭石是聯結
搭石
協調有序走搭石
家鄉人們
謙讓敬老過搭石
美好感情的紐帶!
熱愛家鄉贊搭石
課堂作業新設計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選字組詞。
平(橫
衡)
(邪
協)助
二、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反義詞。
1.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
2.人們會譴責這里的人懶惰。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三、填空。
文章從兩方面體現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一、衡
協
二、1.聞名
2.勤勞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們心靈美
1、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中心句,讓學生重點體會三幅感人畫面,去層層深入地閱讀文本,進行感悟。以“美”作為主線,貫串課堂始終,從看得見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見的人性美、情感美,讓學生從文中去尋找、發現美,感悟、體會美,抒發、表達美,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2、我注重朗讀、速讀。通過一次次地朗讀、速讀練習,讓同學們品味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體會人間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不會十全十美,這次教學中存在著幾點遺憾:
1、對于上了點年歲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學生的想象還不夠豐富,體會得還不夠深刻。
2、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通過多種方式引發學生的想象,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對課堂的組織調控能力。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寫的是鄉親們擺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語言樸質,意境優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為我們展現了鄉親們無私奉獻以及一心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紹】
劉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興隆縣。
我國當代著名詩人,目前已出版《劉章詩選》《劉章鄉情詩》《劉章散文選》《北山戀》《劉章散文選》等詩文集28部。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搭石:是人們在過往沒有架橋的溪流、河溝,或淺水枯河、泥濘路面等地用石塊鋪設的一種簡易通道。所選石塊一般為天然呈方形或平頂狀,所有石塊按二尺左右的距離擺放。不很平穩,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課后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讀拼音,寫詞語。
1.為了保持píng
héng,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長發動大家xié
zhù小明改掉lǎn
duò的毛病。
3.xùn
qī剛過,大家趕緊投入的(去掉)家園重建當中,所以,wǎn
huí了不少損失。
二、選詞填空。
間隔
隔開
1.這座山把他們(
)。
2.石頭按二尺左右的距離(
)正合適。
唯獨
孤獨
3.大家都有,她沒有,這樣是不是顯得不好?
4.這位老人彎著腰慢慢走在路上,顯得非常。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無論怎樣著急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用加點的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用加點的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仿寫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能力大提升
四、課文整體梳理。
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鄉親們_____搭石,_____搭石,______搭石等情景,不僅體現出_________美,更體現出鄉親們的____________美。
五、重點段落品析。
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仿寫詞語。
人影綽綽(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的修辭方法。
A引用
B比喻
3.選文描寫的是___________的場景,描繪出一幅優美的圖畫。
思維創新大拓展
六、人們往往借助一件事物來表達情感,請你仿照本文的寫法,借助一件事物來體現一種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平衡
2.協助
懶惰
3.汛期
挽回
二、1.隔開
2.間隔
3.唯獨
4.孤獨
三、1.無論怎樣生氣,只要看到孩子有進步,他就會笑逐顏開。
2.如果你不努力,就會被落下。
3.落葉像蝴蝶在空中飛舞。
四、擺
修
走
景色
人性
五、1.天網恢恢
生機勃勃
文質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粉筆盒見證了老師的辛勞。
剛開始的時候,一整盒粉筆整齊地排列在一起,一節課下來,有的粉筆就變成了粉筆頭,幾天下來,粉筆盒里就只剩下粉筆頭,還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層粉筆灰。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以讀帶講,讀中感悟。
因為本文文質兼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家鄉人們的人性美的贊美,所以我在教學中是這樣來設計“讀”這一環節的。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個性朗讀,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如初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嗎?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讀中找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2.再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在書上找一找。”通過學生的理解朗讀,很快就能體會到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很麻煩,從而明白了“脫鞋挽褲”的含義,知道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什么過小溪。
3.品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進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點段落,通過朗讀升華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寫一行人走搭石的語句很優美,學生們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畫面美、音樂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詩。
二、讀練結合。
讓學生當堂消化文章的寫作特點。這一目的我是通過仿寫來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過不顯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贊美具有這樣的品質的人。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樣圍繞著這一句話來表達的。作者描寫的這些都是因為他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寫的時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這時我就勢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展開自己的想象說一段話。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堂的調控能力我還是有欠缺的。在本節課的最后,因為學生的積極性太高,每個孩子都強烈地想表現自己,所以一度有點失控。
課堂調控能力是一個合格老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摘錄和刪減”、“改寫和概括”的內涵;
2.學會縮寫故事,明確什么地方需要刪減,哪些地方需要改寫,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摘錄和刪減”、“改寫和概括”的內涵;
難點:學會縮寫故事,明確什么地方需要刪減,哪些地方需要改寫,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故事《草船借箭》
教學過程
七、激趣導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學們,誰能給我們概括一下,這個故事說了什么呢?(學生看故事,自由發言)對比一下原來的故事內容和你們講的,有什么不同?(學生自己講的比原來的內容短)那么故事的情節完整嗎?(完整)你們能聽清楚來龍去脈嗎?(能)像剛剛同學們這種用概括的語言來講故事的方式,我們就稱為縮寫。(板書:縮寫)但是,口頭表述的和我們書面表達的,還是有區別的。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如何縮寫故事。(板書:縮寫故事)
八、啟發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錄和刪減”(判斷哪些內容必須保留,哪些內容可以刪去,不要改變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寫和概括”(把長句子縮為短句子,把幾句話合并成一句話,或者用自己的話把故事中具體的描寫改得更簡潔)
3.結合實例,理解概念
齊讀《獵人海力布》1-4自然段縮寫,對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刪減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寫,哪些句子是概括。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刪減:在內蒙古自治區,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一條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寫)小白蛇告訴海力布,她是龍王的女兒。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給海力布許多珍寶。小白蛇還告訴他,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況下,什么內容必須保留,哪些內容可以刪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刪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經過、結果必須保留)
5.習作指導
以《獵人海力布》5-6自然段為例,進行講解:
來到龍宮,老龍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謝他。老龍王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己挑選珍寶,愛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寶也沒拿,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龍王低頭想了一會兒,就把嘴里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說說哪些地方可以刪減?(“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寫?(海力布什么珍寶也沒拿,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沒拿,只是要了龍王嘴里的寶石。)
3.剩下的內容要用什么方式縮寫?(概括)
4.結合上面刪減和改寫的內容,概括這兩個自然段。
(海力布來到龍宮,龍王想送他珍寶表示感謝,海力布什么也沒拿,只是要了龍王嘴里的寶石,龍王稍加思索后就給他了。臨走時,小白蛇再三叮囑海力布不要忘記剛才它說過的話,海力布謝過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內容概括出來之外,還要注意兩點:1.不能改變故事的原意;2.改寫之后的語言必須通順。
九、學生交流并練習概括其他自然段,師巡視指導。
十、習作點評
選擇其中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點評,最好有優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學生對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五、小結
總而言之,縮寫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點:
要體現原文的風格和面貌。也就是說,縮寫不允許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甚至連人稱也不能變。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點。
第一,要按縮寫的要求將原文的篇幅縮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寫語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刪去無關緊要的介紹。
第二,要銜接自然,使文章成為一個整體。
板書設計
摘錄和刪減
縮寫故事保留原意,渾然一體
改寫和概括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運用比較朗讀法體會對比寫法的作用。即學即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對比運用到對日常事物的描寫中,讓學生在練中加深體會。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能根據同一詞語的不同意思,恰當地在不同語境中運用該詞語。
2、朗讀、背誦古詩《蟬》。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聯系語境,領悟一詞多義
1、體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出示課件:
開辟
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現為人類的生活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1)學生讀句子,結合生活實際,同桌間說說帶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兩個“開辟”的含義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據什么理解的?
預設: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這塊地本是荒著的,荒草叢生,不能長任何東西,要種花生就必須讓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改變,所以,“開辟”在這里是“開墾”的意思。第二個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嶄新的事物,它開創了新的'領域,所以“開辟”在這里是“開創、創立”的意思。
2、運用學法,自學第二組例句。
出示課件:
姿態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
大家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
(1)學生讀句子,體會“姿態”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
(2)學生交流。
預設:“姿態”在第一個句子中是“姿勢、樣子”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中是“態度、氣度”的意思。
(3)小結:像這樣一個詞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稱為多義詞。在使用時,要結合具體語境來判斷、體會。
3、練習體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1)語境練習。引導學生把同一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說話,根據要求寫句子。
出示課件:溫和
(形容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
②全班交流。
預設:a、(形容氣候)今天的天氣很溫和,適合去郊游。
b、(形容性格)王老師性格溫和,很受學生喜愛。
(2)鞏固練習。把同一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說話。
課件出示:
便宜
(價錢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應得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學生自己思考,完成練習。
②全班交流。
預設:a、(價錢低)這個菠蘿很便宜。
b、(不應得的利益)小芳愛占小便宜。
(3)拓展練習。你還知道哪些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舉例說一說。
課件出示:
精神
(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壓力不僅是我們精神上的負擔,更是我們生活的動力。
(活躍;有生氣)廣場上的老爺爺們正在打太極拳,看起來特別精神。
4、小結:我們在閱讀時要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理解一詞多義;表達時要學會把同一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說話。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懇、篩”等9個生字,會寫“爹、嫂”等14個生字,會寫“嫂子、床鋪、照看”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能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能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懇、篩”等9個生字,會寫“爹、嫂”等14個生字,會寫“嫂子、床鋪、照看”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能復述故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閃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動人傳說。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吧。(板書:牛郎織女)
二、初讀課文。(出示課件3)
1.畫出不認識的字詞,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2.小組內分自然段輪流朗讀,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初步自學(出示課件5)
小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樣相處的?
2.牛郎和織女是怎樣認識的?
3.根據學生的.概括,梳理提綱(主要以牛郎為線索):
板書: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認識織女
4.選讀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
5.在交流中進一步熟悉故事,為進一步感悟及復述做準備。
四、復述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熟悉了這篇文章,了解了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復述出來?(出示課件6)
復述時應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內容;復述時盡量口語化;復述盡量簡化描述,只把重要內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寫部分可以省略或簡化。
生練習復述,師隨時點評。
師總結:同學們,我們的復述做得很好,看來我們掌握了復述的要點。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練習。
五、布置作業。(出示課件7)
1.默寫生字詞。
2.繼續閱讀課文,了解牛郎、織女是怎樣的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10)
1.復習生字詞。
2.再次邀請同學復述課文,復習課文內容。
二、精讀課文,解決問題。(出示課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運,他是多令人羨慕哇!怎么,為什么只有他能有這奇遇呢?
(把神話色彩去掉,我們會發現,神話故事確實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現實愿望的反映。換個角度提問,引領學生去發現藏在神話后的人心。)
2.帶著問題閱讀,提示學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織女為什么如此青睞牛郎?(出示課件12)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有關牛郎的段落,體會對牛郎的動作、語言等的描寫,從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勞。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體現。
②牛郎關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樂觀豁達。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歡、吃剩飯、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態度是哼小曲兒,對牛照顧周到,打柴、種莊稼來安家。
小結:勤勞、關心他人、樂觀,這些優秀品質使牛郎不僅贏得了老牛的傾力相助,還贏得了織女的芳心。
(板書:心地善良吃苦耐勞)
4.織女是個怎樣的人?(出示課件13)
師:我們可以先在文中找到關于織女的描寫,再進行總結。
生總結:織女是個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書:心靈手巧渴望自由)
5.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語錄體的形式,寫下你的感想。(出示課件14)
預設: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
“真誠的關愛必定能換來真誠的愛!”
“幸福靠自己創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勞才能改變命運。”
三、拓展活動,自選其一
1.牛郎織女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傳頌,請愛好古詩詞的你背誦這首詞: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民間流傳著不少優美的傳說,善于講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準備參加故事會。
3.愛好天文的你別忘了觀察星空,查閱、搜集有關星空的圖片、文字等資料,找一找天河、牽牛星、織女星。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借助課件,引導學生提煉“交流平臺”中學習伙伴們的對話中的意思,總結本單元課文借物抒情的表達特點,同時梳理出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多種方法。變文本閱讀為學習互動,形式活潑。
板塊二
借助示例,體會對比的作用
1、讀懂示例,初識對比。
(1)讀下面的句子,想想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出示課件:
·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預設一:這三段話都是先寫事物本身的特點:花生的果實埋在地里;白鷺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瓜、藤和葉構成了別有風趣的裝飾。然后再寫與它們相比較的事物的特點: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掛在枝頭;朱鷺、蒼鷺體型稍大,且不尋常;石獅子、旗桿不夠可愛。
預設二:這三段話都運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所描寫的事物的特點。
(3)比較發現:去掉這三段話中對比的部分(課件中加橫線的部分),指名朗讀,說說在表達效果上與原句有什么不同。
預設:運用對比,使所描寫的事物(花生、白鷺、瓜架)的特點更鮮明、更突出。
(4)回顧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文章,還有哪些也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小組內交流。
2、聯系生活,巧用對比。
(1)仿照上面的句子,運用對比的方法,將下列句子表達得更具體。
出示課件:
·文具盒非常實用,不像文具袋,沒有堅硬的外殼保護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斷。
·王老師性格溫和,與校門口粗聲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鮮明的對比。
·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處,桂花的香氣過于濃郁而使人發膩,向日葵幾乎毫無香氣,又叫人覺得美中不足。
(2)學生練習反饋。
(3)練習用對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種事物的特點。
(4)全班交流展示,評議修改。
出示課件:
水仙花開了,潔白的花瓣,金黃的花蕊,碧綠而修長的綠葉,蒜瓣似的球莖,一盞清水,一個白瓷盆,在玻璃茶幾上綻放它的生命。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菊花的高貴典雅,但它卻有著超凡脫俗的圣潔。
3、小結:將所描寫的事物與其他事物進行對比,能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表達情感。希望同學們學會在習作中恰當地使用這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