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太陽》教學反思
3、藝術課上的老師不是“權威人物”。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對藝術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由教學中的權威變成合作者,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在藝術課程中有很多單元就是要求老師放下架子,和學生一起游戲,舞蹈,它已經為我們創設了很多機會,我們必須學會更換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地適應教學。
小學的藝術課教學走進了誤區,首先是執教的老師在觀念上走進了誤區。小學的藝術教學肩負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藝術課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我想,學生之所以能和我相處得這么融洽,大概源于我平時對他們的寬容和理解,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師真心付出,長久的投入。我很欣賞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這句話,在小學的藝術課堂上,我認為,學生的成功和快樂,那就是老師的快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