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反思
訓練點除了找到恰當的切入口之外,因材而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這樣的預設就存在著很大的弊病,那就是訓練缺少梯度,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這種一刀切的訓練形式極有可能造成學生或吃不飽或夠不著的現象發生。事實證明,第一個環節,學生明顯感到難度偏大,因為概括主要內容這是在現學段從未出現過的。而第二個訓練環節,學生的差異較大,有的寫了好幾句,有的學生卻連起碼的審題都還不會。面對這些現象的產生,我做了以下的調整:
環節一:
1. 出示詞語,請學生朗讀。
2. 請學生用是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3. 教師指導:把剛才同學們說得句子連在一起,就是課文講的故事了。能干的同學試著說一說。
修改意圖:
先讓學生用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降低了學生訓練的難度,符合三年級上半學期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能力。學生容易達到要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地指導,使學生明白什么是課文主要內容,如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或許僅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完整概括,但至少所有的學生都有了一種初步的概括意識。
環節二:
1.分層設計練筆。
請再現課文中的人物,選擇幾個寫一寫:
*獵人一 , 。
村民一 , 。
市長一 , 。
船員一 , 。
如果你的想像力夠豐富,你一定能想到其它的人或物進行描寫!
一, , 。
一, , 。
2.請寫不同人物的同學連貫匯報,再次感受情況的緊急。
修改意圖:
這樣的調整,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練筆,還能啟發學生除了文本之外進行大膽的創作。最后的連貫匯報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再次渲染,有助于氛圍的再次創設,為后面的感悟朗讀做好充分地鋪墊。
關于課堂整體預設:追求平實,期盼創新
教了十年的語文了,卻越來越發現語文課的難以把握,尤其是一堂課越琢磨越研讀越覺得無從下手。新教材要求我們有那么多的知識要求掌握,那么多的目標要求達成,短短三十五分鐘要做的太多太多。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只能要求自己不斷向課堂要效率,選擇重點難點進行統籌安排、因文制宜確定教學方法。《喜愛音樂的白鯨》這一課是選學課文,一個課時必須完成教學,因此,我將重點難點放在了“究竟誰救了白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其它段落就做適當地略處理。通過體會“白鯨遇險情況之危急”從而理解“轉危為安,產生奇跡的根本原因”,最終得到情感的升華。在課堂整體預設時,我始終引導著學生學習文本,通過文本思考,讀懂理解故事。課堂中,創設了兩個情境:其一是“如果你是這群被困的白鯨,你害怕什么?”通過師生的對話讓學生感受當時情況的可怕。其二是通過“爭分奪秒的情境再現”表現人們搶救白鯨的急切心里,感受人們對白鯨的關愛。這兩個環節的情境創設,較好地幫助了學生體會文本的中心,平實而有效。在課堂中少了很多為了創設而創設的情境,少了只是“看上去熱鬧”的教學環節,真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
追求平實、真實、落實的課堂教學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想達到的,也是我平時日常教學所追求的。這些年來,自我感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對于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能力似乎處于一種瓶頸的階段。追求平實,卻少了創新的靈感。如何有效將兩者融為一體,在平實中期盼創新,在創新中落實基礎,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