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后的教學二度設計
有的老師教了一輩子的書,忙忙碌碌中不知什么時候越來越沒了自己的思想,成了一臺機器,一頭"拉磨的驢",而有的老師能忙中偷閑,閑中反思,反思后進行教學二度設計,敢于突破自我,他收獲的不僅是教學上的成功,而且是心靈上的快樂。那么,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二度設計呢?一、課前二度設計:
長期以來,人們賦予我們的教科書美其名曰"書本",顧名思義即"以書為本",書被喻為"圣經",其神圣不可侵犯。學生和老師似乎也成了"圣徒",若有人膽敢有異議,立刻招來陣陣有詞的反駁"書上曰:……"讓人不由想起了孔乙已的"知乎者也",叫你忍俊不禁,卻又啞口無言。君不見,小小一本書,大江南北,放之四海而皆準。
新課程改革給這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入了一縷新鮮的血液,"書"的價值我們依然不可否認,但"本"的味道卻已變了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老師,我們更應在理解編寫者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價值的因素,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一個心中的預測,多想想孩子們需要什么?孩子們喜歡吃嗎?孩子們吃得了嗎?再進行教學二度設計。
如有一位山區的教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在深入領會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實際:無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山區百姓家里大都都有蘿卜。于是他讓學生每人帶了一小塊蘿卜來,在自學中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自己或與同學合作動手分別把蘿卜切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盡管學生的蘿卜從美術學的角度我實在不敢恭維,但是學生在動手切割蘿卜,不斷改進、合作交流、觀察分析、比較的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合作交流的快樂、創造的快樂,而且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二、課中二度設計:
好不容易精心準備了一節自己頗為滿意的課,自認為雖說不上空前絕后,也還能說上"不錯"二字。誰料人算不如天算,課堂上學生不依了:"老師,這些我們都會了,不想學了。"也許你會目瞪口呆,束手無策;也許你會依然繪聲繪色地按步就搬,盡情演繹。"多好的設計呀,不上似乎總有些遺憾";也許……。但是,親愛的老師,請想想我們的教學是為了誰,為了什么而教。那么,你也許就會知道該怎樣去對待了。
如有一位老師在上《時分的認識》這一課時,也遇到了來自孩子們的這一"刁難",老師愣了一下,但隨即微笑的面向可愛的學生,"既然大家都會了,那么你們想學什么呢?""我想知道學會了看時鐘什么用?"一個學生發言了,"是呀,有什么用呢?"老師也歪著頭故作不知的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可以準確的知道時間""可以提醒我們準時上學""可以提醒我們準時睡覺""可以幫助我們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又有一學生提出疑問了"我想請問大家,如果沒有時鐘怎么辦呢?""是呀,如果沒有時鐘又該怎么辦呢?"老師因勢力導。學生又一次興奮起來:"看手機"、"看電話"、"打電話117查詢"、"問別人""看影子"……學生的精彩回答贏來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而這掌聲又再次推開孩子們思維的門,奇思妙想如清泉般往外涌,孩子們始終處于激奮狀態,我只恨自己貧乏的字眼,拙劣的筆觸不足于再現當時的情景。
"水本無華,相蕩起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發靈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請記住: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我們心中要有學生,從學生出發,為學服務。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遇到的新阻礙、課堂的氣氛、教學的進展情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活動方案,在頭腦中進行"無紙化"教學二度設計,讓孩子們的靈性和悟性在其間流淌,這是一個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創造性的體現、個性的體現,也是我們的教學能高效進行地保證。
三、課后教學設計:
"人無完人",一節課上完,總有些許讓自己驚喜或遺憾的地方,我們要及時反思一下在課堂上讓自己欣喜的亮點,它將是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今后繼續保持的風格;反思一個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欠缺,它將時時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反思一下我們應如何去改進,它會使我們突破自我、更上一層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的教學,它會讓我們少作一些"婆婆媽媽"或只重形式,不重實效的表面文章;反思一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收獲和不足,它將時時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的近期二度設計。俗話說的好:"旁觀者清",僅僅依*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在和同事研討的基礎上繼續改進;還可以和學生交流,征求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建議,從他們的眼光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讓課堂成為孩子們自己喜歡的課堂,或者過一段時間更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回首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時你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和感悟,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課堂教學二度設計我不敢說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很棒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一個敢于挑戰課本、敢于挑戰困難、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具有契而不舍精神的老師;一個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也對自己負責的老師,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而快樂的老師。讓我們都為成為這樣的老師而努力。也祝愿我們都成為這樣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