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程的改革,一開始讓我們教師無所適從。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發覺我們學生的能力跟新課標所要求的相差之遠,不由得常常感嘆:我們學生的閱讀能力怎么這么糟糕。細分析開來,其實跟我們以前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是分不開的。由于應試教育的主宰,我們的語文教學,容不得學生的任何自由和創新,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學生在閱讀上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制。而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課程的改革就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就是說,教師要真正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愛讀、樂讀、會讀,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那么到底怎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這不是一方面的,也不是兩方面的,其實是存在在教學的方方面面的。下面就淺談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
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這些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兒童積極主動閱讀的基礎,它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和學習的情趣,是發展智力的必要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成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導入語”即引導學生學習本文的開頭語言,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又有著聯系“舊知”與“新知”的橋梁作用,還有著思維定向的作用。因此,成功的導語就是良好學習的開端。另者,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采用諸如實物、插圖、錄像、錄音等聲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勢身形等無聲語言之類的形象直觀的教學形式,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導火索。再者,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創設積極、寬松的課堂氛圍,真誠地鼓勵、表揚學生,鼓勵人人暢所欲言,讓學生品味到閱讀的甘甜。在《萬里長城》這課的教學中,賀誠老師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使得學生整堂課都激情四射。誰能說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教師要是個魔術師,在學習之余,要創設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如課前的三分鐘,是一個很好利用的平臺,比如舉行古詩背誦,成語接龍,名言交流,歇后語對接等等。每星期利用一節課舉行讀書活動,互相交流讀書心得體會。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畫畫比賽、展開有趣的辯論等等。
二、教給方法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要有清晰的閱讀意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很多事實充分證明了:閱讀不僅是學生作文成功必不可少的階梯,更是寫作者登堂入室必備的金鑰匙。而我們的學生,只注重課內的學習,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閱讀,這樣造成了視野的狹窄,語言的空洞,構思的俗套,所以我們唯有讓學生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方能改變這種慘不忍睹的局面。而要讓學生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平時多創設一些閱讀的空間、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感覺閱讀既是一種任務,同時又是一種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會學,才能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就得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以“精讀課文”為例,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在學習中,要根據閱讀的要求,在字里行間圈點勾畫,以示重要詞句;在有疑問的地方作記號,并能找機會解答;要學會把文中的優美詞句段篇進行積累,并要勤背誦。同時學要有所思,如果是機械地讀書,就等于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只有邊讀邊思考,才能學有所得。
四、貴在堅持
我們著手的不論是什么工作,可行性的計劃是必不可少的,要真正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起來,還得有一個可操性的計劃。比如平時就得在正常教學活動中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審委會審查通過的教學篇目,而且有意識地訓練良好的閱讀方法。再來,就是培養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對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作,可讓學生安排在假期生活中閱讀。當然閱讀的成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可以辦到的。還是徐特立先生說得好:“要刻苦鉆研,要堅持,持之以恒,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學不好。”因此,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是終身需要,應該永不停止的意義,并逐步養成持之以恒的閱讀品質,這幾乎可以說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教學中,教師是導航者,要讓學生有著良好的閱讀能力,只有*教師去探索研究,才能很好的引領學生駛向理想的彼岸。總得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閱讀教學計劃
一、 目標:
(1)、“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加大閱讀量,開拓閱讀面,激發閱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閱讀質”。
(2)、具體目標 :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和能力。在閱讀時間、形式、速度、方法、內容諸方面都能有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