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 “ 循循善誘 ” 的教育境界
《論語 . 子罕》第九章:顏淵喟然嘆曰: “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孔子,萬世師表也。他的道德境界、教育藝術讓他的弟子喟然長嘆: “ 老師的為師之道,仰看越發覺得其高,鉆研越發覺得其深?纯丛谇懊妫幌伦佑衷诤箢^了。老師由淺入深,善于誘導我們,以文獻豐富我們的學識,用禮儀約束我們的行為,我們即使想停止都做不到啊! ”
反復研讀這段話,我認為孔子教育藝術的精髓在 “ 循循善誘 ” 。
反思我從教 25 年的心得體會,教育藝術的至高境界是 “ 循循善誘 ” 。為了說得明白、生動一些,我先從我的教學案例說起:
我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叫學生讀課文,一學生把 “ 撥草尋蛇 ” 讀成了 “ 拔草尋蛇 ” 。學生出現了錯誤,老師怎么辦?我沒有責怪學生粗心大意,而是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下 “ 撥草尋蛇 ” 這個詞,讓讀錯的同學上臺分別表演 “ 拔草 ” 和 “ 撥草 ” 的動作,然后告訴學生, “ 拔草 ” ,一般是用雙手去拔,而 “ 撥草 ” 一般是手拿棍去 “ 撥 ” ,因此 “ 撥 ” 比 “ 拔 ” 字多了一根木棍,右邊是 “ 發現 ” 的 “ 發 ” 字。接著,我讓學生想象林沖 “ 撥草尋蛇 ” 的招式,然后和洪教頭 “ 把火燒天 ” 的招式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洪教頭 “ 把火燒天 ” 招式是打對方的頭蓋骨,欲致人于死地。而林沖 “ 撥草尋蛇 ” 招式是打對方的小腿骨,是點到為止。從這兩個不同招式中就可以看出林沖武藝之高強、武德之高尚,洪教頭那咄咄逼人、不顧對手死活的丑態也躍然紙上。
以上教學可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 “ 撥 ” 與 “ 拔 ” 音形之比較;第二層次是由 “ 撥草尋蛇 ” 想象其習武招式,進入詞之義和詞之象之境地;第三層次是把 “ 撥草尋蛇 ” 和 “ 把火燒天 ” 作比較,突出林沖比武點到為止的高境界,由詞之義達人之品之境地。反觀這一教學案例,私下以為體現了 “ 循循善誘 ” 的道理。
“ 誘 ” 者,啟發引導之意也; “ 善誘 ” 指善于啟發,擅長誘導。
“ 善誘 ” ,我以為體現了教學藝術之境。
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想,讓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教師要善于點撥學生領悟,讓學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教師要善于講解知識,要一語中的,要言不煩,引人入勝。
教師要善于吸引學生,讓學生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欲罷不能。
“ 循循 ” 是有步驟、有順序,由淺入深的狀貌,它體現的是教育的智慧。
“ 循循 ” 呼喚教育的預設。沒有事先精心的準備、精密的思考,哪來 “ 循循 ” 的魅力?
“ 循循 ” 講究教育規律。不由淺入深,不由表及里,不由此及彼,哪來 “ 循循 ” 的魅力?
“ 循循 ” 要關注人的成長規律。不順其自然,教師隨心所欲,自以為是,哪來 “ 循循 ” 的魅力?
老師,請追求 “ 循循善誘 ” 的教育境界。不要嘩眾取寵,不要喧賓奪主,不要自我展示,不要浮躁跟風,不要花拳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