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課外名著閱讀試題的反思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精華,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享受到優良的文學藝術熏陶,還能體悟人生經驗與智慧,激發孩子們的人性情懷、精神理性和社會責任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課外名著閱讀的要求也不斷得到落實,以下就是2005年部分省市和地區中考語文試題中關于課外名著閱讀的試題:【例1】(安徽)你讀過一些課外名著,請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1)《水滸》中敘述了好漢 “大鬧野豬林”的故事。
(2)《西游記》主要記敘唐僧師徒四人戰勝各路妖魔鬼怪 的故事。
(3)《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作家 。
【例2】(河北)②請你根據《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閱讀名著,在下面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內容。
讀《 》(名著名稱),我了解到(內容):
【例3】(山東臨沂)名著知識填空。(2分)
①《威尼斯商人》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 的著名喜劇,劇中人物 是外國文學人物畫廊中典型的“吝嗇鬼”形象。
②“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個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
【例4】(貴州黔西南)按要求填空:(4分)
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有兩位家喻戶曉、足智多謀的軍師,他們是___、___,他們所在的兩部作品分別是_______、______ 。這兩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歡的一位是:___,請用一句話對這位人物加以評價:________ ______。
【例5】(河南)名著知識填空。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英雄?《三國演義》中以勇武助劉備建立一番功業的張飛固然是,《水滸傳》里用謀略幫晁蓋智取生辰綱的 何嘗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運、堅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爾·柯察金固然是,《名人傳》中“扼住命運的咽喉”、創作了不朽樂章的音樂家貝多芬又何嘗不是?
【例6】(廣西南寧)文學課外名著閱讀題
①初中三年,在課本選編或推薦的中外名著中,你閱讀過哪些作品?請寫出其中兩部作品的名稱: 和 。(2分)
②在閱讀中,哪個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簡要介紹其特點。(2分)
【例7】(陜西)請從下面作品中任選一部,寫出其中一個主要人物,并簡要介紹與之相關的一個情節。(3分)
《三國演義》 《安徒生童話》 《平凡的世界》
主要人物:
情節介紹:
【例8】(揚州市).請從《水滸傳》《西游記》《格列佛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這幾部文學作品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簡要概述其形象特征。(3分)
名著試題進入中考,對落實新課標精神無疑是大有裨益。同時,中考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指揮棒,名著類試題考什么、怎樣考,對以后的教學必然起著指導性的作用。但稍微認真分析一下今年各地中考中的名著試題,恐怕失望要大于欣喜。
一、 還有部分課改實驗區的試卷中根本就沒有涉及名著試題。要貫徹課外名著閱讀的要求,確實存在著諸多客觀困難。許多學校和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無力購買或全部購買課標中所列名著。如果命題者因為這個原因而在中考中不涉及此類試題,很有可能誤導教學,甚至在教學中徹底放棄,考試前猜題押題。結果依然是改而不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仍將是一句空話。所以希望各學校以及有關部分認真解決學校的圖書配備問題,為課外名著閱讀創造條件。語文教師也要在教學中認真引導、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營造氛圍。我們語文教學才能打開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 部分省市和地區關于課外名著閱讀的試題,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試題分值不高。一般都在5分以下。課標中要求7-9年級“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在這個升高中達不到分數線就“起價一萬,差1分100元”的時代,花大量課外時間(事實上花大量課外時間的是哪些學科大家都知道)去掙那三、五分,不但很多學生不愿意,可能連絕大部分家長都不允許。得不到學生和家長的擁護和支持,再好的改革也只是水月鏡花。建議增加一點考查內容的量,或者將名著段落其納入閱讀部分,與現代文閱讀并列,提高它在試卷中的分量和地位。
2、 試題內容淺易。大部分試題還停留在文學常識填空的水平,不過是舊瓶裝新酒,將以前考查課內篇目的文學常變成了考查推薦的那幾篇名著而已。這樣考查很容易讓辛勤的園丁們猜題押題,不信你看看網上匯編的名著復習資料,恐怕今年百分之七八十的試題早已不幸言中。那么關于課外名著閱讀的實際情況就可想而知了。而課標中關于閱讀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成了海市蜃樓,美麗而虛無縹緲。同時,試題多集中在四大名著。外國的作品較少,“"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則更少,只有陜西試題中提到了《平凡的世界》(恐怕是因為作者路遙是陜西人才如此榮幸)。所以今后命題要更多的從挖掘作品內涵,考查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情方面入手,而且不得脫離具體的情節,才能真真正正體現課外閱讀的價值,表現閱讀養氣的人文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