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日記
今天批日記,內容是圍繞“老師”來寫,其中有一名同學這樣寫道:“我喜歡XX老師,因為自從她教我們以后,不但我的這科成績有所提高,而且在上她的課時心里不緊張,很平和,她對每名同學都一視同仁!边@些話讓我想起很多。由于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文化積淀和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造成的弊端,基礎教育的潛在導向沒有擺脫“精英主義”教育的陰影。普通教育的出路最終還是引向了高等教育軌道,以升學與否作為標準衡量基礎教育的成敗,學生接受教育還是為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诖耍熬⒅髁x”教育是以犧牲大多數人的發展為代價而促成“天才”的誕生,而我們所說的大多數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卻是惟一,他們是每個家庭的希望,那么,我們就應該給每名學生均等的發展機會。不要人為地扶持一小部分學生的發展而使大多數學生處于不利地位。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會看到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舉手,怕答錯問題被同學恥笑,在他人面前永遠不敢抬起他們的頭;還有一部分同學向來春風得意,對他們來說永遠會是普降甘露,前一部分同學就終將被淘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變“精英主義”教育為以學生發展的差異性為前提的教育機會均等的“大眾主義”教育。讓我們的所有的學生都有所發展,使我們的國民素質有所提高。“大眾主義”教育追求教育的大眾化和平民化,強調學生發展的公平和均衡,折射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的理念。這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實現各自的完滿發展是國民素質整體性提高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推行科教興國的戰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而追求平等并不意味著不管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而提供整齊劃一的課程和教學,它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前提的。我們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學生對知識,對社會,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理解建立在其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基礎之上的。學校是不是加工廠,學生也是同質化的原材料,而是有著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認識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心理特征,不分青紅皂白 “一刀切”,必然會抹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本來進校時有各種差別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出來后就成了模式化的產品,這何嘗不是學校教育的悲哀!
新的世紀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需要新型的人才,我們國家的建設,繁榮需要我們的國民具有高素質,而這正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讓我們所有的學生將來都有成為有用之才,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