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教學反思
養蠶一課是四年級八冊中的一課,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蠶是蠶蛾的幼蟲,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培養學生飼養技能,通過了解我國養蠶的悠久歷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備課中,考慮到城市中很多學生根本沒機會接觸蠶,也不具備養蠶的條件,對蠶的了解很少,更不用說去養蠶了,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在了解蠶的生長發育過程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接受民族文化熏陶這兩方面,課前搜集了一些有關蠶的神話故事,如皇帝的妻子嫘祖教人們養蠶,仙女偷蠶給人間,江南民間祭祀蠶等風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了我國的一些民族文化,通過講解我國古代通過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繁榮了我國古代經濟,加強了與國外的文化、經貿交流,使學生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在這些方面由于準備充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談到,在老家有許多人養蠶,使人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他們,如果課前能同這些同學交談,了解養蠶的情形,讓學生在課堂上講一講那就太好了,有學生談到曾學過一篇語文課文叫《春蠶》,講的就是母親養蠶的事,重點不在養蠶,但有關養蠶的內容也有不少。應該讓學生多談一下,養蠶蠶的發育過程,如果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影片,效果會更好。
今后再上這節課,教案重新設計,揚長避短,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