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鴉愛媽媽》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烏、鴉、年、紀、事、可、愛、忘、記”生字。
2、 朗讀課文二、三節,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練習不頓讀。
3、 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想象小烏鴉愛想法和做法,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懂得有愛心,從小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朋友,出示:小烏鴉圖 問:他是誰?
2、出示:小烏鴉 抽讀、齊讀,誰來教大家“烏”的筆畫,齊書空,問:第三筆是什么?
3、看圖說:烏鴉長得怎么樣?你喜歡他嗎?
4、 過渡:別看烏鴉沒有黃鶯那鮮艷的羽毛,沒有百靈鳥那動聽的歌喉,也沒有孔雀展翅的美麗姿態,但在他身上發生一件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了解他嗎? 板書:愛媽媽 齊讀課題
二|、看畫面、聽課文錄音
1、 聽清烏鴉干什么了?
2、 交流,小結:小朋友回答得真好,那你們愿意和他交朋友嗎?為什么?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己讀讀課文,從文中找到愿意和他交朋友的理由。
2、同桌互相說說。
3、交流,隨機出示第二節,抽生讀,分兩組讀,齊讀
4、說話練習:小烏鴉干什么了,所以我要和他交朋友。
5、出示句子:小烏鴉叼來蟲子,一口一口喂媽媽。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讀。
6、烏鴉為什么喂媽媽吃蟲子?
出示:年紀 讀
老師跟你比誰的年紀大?你還可以跟誰比?說一說。
7、看見媽媽躺在家里飛不動了,他會想什么?
8、練習:小烏鴉還會想到什么,又會怎么做?
四、演演做做、感受體會
1、過渡:這樣的小烏鴉,怎么能不讓人喜歡呢?
2、同桌演演小烏鴉和烏鴉媽媽。
3、夸夸這只小烏鴉。
五、學習第三節
a) 課文中是怎樣夸小烏鴉的?讀讀有關內容。
b) 指導朗讀,師示范。賽讀、隨機獎勵。
c) 小烏鴉已經成為我們的朋友了,他要考考我們了,你認識嗎?出示生字:事、愛、忘、記 抽讀、開火車
“忘記”的反義詞是什么? 給“愛”找朋友,一字開花。
4、聯系自己或同學做過的事 ,用下面的句式說一句話。
———真懂事,——————————。
5、 結:今天,我們和小烏鴉交上朋友,知道做人要有愛心,會關心別人,希望大家多讀多背,把這感人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六|、自行準備背二、三節。
教學反思:
小學生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對語言的感受和積累,讓學生多讀讀,多念念,自己從朗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主要就是通過對課文的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對文章內容或人物的初步感受,積累直接經驗,培養讀的初步感受,最終積累好句好篇。
本課教學設計中,安排的每一次讀都帶有不同層次的要求。開始的兩次讀是讓學生達到把生字字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的要求。之后的讀句子訓練中,教師一步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烏鴉喂不容易,從而引出對懂事的小烏鴉的喜愛之情。前后兩次讀第3節,目的不一,效果不一,學生投注的感情更是漸讀漸濃。之后再以小結的形式點到本課的情意目標,水到渠成。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配以學生熟悉的樂曲讓學生進行表演,既是對課文語句的積累,又是讓學生在“自我發揮”中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低年級的學生是最愛說,最敢說的。在語文課上要善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愉悅情感,創造說話的機會,并加以引導,使他們不僅愛說、敢說,還要會說。本課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烏鴉,說說當看見媽媽躺在床上飛不動時,會怎么想?
課堂是師生、生生共同學習,相互交流,彼此溝通的場所,是師生生命價值得以體現的地方。良好的課堂應表現出來的是師生情感互融,平等對話,和睦相處的氛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就應精心打造這種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