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作文聯寫摭談
近幾年中考作文,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趨向于擬制帶有想象和聯想內容方面的文題。如宜昌1997年中考,要求學生為《長江之歌》或《沁園春·雪》的詩朗誦設計一臺舞臺背景;1998年中考,要求學生為“長江三峽工程”設計一座紀念碑;1999年中考,則要學生展開規劃設計.這些命題都要求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經過想象再現一種具體形象.若缺乏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文章內容難免僵硬單調,給人血脈不活、羽翼不豐之感。那么,如何在平時及至中考復習時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呢?我覺得五峰縣漁關鎮中學周修高教師的“序列小作文聯寫”很有特色,值得推薦。
其作法是:先展示給學生一組作文題:①學校要在校門和教學樓間的廣場上塑一座主題雕像,宣揚學校的育人主旨和文化氛圍,請你設計雕像。要求說清雕像的材料以及底座和主體部分的大小,較詳細地介紹雕像的姿勢情態,并給雕像命名。②描繪雕像及其周圍的環境。③為雕像落成典禮布置會場,其中包含剪彩揭幕方面內容的組織安排,要有會議程序設計。④請寫一篇在雕像前發言的講話稿。⑤為雕像落成,寫一則新聞報道。⑥為這則新聞寫篇短評。題目布置后,給學生25分鐘時間查閱中學美術教材,參看有關雕塑常識和構圖知識,回憶初中語文教材中相關的說明文和插圖。這段時間,也是一種間接觀察,尋找作文切入點的時間。之后要求學生在2小時內,獨立完成6篇小作文,前一篇是后一篇的依據和發揮的基點,后一篇必須在前一篇的基礎上生發出來。每一篇作文的字數在300字以上。這種訓練,打破了以往呆板、枯燥、單一的命題形式,收到了“短、平、快”的效果,好處至少有三:
首先,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寫作活動。這種活動從觀察生活、搜集材料、提煉主題到構思成文乃至修改潤色,都包含著復雜且有創造性的思維運行。6篇作文,均獨立成文且均以前一篇為依托。“設計一座雕像”,離不開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已貯存的書本知識,從而進行合理想象。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其次,一個題材,多篇文章的寫作,有效地培養了思維的連貫性,減少審題立意等方面的思維障礙,同時把思維的觸角伸向寫作技能的諸多方面。6篇短文,訓練了記敘(新聞)、說明、議論(演講稿、評論)三種體裁的寫法,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避免了進行單一文體的孤立訓練,加大了訓練的容量。
另外,這種限時限量的作文,培養了學生思維敏捷、快速行文的能力,避免了拖沓、懶散的行為。還能及時反饋來自學業生的多種教學信息,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薄弱處,及時矯正、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這種快捷、高強度的訓練,也為日后的中考“備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