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這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必考的知識點,也是難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嘗試告訴學生一些方法或技巧,比如要反復讀懂句子;去掉表示反問語氣的詞語如“難道”“怎么”“嗎”“呢”;“?”改為“!;把句子中的肯定(否定)詞改為否定(肯定)詞;適當調整一些詞序等。但在具體練習過程中,我發現一些簡單的句子就適用這個方法,而遇上一些復雜點的句子,學生就不會變通而束手無策,勉強按這些方法做,反而鬧出一些笑話。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例1: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懷?
改為陳述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不會忘懷。(方法適用)
例2: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為陳述句:十萬支箭,三不能造得成。(方法不適用)
例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歡樂的歌嗎?
改為陳述句:那浪花所奏的不是一首歡樂的歌。(方法不適用)
例句2的做法,從句法上看沒有什么大問題,而它不符合平常的語言習慣;例句3說明學生不理解句意,不知道“不正是”就是否定詞,他們完全被“肯定(否定)詞改為否定(肯定)詞”這一條弄糊涂了。
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去掉表示反問語氣的詞語如“難道”“怎么”“嗎”“呢”;“?”改為“!边@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讀懂句子的意思,不必在肯定(否定)詞之間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