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寶寶比較難管教呢?(幼兒教育指導)
正處于“中年危機”的父親,對孩子有時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我曾經和一位少女的父親有過一次長談。在整個會談的過程中,他不止一次地說:“太累了,我放棄了!我不想管了!交給她媽媽管吧!反正她也不聽我的!”這位工作繁忙、在職場上承受很多壓力的父親,眼睛浮腫,眼角的皺紋清晰可見。我知道他很疲倦,睡眠質量很差,對孩子既失望又生氣,他很挫折,完全不知道應該怎么繼續下去,于是,選擇了冷漠地走開。
選擇走開的爸爸可能不知道,他的冷漠背影正“落實”了孩子的想法——“反正你們根本就不在乎我!”或:“好吧!反正我也準備放棄我自己,不管我更好,這樣大家都省事!”
我不想在這里危言聳聽,或事不關己地忽略做父母的疲倦和感受。我只是想實事求是,從解決事情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比孩子成熟有經驗,比他更堅強勇敢,比他擁有更多可應用的資源,而且,關鍵是,我們是他的父母,所以我們必須在解決問題上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我們的義務,也是孩子可以向我們要求的權利。所以,我們得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在把挑剔的眼光投在孩子身上之前,也同時檢視一下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
還好,在漫長的一生中,青春期、更年期或是中年危機,只是一個并不算長的階段,內分泌水平也并非總是處在風雨飄搖的震蕩之中,只要我們理解孩子和我們都正在一處不太平靜、風浪有些大的海面上行船,彼此對對方在風浪中行進的辛苦有足夠的認知和感同身受,那么,駛過了這段不穩定的海域之后,前方絕對就是風平浪靜的美好景象了!早期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寶寶,最注重的還是方法,其此父母們平時沒事了可以多反思下自己的行為,必竟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多方面的考慮,希望此篇小文章可以為家長提供有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