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就在腳下
千祥鎮中 黃真斌
作為一名教師,自從踏上三尺講臺,我便憧憬著與成功握手。我曾渴望成為一個飽學之士,在學生面前侃侃而談,讓學生的目光充滿敬佩;我曾希望有滿腹經綸,成為令人矚目的一名教育行家。當然,我更希望桃李滿天下,學生個個出類拔萃,成為國家棟梁。然而,從教十余載,我卻發覺自己與成功離得較遠。我彷徨、徘徊,但我仍竭力在尋找成功的道路……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做成功的教師》一書,我對“成功”一詞的理解更深刻、更實在了。我覺得,成功并非想像的那么難,其實,成功之路就在腳下。
成功是船,自信是帆
如果把成功比做一艘輪船,那么,自信就是船上的風帆。帆不張開,船兒就無法前行。沒有自信的支撐,成功只能是原地踏步。所以,我堅信這條原則:確信自己必有成功的把握。沒有一個人命中注定要失敗,如果有,那也只是因為你失去了自信。我每天都會對自己說:誰也無法阻擋我成功的腳步。
重塑自身形象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得體的外在形象可以潛移默化地在心中樹立成功的信念。”可見,形象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教師身份的特殊性更決定了教師需要重視外表的塑造。而且,教師外表的塑造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一條途徑。一個打扮得體、莊重沉穩的教師必將引導學生走向一條健康的審美之路。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首先就得學會打扮自己。
如果說外表使人“先入為主”,那么語言的作用就是“先聲奪人”,一個教師要在學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形象,更要注意有聲形象的塑造,講究語言美。要注意語言的規范美、音質美,掌握一些語言技巧,如詼諧幽默,見好就收的批評藝術,善用“偷梁換柱”等。
當然,除了重視語言美外,更不能忽視肢體語言。沒有豐富諧調的肢體語言,就不會產生生動感人的課堂教學效果。肢體語言與口頭語言都是教師傳授知識,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創造性地運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有時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除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外,務必讓肢體語言參與交流、參與教學。
將學習進行到 底
面向21世紀,我們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則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注重對學生素質、才能的培養。“為人師表,率先垂范”,這就要求教師先要做到多才多藝。而要做一名多才多藝的教師,適應時代發展,惟一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不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學習精湛的專業知識,學習適用的相關知識,學習適應時代潮流的教學方法;向前輩學、向同事學、向學生學、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學識與經驗,積累專業知識、文化知識、實踐知識,從而做到“厚積而薄發”,到達成功的彼岸。
做一名創新型教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新知識不斷出現,新問題也層出不窮。這就促使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再也不能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師能在 學生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起引導和示范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積極地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創新型的學生。因此,教師自身必須具備教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 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培養相結合,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覺得,在新課程背景下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爭做一名創新型教師。
做成功的教師,是新時代的召喚,更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我渴望成功,我更愿意為做一名成功的教師付出我畢生的心血。我正走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無論前途如何,我都將一如既往、一往無前。因為我堅信,成功之路就在腳下。
二00四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