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保持“平庸”的權力——略談作文評分標準
給學生保持“平庸”的權力
——略談作文評分標準
武漢市吳家山第二中學 彭鋼
當前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是作文教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最沒成效、最難。突破的依然是作文教學。學生們經過七年的寫作訓練,卻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寫出令人滿意的文章,而大部分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物、人云亦云,層次混亂、材料陳舊、形式單一,語言缺乏個性和靈性。
許多教師從社會的負面影響、學生個體的消極面、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做了極有價值的探究,并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實踐,但收獲不大,無法提升初中生整體作文水平原因是沒有抓住根本癥結。——作文的評分標準。
對學生而言,作文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因此,作文的評分標準便成為了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這是應試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但作文的評分標準中有一些不合理之處。我們先來看看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標準:
一(好) | 二(較好) | 三(中) | 四(較差) | 五(差) | |
內容 | 切題,中心突出,內容具體、充實,立意新穎、深刻。 | 切題,中心明確,內容較具體充實,立意正確。 | 基本切題,中心基本明確,內容尚具體。 | 不甚切題,內容欠具體,中心不明確。 | 嚴重偏題意。 |
語言 | 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準確,記敘、議論、抒情結合較好。 | 文從字順,語言基本準確,記敘中有恰當的議論、抒情。 | 語言基本通順,有少量語病,記敘中有議論抒情。 | 語句不通順,語言不由衷較多 | 文理不通 |
結構 | 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構思新穎、巧妙。 | 結構緊湊,層次清楚,構思新穎。 | 結構完整,層次尚清楚。 | 結構層次較混亂。 | 結構不完整,層次混亂。 |
文面書寫 | 字體工整、美觀,書寫、標點、格式正確,卷面整潔。 | 字體端正,書寫、標點、格式正確,卷面干凈。 | 字跡清楚,有少量錯別字和標點錯誤,有少量涂改。 | 字跡潦草難辨,錯別字和標點錯誤較多,有較多涂改。 | 字體不易辨認,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多,卷面糊涂。 |
從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兩方面做出要求。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標準中有許多含混不清的地方,如:“中心突出”、“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內容較具體”等,“突出”與“明確”的界線在哪里?“具體”“較具體”究競有什么分別?還有的要求是“基本切題”、“中心基本明確”、“語言基本通順”,“基本”又該如何理解呢?
作文的評分標準并未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有許多不公平的地方。
評分標準針對的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考場作文。學生在四、五十分鐘內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還得符合種種由成人制定的要求,雖不是不能,但能在考場上如魚得水,充分展示的無疑是曹子建式的快捷之士,而左思般“十年磨一劍”的慢熱型學生自然是丟盔棄甲,一敗涂地了。
作文只是從寫作這個角度來考察學生,而許多教師(也包括標準制定者)卻賦予作文過于沉重的標準。他們受中國傳統文學觀念以及科舉形式的影響,試圖從作文中推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方式甚至思想狀況。有一定的語言功底,思想深刻,思維敏捷的學生才能得到高分,可這樣的學生又有多少呢?他們只是金字塔上小小的“塔尖”,而位于塔身的大部分學生的作文,結構完整但不精巧,語句通順但缺乏文采,能扣題寫作卻無獨到見解,但他們真實的想法已經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了,你能說這樣的作文不好嗎?
也許你會說它不深刻,可深刻并不是衡量作文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哲學家的思想最深刻,可有幾個人去閱讀哲學著作;《靜夜思》不深刻,可能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生活閱歷的教師要求心智正在發育的學生的思想能達到自己所以為的深刻,那是荒謬的。為了增加得分率,教師們在作文教學中不得不提高標準,拔苗助長。很多學生無論怎樣努力,始終得不到好的評價,屢戰屢敗之下,定毫無興趣可言,既無興趣,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作文只是語文試卷中一道題,只是好幾門功課的試卷中的一道題,簡潔、明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考感受就足夠了,就可以得到高分,甚至是滿分。
我們要清楚這樣一點:我們并不是要培養作家,而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毫無障礙的表情達意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給學生保持平庸的權力。
也許你要說它語言太平實,難道沒有毛病的平實也是缺陷嗎?難道我們的交流就一定要運用語言的技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