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通用6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1
第10課時 計算工具的認識
教學內容:書P2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工具算籌、算盤和計算器,簡單了解一些計算工具計數的方法,接受一些數學事實的教育。
2、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準備: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會了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能用口算和筆算進行計算。你還看到過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嗎?你見過哪些計算式具?你使用過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嗎?
在日常生活里,我們經常見到過像算盤、計算器這樣的計算工具,我們一些同學還用計算器進行過一些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計算器。(板書課題)
二、認識計算工具
1、認識數的產生。
我們已經學習過數的產生,你們能說說數是怎樣產生的嗎?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老師簡單說明數的產生和計數方法、計算工具的發明和創造。
2、認識算盤及其計數方法。
出示算盤。說明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更為簡便的計算工具。
3、讓學生自學第23頁關于算盤及它的計數方法。
提問:哪位同學來指著算盤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它的數位是怎樣確定的?
哪位同學平說說在算盤上是怎樣表示1-4各個數的?5是怎樣表示的?6-9呢?
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使用算盤進行計算?
4、引入計算器。
說明: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計算工具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其中,計算器(出示計算器)就是一種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的計算工具。那么,怎樣使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計算器,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整數和小數的四則運算。
5、認識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出示計算器掛圖。
請同學們拿出計算器。
說明:計算器的面板由鍵盤和顯示器繪成。
現在請大家指一指鍵盤,再指一指顯示器。
鍵盤有數字鍵和符號鍵。
請大家看一看你的計算器上的數字鍵和符號鍵。
提問;有哪些數字鍵你認識論哪些符號鍵?
提問:有哪些數字鍵?你認識哪些符號鍵?
6、說明:各種計算器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使用時可以先看配套的說明書,按說明來操作。
但不同的計算器,四則運算的操作一般是相同的。
三、計算器的歷史。
看書P25的閱讀資料。
教學小記: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內容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了數學和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工具算籌、算盤和計算器,簡單了解一些計算工具計數的方法,接受一些數學事實的教育。
2、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3
三上語文 第四單元教案
13、花鐘(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濕度、密切、關系、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都喜歡鮮花,因為它裝扮了我們的世界,但你是否留意過鮮花的開放?今天我們學習課文《花鐘》,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花的?
板書課題:13、花鐘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借助拼音,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思考課文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三、檢查學生閱讀
1、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凌晨 薔薇 綻開 怒放 暮色 曇花 干燥 灼傷 淡雅 花蕾 昆蟲 吻合 花圃 大致 傳播 修建 陸續
2、積累詞語
鮮花朵朵 爭奇斗艷 芬芳迷人 留心觀察 欣然怒放 曇花一現
3、與同學交流,怎樣記憶課文中的生字。并相互聽讀詞語,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熟讀課文,說說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各種花開花的時間不同。
第二自然段: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植物學家根據這一現象的巧妙運用。
五、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
1.認讀生字、新詞卡片。
2.聽寫生字新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歸納現象
讀一讀:你發現了一個什么有趣的現象?
牽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薔薇 _________________
睡蓮 __________________
萬瘦菊 _________________
煙草花 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 _________________
曇花 _________________
議一議:作者描述花的開放,用的句式有什么不同?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感悟它的美。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思考: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
同學交流::通過讀書,你找到了答案了嗎?
集體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植物開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揭示原因: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聯系。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鐘制作的巧妙
回顧全文,說說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妙在哪里?
齊讀課文,讀出對修建奇妙花鐘的贊嘆。
三、交流感想:
你從這位植物學家身上學到了什么?
四、課外擴展:
1.自制花鐘。學習花鐘的方法,仔細觀察周圍的植物,記錄它們開花的時間,按它們開花時間的先后順序,把植物的名稱記錄在自畫的鐘面上。并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這些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2.根據學校周圍環境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觀察,并記錄好觀察日記,看看會有什么發現。
14、蜜蜂(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學習這篇課文,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一課我們通過學習了解了植物的奇妙,今天我們走進昆蟲的世界,去了解昆蟲的奧秘。板書課題:14、蜜蜂
讀題,了解蜜蜂嗎?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1、閱讀課文(可以找同學一起讀),遇到生字做上記號,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1)認讀生字詞(集體讀,個人讀,開火車讀)
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
(2)指導理解詞語
試驗: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和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范圍內試用或試作。
證實:證明其確實。
推測:根據已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迷失:弄來清(方向),走錯(道路)。
本能:人類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
三、再讀課文。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段講了什么?與同學交流。
四、抄寫本課生字詞。
1、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讀一讀,口頭組詞。
3、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認讀生字詞。
二、分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自然段:
“聽說”了什么?我想做什么試驗?為什么要做試驗?
這段講了作者做試驗的目的。體現作者求實的科學態度。
2、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找出關鍵的詞句來。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是你,你將怎樣做這個試驗?
這段講了做者做試驗的方法和推測。
3、第三自然段:
我是怎樣推測的?推測是什么意思?蜜蜂有幾只回來了,是什么時間嗎?
這段寫了作者的觀察的推測,試驗的最初結果。
4、第四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這段寫了作者對蜜蜂飛行時間的分析,說明蜜蜂飛行速度很快。
5、第五自然段:
蜜蜂都飛回來了嗎?
這段寫了作者對試驗的觀察,發現蜜蜂飛回來了。
6、第六自然段:
蜜蜂靠什么飛回來的?
這一段寫了試驗的結果。
三、思考:
1、課文寫了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他分了幾步來做?我們按作者的試驗過程,給課文重新分分段怎樣分?
(可分三個部分:說明做試驗的目的;做試驗的過程;對試驗的結論。)
2、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
(作者通過觀察與推測得出試驗的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3、課文體現了作者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科學態度,你從哪些詞句能看出來?
(課文中用了“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質。)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讀讀課后“資料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15、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四、【教學準備】
實物顯微鏡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察實物顯微鏡,說說它有哪些用途。問:知道顯微鏡是誰發明的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列文虎克是怎樣發明顯微鏡這一過程的,板書課題。(15、玩出了名堂)
二、閱讀課文
1、邊讀邊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想想課文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什么名堂?
3、讀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
三、檢查學生閱讀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固定、皇家學會、俄國
2、比一比,組詞。
鏡( ) 閱( ) 拜( ) 固( )
境( ) 聞( ) 湃( ) 古( )
看kàn(看見)磨mó(磨刀)調tiáo(調節)待dài(期待)
看kān(看守)磨mò(磨坊)調diào(調查)待dāi(待會兒)
四、再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五、練習寫字。
正確書寫本課要求書寫的12個生字及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發明顯微鏡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認讀本課生字詞。
二、指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第一自然段
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如何看待這問題?
這段寫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
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做放大鏡。
3、第四自然段
列文虎克再一次玩放大鏡,是怎樣玩的?發明了什么?
列文虎克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世界。
4、第五自然段
這段寫了什么?
寫了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對人類的貢獻之大,轟動了世界。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交流討論:
1、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他是怎樣玩鏡片的?
2、列文虎克是怎樣做成顯微鏡的?他用顯微鏡看到了什么?
3、“小人國”“居民”“玩具”為什么用上引號?
4、讀一讀課后的資料袋。
5、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四、小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知識就在我們的玩耍之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你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4
第10課時 計算工具的認識
教學內容:書P2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工具算籌、算盤和計算器,簡單了解一些計算工具計數的方法,接受一些數學事實的教育。
2、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計算器的結構 。
教學準備: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會了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能用口算和筆算進行計算。你還看到過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嗎?你見過哪些計算式具?你使用過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嗎?
在日常生活里,我們經常見到過像算盤、計算器這樣的計算工具,我們一些同學還用計算器進行過一些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計算器。(板書課題)
二、認識計算工具
1、認識數的產生。
我們已經學習過數的產生,你們能說說數是怎樣產生的嗎?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老師簡單說明數的產生和計數方法、計算工具的發明和創造。
2、認識算盤及其計數方法。
出示算盤。說明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更為簡便的計算工具。
3、讓學生自學第23頁關于算盤及它的計數方法。
提問:哪位同學來指著算盤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它的數位是怎樣確定的?
哪位同學平說說在算盤上是怎樣表示1-4各個數的?5是怎樣表示的?6-9呢?
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使用算盤進行計算?
4、引入計算器。
說明: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計算工具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其中,計算器(出示計算器)就是一種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的計算工具。那么,怎樣使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計算器,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整數和小數的四則運算。
5、認識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出示計算器掛圖。
請同學們拿出計算器。
說明:計算器的面板由鍵盤和顯示器繪成。
現在請大家指一指鍵盤,再指一指顯示器。
鍵盤有數字鍵和符號鍵。
請大家看一看你的計算器上的數字鍵和符號鍵。
提問;有哪些數字鍵你認識論哪些符號鍵?
提問:有哪些數字鍵?你認識哪些符號鍵?
6、說明:各種計算器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使用時可以先看配套的說明書,按說明來操作。
但不同的計算器,四則運算的操作一般是相同的。
三、計算器的歷史。
看書P25的閱讀資料。
教學小記: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內容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了數學和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5
三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
5、灰雀(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愛護雀,更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也體現了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現列寧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二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二、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摘抄描寫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內容是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難點是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準備: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閱讀課文,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單元內容導入:我們以前已經讀過一些名人故事,現在再來認識幾位名人。這組課文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從這些小事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不平凡。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們。
2、板書課題:[5、灰雀],學生讀題。問:讀了課題你有些什么要問的?(學生交流)
二、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或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生自己讀課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后交流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
三、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1、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白樺(huà)樹 胸(xiōng)脯(pú) 婉(wǎn)轉
面包渣(zhā) 郊(jiāo)外 散(sàn)步
或(huò)者 敢(gǎn)講 可惜(xī)
低(dī)頭 誠(chéng)實
2、交流: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記住讀音和字形。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婉轉:形容好聽的聲音。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
仰望:抬起頭向上看。
四、學習寫課文中的生字。
1、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練習書寫。
五、書寫快的學生,寫完后練習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列寧對灰雀和孩子的愛。
學習過程:
一、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學習情況。
開火車方式讀生字主詞:
白樺樹 胸脯 婉轉 面包渣 郊外 散步 或者 敢講 可惜 低頭 誠實
二、齊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
課文有13個自然段,你標對了嗎?
三、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誰來讀一讀這段?
這段描寫體現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探究:從哪些詞句中體現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讀一讀你覺得灰雀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惹人喜愛)
(2)找出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讀一讀。哪些詞體現了列寧喜愛灰雀?
(每次、都要、經常)
2、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
探究:這幾自然段發生了什么事?這些事說明什么?
(1)第2自然段描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
(一天列寧發現一只灰雀不見了,并找遍了樹林,沒找到。進一步說明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與擔心。)
(2)第3至10自然段分角色讀一讀,從這些對話中體現了什么?
①列寧問孩子有沒有看見灰雀時,男孩說了什么?語氣是怎樣的?為什么要停頓一下呢?他心里會想到什么?
(孩子可能擔心列寧知道是他捉走了灰雀、想說又不敢說;男孩聽了列寧的話,見到他著急、擔心、惋惜的樣子,內心受到了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②列寧為什么自言自語地說?男孩聽了后說了什么?體現了男孩什么心理?
(列寧從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感覺到了灰雀與男孩有關,但他沒有直接批評男孩,而是通過自言自語來感染男孩。男孩從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與擔心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對,決心改正。)
小結:這一部分內容,通過列寧與男孩之間的對話苗寫,表現了列寧善意的引導男孩認識錯誤。
(3)讀一讀第11至13自然段,說說這部分寫了什么?
①第二天發生了什么事?男孩是什么表情?
(灰雀飛回來了,表明男孩是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他“低著頭”是他還在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
②列寧為什么對灰雀說,而不問男孩?
(列寧問灰雀是已經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一方面表現了列寧見到灰雀的驚喜,另一方面表現了列寧對孩子的愛護。)
③為什么說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你從哪里看出列寧愛護這個男孩?
(交流,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男孩從列寧對灰雀的愛護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并把灰雀放回來,可見男孩是個有錯就改的誠實孩子;列寧明知道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可沒有直接責問與批評,而是用語言感化孩子,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對孩子的愛護。
四、回顧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
2、知道列寧嗎?誰來介紹一下?
(列寧:(1870-1924)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和領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創建人。)
3、還想知道更多嗎?大家可去搜集更多的資源來交流。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作業
教學過程:
一、學生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jiao wai xiong pu ke xi cheng shi
( )( ) ( ) ( )
san bu yan han huo zhe guo ran
( )( ) ( ) ( )
(二)選字詞填空發。
常 長 再 在 感 敢
1、列寧經( )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2、列寧也沒( )問那個男孩。
3、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 )講。
往常 經常 誠實 誠懇
1、今天早晨,列寧和( )一樣到樹林里看望三只小灰雀。
2、列寧知道那個小男孩是( )的。
3、他待人非常( ),大家都愛和他交朋友。
(三)填個合適的詞語。
( ) ( )
( )地說 ( )地歌唱
( ) ( )
(四)讀句子,在括號里加上適合的標點符號。
1、列寧自言自語地說(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
2、男孩看看列寧,說( )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
3、列寧問( )會飛回來( )
4、( )一定會飛回來( )男孩肯定地說。
(五)讀課文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1、這段話是圍繞 這個詞來寫灰雀的。先寫灰雀的
再寫灰雀
2、從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灰雀?
6、小攝影師(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和藹可親和關懷愛護;二是認識引用對話的不同方式,并通過對話讀出人物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告”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好對話,并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感受高爾基對男孩的關懷愛護和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
5.續寫這個故事。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內容是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過;
教學的難點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前一課學習了名人俄國共產主義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創建人“列寧”的故事,今天我繼續學習俄國一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故事。板書課題:(6、小攝影師)
讀題,理解“攝影師”——實際操作或熟習攝影術的人,尤指從事職業照相者。從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遇到生字作上記號,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認讀生字詞:
攝shè影師 高爾基jī 列寧格勒lè 明媚mèi
鞠jū躬gōng 咧liě開 吩fēn咐fù 膠jiāo卷
秘mì書 雜志社shè
突然tū rán 按照 àn zhào 擺弄bǎi nòng
準備 zhǔn bèi 側面cè miàn 車輛 chē liàng
多音字:
停當dàng 當dāng時 打量liɑng 膽量liàng
3、指名讀課文。
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主要人物是誰?
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28年夏天”;地點是“列寧格勒”;主要人物是:“高爾基”和“小男孩”。
三、指導書寫生字
1、讀一讀,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詞: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告
2、指導臨寫:
“基、備、卷”為“上大下小”的上下結構;
“突、弄、雜”為“上小下大”的上下結構;
“輛”,要注意“車”作為偏旁時筆順的變化,其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或“豎”。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從對話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懷與愛護,理解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與熱愛。
學習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告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從字詞句體會課文內容。
1、從“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理解小男孩的認真態度。
2、從“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體會小男孩的心情。
3、從“吩咐”體會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愛。
四、再讀課文,本會高爾基對小男孩的茲愛和關懷。
五、把自己喜歡的段背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作業
教學過程:
一、學生作業
(一)在括號里寫出合適的字。
she( )影 報( ) ( )計
jiao( )外 ( )卷 ( )傲
ji高爾 ( ) 照相( ) 感( )
(二)看拼音寫詞語
zhun bei mi shu bai nong li ke ji zhe
( ) ( ) ( ) ( )( )
(三)給句子中加點的字選出正確的讀音。
1、小男孩仔細打量( liang liang )著高爾基。
2、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dang dang) 。”
3、高爾基側( ze ce )過臉,對著他微笑。
(四)、先給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再仿寫句子,注意類似句子標點符號的用法。
1、小男孩哭著說( )我把膠卷忘家里了( )
2、( )來吧( )我讓他們放你進來( )高爾基說( )
3、( )你怎么了( )高爾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
4、( )是的( )小男孩站起來( )鞠了個躬( )請讓我進去吧( )
二、檢查學生作業情況。突出問題課內解決。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7、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本文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學習這篇課文,一是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教學ppt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位俄國(前蘇聯)名人的故事,大家還記得是誰嗎?(列寧、高爾基)。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是我國的一位科學家小時的故事,知道是誰嗎?這篇課文是以什么作為題目的?(板書課題:7、奇怪的大石頭)讀題目。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給生字作上記號,有拼音的字拼一拼,把音讀準。
2、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認讀下面的生字詞:
奇怪qí guài、著名zhù míng、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
3、你讀了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你對李四光有什么看法?
(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
三、再讀讀課文,讀準生字詞,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檢查學生閱讀情況。(指名學生讀)
四、書寫生字。
1、交流:說說自己怎樣記住課文中的生字。
2、練習正確有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詞:
開火車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二、理解課文內容。
1、細讀課文,想想課文敘述順序,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課文的敘述順序:李四光與同學玩捉迷藏對巨石由來產生疑問;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才逐漸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鄉考察,取得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2、問題一:自己玩過的捉迷藏與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領會李四光在玩的時候同時也在思考。
3、問題二: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組織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開展討論。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體積龐大;老師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之久;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并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說明了此石“真怪”。
4、問題三: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反復誦讀老師與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的思考問題的過程。
李四光的可貴之處在于,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注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幾個關鍵詞語,理解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5、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課文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三、小結:
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學習課文后,我們要向李四光學習,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只有執著追求才會取得成功。
四、與同學一起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作業
教學過程:
一、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lu aing yi ji zhen jing yan jiu
( ) ( ) ( ) ( )
kao cha qi huai xing qiu cang shen
( ) ( ) ( ) ( )
(二)比一比組詞
幻( ) 悄( ) 推( ) 著( )
記( ) 消( ) 準( ) 署( )
(三)把句子中帶點的詞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寫下來。
1、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
2、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 ( )
(四)讀課文后填空
1、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
它應該 可它 。
2、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這塊石是從 因為長江流域有大量 ,而冰川可以
李四光真
(五)改換句子說法
1、這塊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改為“把”字句:
2、小時候的李四光不是就很會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嗎?
(六)照樣子寫幾個詞語。
如:嚴嚴實實 認認真真
8*、我不能失信(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使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本文作為略讀課文,學習時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點內容,而如何使學生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則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課文我們學習了幾位名人的故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誰來簡要的介紹一下我們學習過的名人故事。
評價學生介紹情況。
揭示新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名人的故事,誰讀了課文嗎?知道是誰的故事?
簡介:宋慶齡:(1893—1981)海南省文昌縣人,我國杰出的女政治活動家,世界和平運動活動家。早年求學美國。19xx年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時,就開始了革命生活。19xx年和孫中山先生結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慶齡始終不渝地致力于中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她曾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和名譽主席。宋慶齡一直熱情關注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宋慶齡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被國際上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1950年,宋慶齡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領導成員,1951年,宋慶齡接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將10萬盧布獎金全部捐贈中國福利會作為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準她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二)學習新課:
1、學生各自閱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理解課文內容。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一個星期天
(2)文中講到了幾位人物?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爸爸 媽媽 小珍 伯伯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有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表現了她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宋慶齡的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的。
1、課文中從什么地方看去宋慶齡非常想去伯伯家?
“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呢!”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帶點的詞句,明白宋慶齡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愛的鴿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個孩子為守信做出犧牲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2、宋慶齡的爸爸讓她改天再教小珍時,她是怎樣做的?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
3、宋慶齡又是怎回答媽媽的呢?
“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說宋慶齡在回答爸爸的建議時還只是想到會讓小珍撲空從而對不住小珍的話,那么她在回答媽媽的建議時則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為沒有忘記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也更說明了宋慶齡人品的高尚。
(四)同學交流,讀課文后自己的感想。
讓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全班發言,同學們相互評價。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園地內容有“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習作”:《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的發現”:學習引用人物對話的表達方式;“日積月累”:安排了“讀讀背背”名人名言和“我會填”詞語練習;“成語故事”等。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過程中,學習名人的優秀品質。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寫一篇習作,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3、學習引用人物所說的話時,所說的話與陳述性成分在句子中的三種相對位置關系。
4、積累名人名言,同音字區分的練習,
5、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感受、積累中華傳統文化。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課時】
3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二、導入話題:
在這組課文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幾位名人的故事。同學們也一定還收集了一些有關他們更多的故事,我們就從這幾位名人的故事開始吧。誰先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三、同學交流示范,按以下標準進行評價。
1、他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完整嗎?
2、講清楚是什么事了嗎?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這個故事對我們的什么啟示?
4、語言表達流利嗎?聲音宏亮嗎?
四、學生分組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參與小組的交流指導。
五、小結
由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小結交流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指導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本次習作是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定一篇習作,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本次習作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二是要寫值得定的事,并從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
二、指導習作
1、示范:找一位同學,讓大家找找他身上的優點,回憶一下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1)助人為樂的事:
(2)熱愛勞動的事:
(3)勤奮學習的事
……
從這些事中選一件來寫。
2、組織素材:
我們剛才是用某同學來舉例。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們都有哪些熟悉的人呢?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等等,熟悉的人不只這些,還有我們的朋友、鄰居、親戚……
這么多熟悉的人,我們寫誰呢?
想想這些人當中發生的事,哪件事最感動人,最能表現他的優秀品質。選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
3、學生習作。
4、交流:
找幾個學生的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評一評,議一議,習作是否合符要求,提出修改意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讀讀背背名人名言,區別形近字與同音字,閱讀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這里所選的五個句子都屬于名人名言:
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列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宋慶齡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這五個句子反映了五位偉人在積累、不畏艱險、勇于進取、刻苦勞動、讀書學習等方面的見解。
二、我會填(區別形近字和同音字)
耍(玩耍) 雜(雜物)推(推理) 究(講究)
要(要求) 朵(花朵)準(準備) 窮(窮人)
峰(山峰) 郊(郊外)誠(誠實) 紀(紀念)
蜂(蜜蜂) 膠(膠水)城(城市) 記(日記)
三、閱讀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一)學生獨立閱讀故事。
(二)交流讀后所想。
1、祖逖在夜里翻來覆去無法入眠,所考慮的是什么?
他想的是“如何為國家效力”,這說明他胸懷國家,是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抱負的人。
2、祖逖“聞雞起舞”是怎樣做的?
“無論寒暑、不管風雨”這說明他具有奮發努力、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可貴精神。
3、祖鍬后來實現了他的志向了嗎?
祖逖后當上了將軍,也打了不少勝仗,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這些成就與他胸懷大志、奮發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小結
這個成語故事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四、讓學生課后收集名人名言,閱讀一篇成語故事,在語文活動中交流。
參考資源:義教課標版三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
第二次習作講評(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題意分析】
本次習作是寫身邊熟悉的人的事,目的訓練學生習作做到:先想好寫誰?寫他的哪些事?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寫下來。
二、【講評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習作方法:寫什么,后先什么,怎樣寫。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
幾篇優秀小學生習作。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題目,明白要求。
本次習作的要求非常明確:第一,要寫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從這一要求來看,內容相當廣泛,同學、老師、朋友、家長都可以。第二,要寫值得寫的事,并從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質。
(二)教師小結本次習作情況。
1、本次習作概況:
本次習作同學們都完成了,但有的同學的習作內容不具體,只寫了某某同學,沒有寫同學的優秀品質,有的寫了如:與好同學一起去玩,玩什么呢?沒寫出來。那么怎樣才能算是好習作呢?我們來看看幾位同學的習作吧。
(三)優秀習作交流:
讓以下幾位同學讀一讀他們的習作,聽聽他們寫了些什么?
楊小龍的《友誼》——通過相互學習的事,體現了團結和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
楊丹的《好伙伴》——通過自己腳受傷后,得到劉洋同學的幫助,表現了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的優秀品質。
楊宇峰的《我的媽媽》——通過寫下雨了媽媽來接自己的事,表達了媽媽關愛子女的品質。
(四)教師小結
本次習作還有很多同學都寫得很好,都按一定的順序寫了別人的一件事。
下面的時間,同學們自由交流,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伴聽聽,讓他給你提提意見。
(五)課外閱讀
找幾篇優秀習作讀一讀,積累優秀詞句。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篇6
三上語文 第七單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閱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第七組課文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先讓我們來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板書課題,讀題。
理解: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如矛頭、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①許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學已經在操場集合了。②匯集:集合各種材料,加以分析。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閱讀課文。
1、與同學一起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可分段閱讀)。
3、交流:說說自己讀課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熟記:
矛máo(矛盾、矛頭) 盾dùn (盾牌、金盾)
集jí(集合、集體) 持chí(手持、堅持)
般bān(雨點般、一般) 架jià(招架、架子)
龜guī(烏龜、海龜) 攻gōng(進攻、攻擊)
炮pào(炮口、炮火) 坦tǎn(坦克、坦白)
戰zhàn(戰勝、戰場) 神shén(神威、神話)
兵bīng(士兵、當兵) 退tuì(后退、退步)
2、讀一讀:
戳chuō(戳不到、戳穿) 蝸wō(蝸牛、蝸居)
履lǚ(履帶、履行)
3、說說課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結構,然后寫一寫。
四、課外練習。
1、比一比,組成詞語。
矛( ) 盾( ) 持( )
予( ) 質( ) 詩( )
般( ) 架( ) 龜( )
船( ) 駕( ) 魚( )
攻( ) 炮( ) 坦( )
功( ) 跑( ) 擔( )
神( ) 兵( ) 退( )
伸( ) 丘( ) 腿( )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練習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語。
指名讀一讀課文中的生字,并口頭組詞。
二、分段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朗讀課文。
2、問題探討。
(1)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的?
我們來看看發明家的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明家這樣想后,又發現了什么不足?怎樣解決的?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這樣就解決了什么問題呢?有什么優點?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結合發明家發明坦克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你還能舉別的例子來說明嗎?這句話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地集中在一起,為我所用。
3、說說課文敘述的順序。
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三、正確朗讀課文。
四、課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詞,如“左抵右擋”“大顯神威”,再找找抄寫下來。
26、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二是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難點: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今天我們學習另一篇講外國小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26、科利亞的木匣。讀題。
科利亞是人名,課文主要是寫“木匣”,讓我們讀讀課文,看看圍繞“木匣”都寫了些什么內容。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詞。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學生閱讀情況。
1、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木匣 手鋸 臺階 挖坑 冰鞋
斧頭 免得 屋里 搶走 難過
當初 管用 敵人 懂得 喀山
玩意 算術 隨便 仍然 所以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1、要求在朗讀中對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讀后問同學或老師。
指導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課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記錄在泡泡里,要注意畫泡泡的位置不要影響我們以后的閱讀和課本的美觀。
2、想想課文敘述的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寫?
五.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
1、說說課文中的生字結構,認真觀察田字格中字的書寫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寫法,寫一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讀懂課文,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
個人讀,小組讀等方式。
二、課文的敘述順序。
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記敘。
三、理解課文內容。
問題一、科利亞什么時候埋的木匣?他為什么要埋木匣?
(戰爭開始的時候。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他仿照媽媽的辦法埋下了木匣。)
問題二、科利亞是怎樣仿照媽媽埋下木匣的?
(媽媽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會數到十,就從家門口向前走,數了十步,就用不著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敵人發現。)
問題三、戰爭結束了,媽媽怎樣挖出了她埋下的東西?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問題四、科利亞也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嗎?
(沒有找到匣子。)
問題五、他是怎樣思考的?后來挖到他的木匣了嗎?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這樣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問題六、科利亞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嗎?
(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三、總結全文
科利亞通過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
四、練習鞏固。
舉一個自己經歷的例子,說說“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27、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并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讀熟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過《盤古開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27課《陶罐和鐵罐》(板書課題),這是一篇課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
讀題:陶罐和鐵罐
誰說說“陶罐”和“鐵罐”有什么區別?
指導:陶,部首“阝”,音序“t”,除部首還有幾畫“8畫”,注意右邊的寫法,誰來寫一寫(讓學生寫寫)。
二、讀課文,學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陶táo罐 御yù廚 奚xī落 懦nuò弱
輕蔑miè 爭辯biàn 惱nǎo怒 和睦mù相處chǔ
羞恥chǐ 流逝shì 覆fù滅 宮殿diàn
倒塌tā 樸pǔ素sù 喲yō
2、讀一讀課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頭組詞。
陶(陶罐) 謙(謙虛) 虛(虛心) 嘴(住嘴)
惱(惱怒) 怒(發怒) 吵(爭吵) 感(感動)
荒(荒涼) 捧(捧起) 樸(樸素) 素(素質)
值(價值) 受(難受)
3、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
奚落——譏笑;嘲笑。
懦弱——不堅強;軟弱無能。
輕蔑——輕視;看不起。
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
和睦相處——友好地在一起,不爭吵。
羞恥——感到恥辱。
流逝——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三、讀熟課文。
與身邊的同學一起讀課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讀,邊讀邊體會陶罐和鐵罐語氣和神態。
四、寫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結構,再認真的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指名學生認讀生字詞語。
二、分色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容。
問題1、課文寫了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課文講了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許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無損,而鐵罐連影子也找不到了。
問題2、你覺得鐵罐像什么樣的人?找出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說。
驕傲的鐵罐……、傲慢地問、輕蔑的神氣、惱怒……
問題3、你覺得陶罐像什么樣的人?找出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說。
謙虛地回答、爭辯、和睦相處……
問題4、你從陶罐和鐵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作業。
1、把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語抄下來。
2、組詞:
惱( ) 虛( ) 覆( ) 撲( )
腦( ) 慮( ) 復( ) 樸( )
辯( ) 驕( ) 罐( ) 需( )
辨( ) 嬌( ) 灌( ) 懦( )
五、課外練習。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8*、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要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二是通過自讀自悟,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獅子和鹿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導入。
《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學習《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看看課文又會告訴我們什么?板書課題,讀題。
介紹:獅子、鹿。(教師演示文稿)
二、閱讀課文。
1、學生找同伴一起讀課文,了解課文講的故事。
2、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讀一讀。
咦yí 勻稱yúnchēn 珊瑚shānhú 泛fàn起
撅juē起 配pèi得上 抱怨yuàn 逼bī近
猶豫yóuyù 撒sā開 兇xiōng猛 甩shuǎi在后面
使勁一扯chě 掙zhèng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聽。
三、閱讀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小結: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2、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聽。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3、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教師小結: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
全文情節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課文段落。學生互相評議。
四、作業。
找出課文中優美詞句,抄寫下來。
如“痛痛快快”“精美別致”“層層波紋”“沒精打采”“蹦來蹦去”
“灰心喪氣”“池水清清”“勻稱”“猶豫”“兇猛”“掙脫”等。
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園地“口語交際”內容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處及解決辦法,與本組學過的課文內容有很大的聯系;“習作”安排了想象作文,編寫動物童話;“我的發現”讓學生認識反義詞,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日積月累”有“讀讀背背”八個字的成語和學習8個生字;讀“成語故事”體會成語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處為題,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學習編寫童話故事,做到敘述完整,表達明白,語句通順。
3、積累詞語,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色彩。
4、學習成語,了解成語所表達的比喻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編寫童話故事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幾篇童話故事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讀一讀四組詞語:通過認識反義詞,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了解語言的一些現象,并積累詞語。
傲慢 懦弱 丑陋 愚蠢
謙虛 勇敢 美麗 聰明
說說自己從這四組詞語中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結:這四組詞語是反義詞,其中“傲慢、懦弱、丑陋、愚蠢”帶有貶意感情色彩,“謙虛、勇敢、美麗、聰明”帶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背背:先讀一讀,查查字典或資料書,讀讀成語的意思,再背下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學問、成績等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后還要繼續努力,向前發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耳聽不如眼見,親眼見到才是實的。強調深入實際,親自調查的重要。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金子不全是純金,人都有缺點,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連連認認:先借助拼音,讀讀生字把生字與拼音連起來,再說說生字的結構特點,然后寫一寫。
謊huǎng(說謊) 笛dí(竹笛)
棍gùn(木棍) 港gǎng(海港)
憤fèn(憤怒) 襪wà(襪子)
捆kǔn(捆書) 婦fù(婦女)
三、“成語故事”
學生自己閱讀“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讀準,然后想想講了一件什么事,說說讀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劍》:故事選自《呂氏春秋·察今篇》,講的是有個人坐船過江,把寶劍掉進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準備船靠岸后按照記號去找劍。
這個故事諷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題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裝修好了房子,幾個月后,他發現自己家的電燈開關附近雪白的墻面上,有幾個手指印,仔細觀察發現,幾乎家里所有的開關邊上都有這種難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學家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他想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幫幫他嗎?
2.小組討論:怎樣幫助王亮解決問題?
3.課堂交流:
(1)各小組的代表說說解決的辦法。
(2)教師把學生想出的辦法中的閃光點板書出來,對有明顯缺陷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4.小結歸納:
(1)教師說明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電冰箱的啟發,發明了新型開關(非接觸式霍爾開關),獲得全國青少年發明大賽一等獎。
(2)引導學生從王亮的發明過程中歸納出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發現問題──尋找原因──聯想啟發──解決問題。
二、聯系生活,商討問題
1.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不便之處。
2.小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嘗試解決問題。
3.小組內相互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確定參加全班交流的同學。
4.激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學設計引用《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設計舉例,有改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編寫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講講童話故事,初步感知
同學們已經讀過了很多童話故事,在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簡單地說說這個故事和你讀后的感受么?
教師小結:像我們學過的課文,《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獅子和鹿》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這些童話故事都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做人、處世的道理,讓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動物、植物等當作人來寫。
愛讀童話的孩子都有一顆好奇、純真的心,學寫童話則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讓我們開動腦筋,拿起筆來編寫童話故事吧!
二、讀讀準備的童話故事,深入體會童話故事的寫法。
1.范讀幾篇童話故事:
《小河和大海》;《梅花鹿嚇跑了大老虎》; 《蒼蠅與蜜蜂》。
2、教師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確定好內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選得過多,可以是書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說清楚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怎么發生、怎么發展、結果怎樣。
(3)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里面。
(4)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可以模仿剛才讀的幾篇童話故事來寫,老師愿你們在模仿中有創新。
三、寫寫童話故事,動筆嘗試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1.寫時要有一定的順序,故事的過程要寫清楚,看誰編寫得有趣。2.語句要通順。3.寫完多讀幾遍。
寫好后可以讀給同學聽聽,讓他們幫你提出修改意見。
附:童話故事
蒼蠅與蜜蜂
一天,蒼蠅正在垃圾上,看見一只小蜜蜂采蜜回來。蒼蠅氣憤地對蜜蜂說:“這里的人真兇狠,千方百計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藥水噴我……我決定搬家了。”
蜜蜂說:“這兒的人們并不像你講得那樣壞,他們待我很好,還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講衛生,整天停在骯臟的東西上,專門去吃人們的食物,把細菌帶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蒼蠅不服氣,還想爭辯。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你要不改變自己的行為,無論搬到哪里,都會遭到人們的驅逐和攻擊。”
蒼蠅聽了這一番話,呆呆地站著,無話可說。最后只能無可奈何地、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此教學設計引用《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設計舉例,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