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導入
如果說課堂就是一個舞臺, 那么一個吸引人的開場白, 便顯得至關重要。因而教學中, 課堂導入不能小視。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這樣描述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教師在倡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觀念下,課堂導入也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新。而巧妙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程序之中, 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就要循循善誘,喚醒學生求知欲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意義,激發(fā)內(nèi)部學習動機。而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語言常常是“Let’s begin our clas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等模式。這種千篇一律的導語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也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經(jīng)常變化的、生動活潑又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導入方式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大腦積極思維,很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步教學做成功的鋪墊。那么,我們可以從以下方式進行導入:
1.復習過渡,導入新課
知識是連貫的,系統(tǒng)的。新的知識是在舊有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導入新的語言和技能前先復習舊的知識,以舊帶新,自然過渡,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并使之系統(tǒng)連貫。
例如,從復習情態(tài)動詞can入手,導入新知識:can的過去式could. 復習時,老師先畫好一些圖片,并標明一些動作,如:sing an English song, jump, ride a bike, swim…等。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說:I can do a lot of things. I can sing an English song. I can jump. I can ride a bike… 然后說:I could sing an English song five years ago. 再幫助學生說出其它一些動詞短語的句子并用上could.隨后再讓學生自己造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他們的思維。這樣學生在創(chuàng)新的復習過度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新課。
2.設疑置懸,導入新課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設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師常常善于在教學之始設疑布陣,引導學生去猜測,去預估,去聯(lián)想,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中去。
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第二冊Lesson82時,老師先和學生一起討論如下問題:1.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ethoven? 接著在進行閱讀活動前提出問題:1. Why didn’t the girl go to the concert? 2. Why was Beethoven surprised to see the girl? 3. How and where did he compose his Moonlight Sonata? 4. Why didn’t Beethoven tell them who he was? 5. Did you know about Beethoven before you read this text?
3. 直觀導入
這種導入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圖片、幻燈、錄像片等教學媒體的演示,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維,進入新的學習內(nèi)容。
例如:用實物導入新句型 Would you like some…?
在導入新課時可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實物如 pear 、orange、 apple、和 banana等,采用學生熟悉的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an)…), 接著過渡到本課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
4. 用討論的方式導入
例如:在教初中英語第二冊Lesson 66課時,老師在安排學生閱讀之前,可以和學生先進行討論:1. When you are at a bus stop, do you wait in line for the bus? 2. How do you feel if someone doesn’t wait for his/her turn to do things?
3. 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to wait?
用討論的方法導入,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內(nèi)容,增強學習動機,在詞匯上、語言上和背景知識方面做好學習新課的準備。
5.故事導入
在教授故事性較強的語言材料時,可以在學生未打開課本的情況下,借助幻燈、簡筆畫或教學掛圖以及多媒體等,用學生熟悉的詞匯和淺顯地語言把課文改編成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
用故事導入的方式生動形象,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符合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點。
6.啟發(fā)誘導式
學起于思,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漣漪,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7.用錄像、幻燈、錄音、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手段導入
導入新課時,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變的不再枯燥。人們可以從錄像上看到或從錄音中聽到英語國家人士是如何進行語言交際和社會交往的。
例如:在講授初中英語第二冊Lesson102課時,可以先播放影片TITANIC的一些片段, 然后再導入課文MISS EVANS; 在講授第二冊Lesson82課時,先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和《月光奏鳴曲》,讓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用英美人士的電話錄音來導入How to make telephone calls. 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感受英語、學習英語,從而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
總之,多種多樣的、經(jīng)常變換的課堂導入,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上課伊始,他們便被這種新鮮、精彩的開場白所吸引,高漲的情緒使他們很快投入到了新知識的探求中。教師用創(chuàng)新的課堂導入帶給學生更廣闊的知識天地,學生才會在對知識的探求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