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Body and Healthy Eating 省優質課教學反思和指導教師點評
OurBodyandHealthyEating
教學反思和指導教師點評
海口一中鄭曉云
經過7天的緊張的備課,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我終于站上了省優質課的講臺。在這短短的7天時間里,從備課到賽課,我似乎經歷了一場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大洗禮,突然間成熟了。此次賽課,我最大的收獲不是獎項,而是感受到了一份熱騰騰的“集體力量”的魅力。抽到課題,真正投入備課后,方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和實際操作相差甚遠,教學是嚴謹的,每一步的過渡和知識銜接都要求系統,富有邏輯,而且還要從學生能力方面考慮,越投入備課,我越感到挑戰的艱巨性。感謝全體英語備課組的同事們,尤其是吳明燕老師,陳波老師,她們為我的備課操碎了心,我為身在這個集體感到無比的驕傲。過程固然重要,在我看來,客觀冷靜的教學反思也是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此次賽課,我的課題是OurBodyandHealth,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說活動的設置,重點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健康問題方面的詞匯,了解常用的看病表達法,并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意識。為了達成此目標,整節課遵循了由簡到繁,由輸入到輸出的原則,首先通過導入引出“Howtoseeadoctor?”這一話題,為了更好地談論此話題,接著與學生共同復習和學習一些有關健康方面的詞匯,如:headache,stomachache,toothache,cough,haveacoldandfever,haveaflu,migraine,takeatemperature,takeaninjection,takemedicine…詞匯的復習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聽力的輸入過程。在此次聽力環節的問題設置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取一些常用的看病表達法。在聽力的教學中,學法指導相當重要,為了幫助學生正確了解常用的看病表達法,因此關鍵詞的獲取至關重要。這次的聽力,我最大膽的教學設計便是將背書引入了課堂,要求學生將聽力中聽到的幾大常用表達在一分鐘內背誦。在輸出階段,主要有兩大活動,一為分組合作編寫一則病人與醫生之間的對話,并表演,這一活動主要是幫助學生操練以上聽力中攝取的看病常用表達。第二個活動是本課的亮點所在,灌輸學生“Preventionisbetterthancure”(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
針對以上的教學設計所展開的課堂實際教學,亮點和不足同時存在,下面將簡要地進行分析。
亮點:
(1)整節課整體設計十分的系統,思路清晰,環節銜接緊密,教學目標清楚。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從易到難,便于學生的理解。整節課的基本大綱為引入主題-介紹教學目標-詞匯的學習-聽力訓練-常用看病表達的輸入-表達句型的操練-主題的升華,即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
(2)教學語言得體,豐富,教姿教態自然,教學的指令清晰,語速適中有一定的課堂的掌控能力。教學重難點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整節課靈活地處理和整合教材,有一定的容量,難度適合學生的水平。
(3)課堂的過渡嚴謹,自然,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的培養和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
(4)整節課互有呼應,在課前提出了教學目標,課后檢測課中所學,鞏固學生的知識。
不足:
(1)教學時間的把握不當,在聽力環節花費時間過多,尤其是在檢查學生背誦情況這一環節花費了過多是時間。
(2)在個別的單詞發音上過于粗心和急躁,因而出現發錯音的現象,如:breath和breathe發音混淆。
(3)沒有完全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在前半節課略顯文靜。課堂的氣氛不夠熱烈。
課已經告一段落了,但今后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感謝英語備課組的同事們給了我一個這么好的機會,讓我學會了如何很好地去備一堂課,如何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上課,如何合理地安排上課時間,以及如何發揮學生們的潛能,更重要的是讓我對教學又多了一份了解。
指導老師點評
點評:
鄭曉云教師靈活駕御教材,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教學環節設計中既突出本課型特點(聽說和詞匯)又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練習環節中不僅幫助學生鞏固和學習單詞和基本句型,還注重引導學生用語言做事,并挖掘話題的深層思想。整個教學過程以點連線,以線連面,為學生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整節課輕松、和諧、有序、自然,適合平時教學,實用性強;課件和各個環節的設計也較好。教師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
存在問題:教授新單詞時出現發音失誤,備課中需把細節做足功課;指導學生模擬看病環節如果設計或任務更具體、明確些,更易于學生操練,輸出的內容更顯實在、有效。
點評:吳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