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課點滴
在時代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合作越來越重要,教師不但要會教課,還要學會評課,這樣能使教師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促進,那么教師怎樣去評課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一、 課前要明析教材
課前要明析教材,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于教材不熟悉的課,只能看課堂表面活動是否銜接、自主學習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教師的語言是否劉麗正確,板書師傅合理、清楚等表面現象,但不容易透國表面看實質,看不出教者是否把握了教材的內在結構和聯系,知識點、能力訓練點是怎樣處理的,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所以評課前要明析教材,理清本節的內容所在章節的位置和作用及內容的重點、難點,才能較為準確地評估出這節課的優缺點,提出切實中肯的意見或建議,使教者揚長避短,并使自己得到效益。
一、 看教者如何導入 新課
導課是一節課的開始,是整個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有良好導課方式和巧妙的導語 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學習入迷,能減少教學難點 的坡度。假設導課很生硬或與新舊知識聯系不大,學生就會感到疲倦,精神不佳,學習沒有興趣,教學效果不會理想。所以評者要看教者是使用什么手段圍繞本節內容,用舊知識發出新知識的。
二、 看教者用什么手段解決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思維,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施教者如何讓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呢?教者是使用什么手段來引導學生解決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的,是評價施教者教學才能的重要側面之一。教學的重點 和難點是一座知識堡壘,教者怎樣指導學生設法攻破呢?是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啟迪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還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現成的知識: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還是讓學生作為課堂的旁觀者,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的重要表現。
三、 看教者時間的分配
在教學過程 中,對于每一個教師來說,時間是寶貴的,因為一節課的時間僅有40分鐘,所以評者應看教者是否遵循教學規律,合理安排時間。如果把時間分配的不合理,頭重腳輕或前松后緊,那么教學認為及效果不會理想,假設遵循了教學規律,時間安排合理,教學任務不但順利完成,而且學生的精神面貌高漲、教學效果會很理想的。
四、 看教者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反饋信息
看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是否能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利用錄音機、投影儀、vcd、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輸入給學生信息,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地結合,在大腦中運轉,教師從學生的表情、語言、動作、精神狀態等輸出的信息,得到反饋材料。看教師是否呢功能從反饋材料中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實現教學自控、突出應變能力。看能否做到不僅有教師的投入、學生的投入、而且更要有對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掌握。
五、 看教者隨堂聯系設計和學生練習反饋的效果
練習是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反饋信息,調控教學的重要途徑。分層練習是適應面向全體學生要求的良好練習方法。如一般小學數學課聯系設計分為三層:一層是基礎層:是面對全體學生對本節內容的鞏固,難度不大,獨立完成作業 。二是能力層:是面對大多數學生而設計的,是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有明確的判斷與分析能力。三是拔高層:是棉隊那些尖子生設計的,讓那些尖子生吃飽,讓他們的智力更能得到開發,不至于停滯在初步的知識層次里。只有教者練習設計的合理,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看學生做這些練習的能力和效果,學生是否在基礎層達90%以上,在能力層達到80%以上,在拔高層達到50%以上,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才是一名符合新時期要求的教師。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評課也是如此。只要教者能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敢于創新,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效果良好,就是一節優秀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