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中考作文復習建議-關于中考作文命題及應試策略
關于中考作文命題及應試策略
一、命題預測
1.命題形式
話題作文由于文體不限,立意自定,題目自擬,讓考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利于考生發散思維,張揚個性,展示才情,符合語文“課標”“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寫作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的主張,備受各地中考作文命題者的青睞。所以,2005年話題作文仍將占主導地位,應予以特別關注。(參見《精要》86頁)
其次,選題作文逐漸成為各地中考作文的主流。其原因有二:一是選題作文與話題作文的目的相同——降低了審題難度,便于打開寫作思路,利于培養創新思維。二是給考生以選擇余地,使考生能夠揚長避短,正常發揮,更能體現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參見《精要》92頁)
其三,鑒于話題作文容易抄襲、套題,命題也可能出現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須對同一材料發表看法、抒發情感。(參見《精要》116-128頁)
此外,看圖作文也要予以關注。
2.命題內容(參照《精要》87頁)
(1)以“自我”為中心,關注考生自身的成長歷程。2004年的考題中,以“自我”為中心,體現“寫自我”“抒真情”的基本原則,關注考生自我的成長歷程的題材已成為熱門話題。如山東省臨沂市的“以‘真實的我’為題作文”,江蘇省淮安市的“請以‘認識自己的特長’為話題”,貴州省銅仁地區的“以‘我是最好的一個’為題”,山東省泰州市的“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為話題”,廣州市的“以‘我也是富翁’為題”等等。
(2)“生活”與“道德”接軌,命題關注社會、人生,崇尚美德,培養對社會、對人生、對家庭的責任感、道德感、使命感。如連云港市的話題“協作”,福建省龍巖市的“以‘生活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為話題”,江蘇省南通市的話題“傾聽”,湖北省荊州市的“以‘感受美好’為話題”,四川省瀘州市的“以‘誠信’為話題”,寧夏自治區的“以‘動物也是我們的好朋友’為話題”等等。
(3)注重思辨思維和作文才氣的考查。受近年來高考作文加強對考生辨證思維能力和文化底蘊的考查的影響,中考作文命題也逐漸增加了辨證思維能力和文化內涵的容量。如寧波市的“以‘小’或‘小和大’為話題”,常州市的“接受與付出”話題,杭州市的“心靈的距離”話題,山西省的“播種”話題,遼寧省的“理由”話題,武漢市的“以人為本”話題,徐州市的“名人的魅力”話題等等。
3.文體要求
有限制的開放是重點(參見《精要》88頁)
二、應試策略
關鍵還是苦練寫作基本功,以不變應萬變。
1.四個方面著手(見《精要》95頁)
材料庫補充:
(1)
(2)1930年,閻錫山與馮玉祥等軍閥結盟反蔣,展開了中原大戰,他們預定在豫、晉交界的沁陽會師,沒想到,馮的參謀將沁陽寫成了“泌陽”,恰好河南的南部真有泌陽這一地方,不過與沁陽相距100里。結果閻、馮兩軍錯過戰機,導致戰事失敗。后人戲稱中原之戰是敗在一撇上的戰爭。
2.中考作文一定要做到“以小見大”,即切入點要小,表現的主題要深要大。
【例文】
貝殼(席慕容)
在海邊,我撿起了一枚小小的貝殼。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致;匦幕y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成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里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呢!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
“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分析】
精致的貝殼是天然的藝術品,深受人們喜愛。作者被海邊的一枚小小的貝殼所吸引,看著貝殼生發情思:曾居住其中的貝是短暫、細小的生命,而它留下的貝殼卻非常堅硬和精致,令人愛不釋手,把玩不已。由此,作者又聯想到人生。人的生命遠非貝殼所能比,人生在世,就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文章由貝及人,承接自然,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表現人生道理,既引人入勝,又啟人思考,催人奮進。
3.我市近幾年命題特點分析
近4年命題比較
【2001年】
書,各種各樣的書。書,寄托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書,蘊含著人類豐富的感悟。提起書,會有說不完的話語……
請以“書”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要求:(1)題目自擬;(2)字數不少于500個;(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02年】
游戲時,我們尋求樂趣;學習時,我們尋求更新更佳的答案;遇到挫折,我們尋求勇氣和力量;與人交往,我們尋求心靈溝通的渠道;置身大自然,我們尋求解開自然現象奧秘的鑰匙;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尋求傳承文明的途徑……
請以“尋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不限;(2)題目自擬;(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3年】
走進網絡、擁抱自然、關注熱點、研究課題、參加競賽、服務社會、善待他人、學做家務……生活處處是課堂。這些多姿多彩的課堂能開闊視野,增長才干;能鍛煉體魄,磨練意志;能使心靈得到凈化,智能得到開發……
請以“這也是課堂”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不限;(2)字數不少于500個;(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和人名。
【2004年】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問題的世界,問題無所不在。它是那樣的神秘而又復雜:宇宙、自然、生命;戰爭、饑餓、疾病。它是那樣的貼近:學習的問題、生活的問題、交往的問題、情感的問題、前途的問題……
請以“問題”為話題,選取某一個角度,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2)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數在500個以上。
比較四年的話題“書”“尋求”“這也是課堂”“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是相通的,作文的關鍵還是基本功要好,材料要真實感人。
4.最后階段的應對措施
(1)提升習作水平
把自己平時寫的比較好的作文選出來,按不同的要求分類,然后著手——
改題:換一個有特色的題目(參考《精要》107頁“材料、話題作文如何擬題”)
加詞:加成語(熟語)、古詩、名言警句,不用多,不求全,要恰當。
添細節:成功取決于細節。(參考《精要》140頁“怎樣寫出好的細節”、142頁“細節描寫失誤例談”)
換事例:標準是真實典型。(參考《精要》138頁“中考作文選材的四大弊病”)
段落改寫:尤其是開頭、結尾。
其他修改:論點,論據,材料使用,適當議論,聯想和想像,句式的選擇等等。
(2)借鑒同齡人習作
閱讀《精要》第160-191頁的同齡人習作,思考:
他們的文章各以什么取勝?
他們的文章還有哪些不足?
我能寫出同類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文章嗎?
(3)模擬構思若干篇作文提綱
各種類型兼顧。例如
①“你長大了做什么?”小的時候你一定回答過這樣的問題。面臨畢業,你對自己的未來是怎樣考慮的?你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做了些什么?
請以“我的理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寫法提示】可以寫自己在實現理想過程中的“艱苦”以及“初步的成績”,描述要真切感人;也可以寫自己是如何排除干擾,在眾多的“選項”中最終確立了自己的理想的,要把“為什么”寫清楚。
②與祖輩、父輩比起來,我們這一代無疑是享受的一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正在享受著呢?你感覺到自己所享受的一切嗎?你是怎樣看待享受的?
請先把文題“享受”補充完整,然后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寫法提示】以“享受關懷”“享受親情”“享受高科技”“享受生活”等為題,寫記敘文;也可以“享受漫談”“享受小議”等為題,寫議論文。
③一個學習成績一向不錯的同學,忽然在某次考試時“失手”,我們說這是偶然;一個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在考試時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們說這是必然。其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偶然和必然。
請以“偶然(必然)”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寫法提示】可以講一個有些“偶然(必然)”的故事;可以談一談“偶然(必然)”現象之所以產生的原因;也可以論述“偶然”與“必然”的關系。
④作為一名學生,你會經常遇到學習中的難題,作為生活的一員,你會經常遇到交往中的難題、生存中的難題……面對難題,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你的難題解決了嗎?
請以“難題”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寫法提示】可寫內容很多,關鍵一是要選擇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來寫;二是不貪多求全;三是要注意在語言結構上求新。
⑤自然界有數不清的“迷”,社會生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迷”,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或多或少藏著一些“迷”。
請以“迷”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寫法提示】可以講一個自己或他人的關于“迷”的故事,也可以寫一個有些“迷”的人,把文章寫成記敘文;可以解釋一種“迷”的現象和本質,寫一篇說明文;可以就“迷”提出一個論題,發表你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等等。
⑥有一枝淘金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輕松愉快地走著。別人問:“你為什么這樣愉快?”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
原來快樂很簡單,有時擁有少一點就可以了。其實快樂真的很簡單,一塊巧克力、一份優秀試卷、一張賀卡、一聲真誠的祝福、一個燦爛的微笑,甚至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春風,都是一份快樂。
請以“快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600字左右。
【寫法提示】物質越來越豐富,快樂越來越少,這是現代人的共同感受。抓住“快樂也是一種心情”,鋪展開來,能夠寫出一篇好文章?梢跃幫,如“尋找快樂”;可以編寓言,如“忘記笑的人”;可以寫隨筆,記述生活的趣味;可以寫書信,如“笑對人生”等等。
⑦人生在世,要學會承受。我們面對的世界既有晴天麗日,也有狂風暴雨;既有鮮花美酒,也有荊棘泥潭。承受的是來自生活、家庭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果承受不住,就可能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當代中學生在學業、升學等壓力下,心理、體質容易變得相對脆弱,要戰勝脆弱,就要學會承受。
請以“學會承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寫法提示】為什么要學會承受?在生活中,我們要準備承受什么?一個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承受?承受的實質是什么?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思考行文。如何學會承受?首先要有海納百川的肚量;其次要理性,善于自;再次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怕挫折。寫作時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闡述觀點,抒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