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政治學科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研究的階段性報告
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的開展能有效實現各課程之間的整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20世紀末世界科技與學術發展出現了新的綜合化趨勢,學科知識向綜合化發展。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的開展有效開發了學生的潛能,發掘學生潛在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德國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表現為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激勵思考。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的開展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互動交流,師生共同構件課堂課程內容。在教學中滲透一種平等、伙伴意識。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控制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定者。教師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師”和伙伴。這樣的師生關系下,師生之間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討科學知識,學生創造能力、創新精神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學生對老師的關系也更為親!但是,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的開展需要給學生師生提供一定的條件,如調查、訪問、上網、科普雜志、一定的研究素材;同時也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指導能力。并且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需要師生花費更的時間和精力,存在著效果與時間和精力,效果與高考之間的矛盾。這是需要我們正確處理的矛盾。最后,必須強調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開展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我們必須具有選擇性。新課程改革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契機,它給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舞臺。實踐證明,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隨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從接受型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轉改變,自主、合作、探究是新型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的目標,并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更復雜的水平上理解;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復雜水平的理解;適時與挑戰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直接的反饋;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對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夠遷移并發現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有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在網絡情境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參考資料陳至立!蹲プC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報告,2000.10苗逢春!吨袊行W信息技術教育展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2莊小云!秴f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時間與探索》,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2何清!缎畔⒓夹g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案例分析》,教育信息技術,2003-10李日舟!懂斍靶畔⒓夹g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02-3陳琦!懂敶逃睦韺W》,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吳永軍。《關于研究性學習若干問題的再度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 第四期。王坦!逗献鲗W習簡論》,《中國教育?2002年第一期。黃偉!堆芯啃詫W習中小組合作探析》,《教育評論》2002年第二期。雄進祥!缎〗M學習策略初探》《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3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