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案改革的幾點思考
關于教案改革的幾點思考
教案,即教學方案,它是備課工作的書面成果,也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它本應是教師鉆研教材、認真思考后的產物,但長期以來,大多數教師的教案卻是教科書的縮寫和教學參考書的翻版,千篇一律、機械重復,對教學未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有的教師甚至是上完課才寫教案。備課作為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沒有顯現出來。這成為導致教師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有學者指出:“課堂教學不是教師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新課程下的教學工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而不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本宣科。這種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教師只有通過精心的設計,才能體現課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才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教材知識。因此,要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改變教師行為的模式化,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案。現筆者就新課程下教案改革的有關問題談點膚淺的思考,以拋磚引玉,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一、應以“教學設計”代替“教案”
一直以來,教案以一種固定的模式存在于教師的意識和行為里,格式統一,內容為教材知識點的再現,過分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培養,無變化、無思想、更無個人特色。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也以此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在這種模式化的教學中一點點消失殆盡。應該說,教案已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它是與教學大綱相配套的的備課形式,而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課程標準已取代了教學大綱,而與課程標準相對應的備課形式是教學設計,它更能突出教師對課程標準、對教材的分析、加工和處理,而不是不經思考地照抄照搬,使課程改革對教師備課這一環節的要求更明晰。筆者認為,以“教學設計”代替“教案”,更能體現備課作為一種創造性勞動的實質,其蘊義更為準確、深遠。
二、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教學設計應注重人文性
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新課程倡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人為本,改變過去備教案從應試需要出發,僅重視傳授書本知識的做法,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教學設計要注重實踐性
新課程特別強調聯系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各學科新教材在編寫時都大大增加了與當今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中引出新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理論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設計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本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備課都以教材作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據,考慮的是“我講什么”“我怎么講”,很少顧及到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感受和反應。這種以教師、以教材為中心,以應試為目標的備課動機和行為,導致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種種弊端。而我們所說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而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特點,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思索、尋求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案。
4、思維和能力訓練應具有目的性、探究性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應體現并完成這些要求。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獲得。因此,活動和問題不能流于形式,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科學而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做出整體安排的一種構想,即為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么、怎樣教,達到什么結果所進行的策劃。它與傳統的教案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有著教師創造性的思考,是絕不雷同的個性化設計。但教學設計又并不是對教案的全盤否定,對教案的一些可吸收的要素,如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分析、各個教學環節的設置等,我們應批判地繼承,只是在具體的操作要求上與教案應有本質的不同。如果認為改革就是要否定一切,教學設計可以完全隨心所欲、信馬由疆,那只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絕不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現筆者就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談點個人看法。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靈魂,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的,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在應試教育下,教師們往往只關注知識目標,而新課程傳導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個維度來考慮,并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將其有機整合在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