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案改革的幾點思考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懷集一中 程紅英
在我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要讓學生接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笨梢姡A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開展以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為了達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重知輕能”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動力源泉。有興趣,才會產生追求和探索的要求,所以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可采取多種方法,從多種途徑入手。
一、創設問題情景
1、用豐富、鮮活的事例吸引學生。
我們的政治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距離最近,最容易和學生的感觸、認識產生共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這種優勢,便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思維啟動打下良好鋪墊。選用事例要與新的形勢發展相適應,要有時代感,將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引入課堂,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了解社會、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對舊有的理論或認識,老師要選擇新的角度,對一些眾所周知、耳熟能詳的"老問題",通過新事例的引用講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談,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堂成功的課,往往離不開好的開始。新課的開頭,如果貼近新聞或圖片,巧妙地設置情景,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思維能力。如講"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時,根據上下文的關系,引用兩張新聞圖片:一張名為"同學"-——安徽省農民汪永平因文化水平太低不能適應在外打工的崗位,決心重新讀書與兒子一齊上學的情景;另一張名為"死囚"——江西原付省長胡長清索取巨額賄賂被判死刑。先后展示投影,加以說明,附設提問,讓學生觸景生情去思考。照片"同學",使學生能通過真實的新聞照片,去體現、認識文化水平低會嚴重影響人們在當今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照片"死囚",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蝕人的靈魂,使人們不能實現人生價值,從而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提問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
提問涉及到學生學習中出現的成功與失敗、愉快與困惑,易引起學生裝的注意力,產生“聚集思維”,很快進入問題情景,促進思考、回答問題。如在講授“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的前提——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時,引用山西假酒案導出商品經濟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欺詐行為,設問(1)市場競爭中的欺詐行為屬于什么品質?(2)我們學生學習、生活上有哪些不誠實的行為呢?如講矛盾的含義,“對立統一”這一辯證法的核心觀點時,可引用理發店門口的一則廣告:“蓬頭垢面進來,容光煥發出來!痹O問:同學們思考此廣告語怎么樣體現矛盾的對立統一?學生很快就會抓住“進”與“出”,“蓬頭垢面”與“容光煥發”的對立統一,由于理發師的勞動這一條件,才使“蓬頭垢面”轉化為“容光煥發”。
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其教學方法是教師一講到底,盡管教師講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卻不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熱情!澳憬涛衣牎,“你寫我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沒有積極主動參與的精神,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的著眼點,就應該是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這就要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中去,不但使其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智能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真正體驗獲得知識的樂趣。所以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上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多講,即讓學生照課本簡單地回答書上的定義、原理,或回答“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問題。例如在講“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的問題時,對拜金主義的含義和危害性不是采取簡單的一問一答的低層次的活動來完成,而是利用投影教材中漫畫“就取這塊”即從奉獻二字的獻字中取“¥”,引用山西省沂蒙山區農民王延江靠黨的政策致富,致富不忘鄉親,把600萬元資金交給集體,共同致富的事跡。設置思考題,通過思考問題,去逐步分析思考拜金主義的實質、特點、危害性,去體會認識分析抵制拜金主義的途徑。
通過材料創設情景,引導、啟發,使學生能獨立地發現、探索、掌握真理的發現法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開展課外活動。
開展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環境,是挖掘和培養人力資源的無限差異以及每個人潛能與相對優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如讓學生寫“讀后感”,收集名言警句或材料,自編故事或寫小論文。如在講“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時,讓學生調查未成年人的輟學原因、前后情況,并針對我國目前未成年人輟學情況的嚴重性,提出采取什么措施來控制輟學。這樣既培養了他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又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進行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