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
能否有效地展開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的影響。那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怎么編寫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的反思
《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了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于詩歌則尤為重要,只有反復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里。所謂多樣化我認為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再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其次是指多種方式朗讀,可以自讀、同桌對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后看來,總覺得讀出韻律一節處理的不妥當。
我的本意是想通過四步讀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詩歌節奏的劃分本無定法,它和語感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教給學生劃分節奏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第一詩節給學生作一個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這一環節上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