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精選8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 疲憊 龜裂 攥”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體驗、想像等手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
4、感悟獨特的語言現象,以及表達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句,激發情感
1.課件出示:《牽掛》片斷,在溫婉如絲藤般的小提琴聲中,學生靜靜欣賞。
2、一生深情誦讀。
師深情述說:她就是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
位普通的母親,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3.學生深情地齊讀課題——慈母情深。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失魂落魄 疲憊 龜裂 攥 一聽水果罐頭
“龜裂”多音字,圖片理解;“攥”讀音,意思。“聽”是量詞。
3、概括主要內容。
用上“失魂落魄”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感受家境
1、從理解“失魂落魄”切入,想象我“失魂落魄”的樣子。板書:失魂落魄
2、讀1——4段,感受家境的貧窮。
重點學習句子:(1)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通過“從來沒有一次”和“這么多錢”的反復,體會一元多錢對我家來說很珍貴。)板書:窮
補充介紹當時一元錢可以買的生活用品。
玉米 11.5斤0.087元/斤=1.00元(供應價)
雞蛋 10個0.10元/個=1.00元
鯉魚 5斤0.20元/斤=1.00元
梭子蟹4.35斤0.23元/斤=1.00元
醬油 10斤0.10元/斤=1.00元
牛肉 3.33斤0.30元/斤=1.00元
豆油 1.15斤0.87元/斤=1.00元
花生油 1.16斤0.86元/斤=1.00元
作業本16本,普通鉛筆33支,橡皮50枚。
(2)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理解“吃進肚子里了”)
3、雖然家境貧寒,卻阻擋不了我熱愛書的熱情,讀句子。
(1)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四、研讀課文,鎖定形象
1、所以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打算要錢,(出示句子: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說出來了!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是什么讓我連為之“失魂落魄”的《青年近衛軍》也不要了?讀課文5—29小節,劃出相關的語句。反復讀一讀,把體會寫在句子旁邊。
2、預設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③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④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反復品讀重點句子,了解描寫方法,領會個中情感,感受母親之苦。
第一層次: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讓學生讀出母親來。
(1)這句話在描寫母親的什么?
(2)讀著讀著,出現在你面前的那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啊?
第二層次:通過重點詞語的想象感悟,立足真實體驗,讀出母親的勞苦、疲憊„„
(1)鎖定重點:
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疲憊的眼神,褐色的口罩,立刻„„
(2)重點感悟“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表達上的作用。
●同學們,這句話通常可以這么說: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但在這里為什么要這樣表達?你想過嗎?(出示句子)
●學生反復咀嚼,悟出句子中所包含的情感——作者目睹母親艱辛工作后的非常心痛,非常吃驚,非常愧疚„„
●小結:從這句話中能讀出那么多的“非常”都是因為這反復的“我的母親”在起作用。
●指導朗讀
(3)遷移學習反復句子的表達作用
●出示: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再次感悟“立刻”反復的作用。
4、讀對話,從母親的語言感受形象
出示17——29小節,師生分角色朗讀。說說從母親的語言又感受到了什么?(急著工作賺錢,給孩子買書毫不猶豫,通情達理)
五、品讀語言,感悟情懷。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2
1. 教學目標
1. 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借助字典、 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
3. 通過重點句段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感受母愛的深沉。體會課文表現母親的深情的方法。
2.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這篇課文,重難點是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的深情,體會母愛的平凡與偉大。
3. 教學用具
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示資料,交流預習
◆簡介作者。學生先介紹各自搜集的作者資料,然后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梁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中國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交流預習感受:課文主要講什么?預習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質疑: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注。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a. 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據學生發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其主要為: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為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 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
在角落工作的媽媽”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貧苦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
然而正是這位母親,當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的深情,體會母愛的平凡與偉大。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3
一、播放視頻導入
看完視頻你想說點什么?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
2、通過閱讀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崇敬。
四、自學指導(一)
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分鐘后我們來交流交流)
五、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
六、出示自學指導(二)
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句子,并思考其工作環境有什么特點?
2、作者是如何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刻畫母親這一人物形象的?
(3分鐘后,比一比誰說得好!)
(1)、找出相關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
3、通過對母親的描寫,表達了我對母親什么樣的情感?
七、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
八、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作者筆下的母親是這樣的偉大,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請大家看這些圖片。
九、用“心靈”對話
此刻,你肯定有很多話要跟你的媽媽訴說,那么,用你的心,告訴媽媽,你有多感激她,感激她給了你生命;感激她給了你關愛;感激她陪伴你走過的每一天。
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寫下來,把你最真摯的感情融進去,相信你的感激會讓你的媽媽覺得:我的孩子長大了。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 疲憊 龜裂 攥”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體驗、想像等手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
4、感悟獨特的語言現象,以及表達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句,激發情感
1.課件出示:《牽掛》片斷,在溫婉如絲藤般的小提琴聲中,學生靜靜欣賞。
2、一生深情誦讀。
師深情述說:她就是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
位普通的母親,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3.學生深情地齊讀課題——慈母情深。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失魂落魄 疲憊 龜裂 攥 一聽水果罐頭
“龜裂”多音字,圖片理解;“攥”讀音,意思。“聽”是量詞。
3、概括主要內容。
用上“失魂落魄”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感受家境
1、從理解“失魂落魄”切入,想象我“失魂落魄”的樣子。板書:失魂落魄
2、讀1——4段,感受家境的貧窮。
重點學習句子:(1)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通過“從來沒有一次”和“這么多錢”的反復,體會一元多錢對我家來說很珍貴。)板書:窮
補充介紹當時一元錢可以買的生活用品。
玉米 11.5斤×0.087元/斤=1.00元(供應價)
雞蛋 10個×0.10元/個=1.00元
鯉魚 5斤×0.20元/斤=1.00元
梭子蟹4.35斤×0.23元/斤=1.00元
醬油 10斤×0.10元/斤=1.00元
牛肉 3.33斤×0.30元/斤=1.00元
豆油 1.15斤×0.87元/斤=1.00元
花生油 1.16斤×0.86元/斤=1.00元
作業本16本,普通鉛筆33支,橡皮50枚。
(2)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理解“吃進肚子里了”)
3、雖然家境貧寒,卻阻擋不了我熱愛書的熱情,讀句子。
(1)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四、研讀課文,鎖定形象
1、所以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打算要錢,(出示句子: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說出來了!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是什么讓我連為之“失魂落魄”的《青年近衛軍》也不要了?讀課文5—29小節,劃出相關的語句。反復讀一讀,把體會寫在句子旁邊。
2、預設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③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④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反復品讀重點句子,了解描寫方法,領會個中情感,感受母親之苦。
第一層次: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讓學生讀出母親來。
(1)這句話在描寫母親的什么?
(2)讀著讀著,出現在你面前的那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啊?
第二層次:通過重點詞語的想象感悟,立足真實體驗,讀出母親的勞苦、疲憊„„
(1)鎖定重點:
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疲憊的眼神,褐色的口罩,立刻„„
(2)重點感悟“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表達上的作用。
●同學們,這句話通常可以這么說: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但在這里為什么要這樣表達?你想過嗎?(出示句子)
●學生反復咀嚼,悟出句子中所包含的情感——作者目睹母親艱辛工作后的非常心痛,非常吃驚,非常愧疚„„
●小結:從這句話中能讀出那么多的“非常”都是因為這反復的“我的母親”在起作用。
●指導朗讀
(3)遷移學習反復句子的表達作用
●出示: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再次感悟“立刻”反復的作用。
4、讀對話,從母親的語言感受形象
出示17——29小節,師生分角色朗讀。說說從母親的語言又感受到了什么?(急著工作賺錢,給孩子買書毫不猶豫,通情達理)
五、品讀語言,感悟情懷。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5
1. 教學目標
1. 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借助字典、 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
3. 通過重點句段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感受母愛的深沉。體會課文表現母親的深情的方法。
2.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這篇課文,重難點是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的深情,體會母愛的平凡與偉大。
3. 教學用具
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示資料,交流預習
◆簡介作者。學生先介紹各自搜集的作者資料,然后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梁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中國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交流預習感受:課文主要講什么?預習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質疑: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注。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a. 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據學生發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其主要為: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為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 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
在角落工作的媽媽”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貧苦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
然而正是這位母親,當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的深情,體會母愛的平凡與偉大。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6
《慈母情懷》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慈母情懷》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課標對五年級的學段要求,本單元教學目標是抓住人物描寫的重點語句,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批文以入情”。《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名作,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雖然學生所處的時代和生活與文中的作者描寫有很大差距,但這并不影響課文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因為愛,自古以來就是相通的,無論何時、何地、何人。
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本著“簡簡單單學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觀,以“情”為經,以“言”為緯,緊扣文章的語言,入情,悟情,抒情,讓學生通過自主感悟, 平等對話,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情感與語言中和諧共振,感悟慈母的情深,從而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和人文素養,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以及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誦讀文中描寫母親言行的句段,感受作者潛詞造句的精妙。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其教學重點為: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本篇課文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大多數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難,“一元五毛錢”買一本書在當時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學生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課前,我與學生有二十分鐘的了解交流時間,已將寫作背景,作者的家庭情況作了個簡單的介紹,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準備。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創設情境、以讀代講、想象感悟、指導點撥等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圍繞課題中的“情深”,設計了以下四個版塊進行教學:
一、整體感知,激發深情。
二、研讀課文,感悟深情。
三、讀寫結合,回應深情。
四、移情拓展,升華深情。
在第一版塊我設置了兩個小目標,在引導學生讀題時,我目的是讓學生找到本課學習的一個感情基調,低沉的,深情的,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情,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然后安排了一個小練習進行檢測,意在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感知,并學會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詞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在這一練習中,我還通過讓學生想象,聯系生活等方法來復活詞語“震耳欲聾”和“龜裂”的本來面目,拓展文本之外的畫面。之所以選擇這兩個詞語,一是因為這兩個詞語是我三維目標中的一個知識目標,同時我在研讀文本的時候,我覺得這兩個詞語可以凸顯母親工作環境的艱苦和工作強度的辛苦,它可以讓母親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豐滿。
第二版塊是我今天教學的重點。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新課標也強調老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站在這樣的基點上,我遵循了略讀課文“詳中有略,略中求精”的原則,抓住“從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中體會人物特點”的要點,在備課時我預設捕捉了三個鏡頭,想以第一個鏡頭為捕捉重點。以此作為這篇略讀課文的單線訓練內容,而其他如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心情的變化則不去一一強調,以節省略讀教學的寶貴時間,實現了“長文短教”。
在本環節我還有意滲透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那就是朗讀不僅讀出文字的表面,還要讀出文字后的內容,讓文字有畫面感,可以傳情達意。我還想告訴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讀了又讀,要讀占螯頭,要抓住文本中關鍵詞句,感人鏡頭進行感悟品味。在這一教學環節,我抓住幾個重點語段,以讀為本,讓學生在默讀、齊讀、比較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中增進體驗,升華情感,豐富了文本內涵,凸顯了情感體驗閱讀方法無可替代功能。從而讓學生感受了母親掙錢的辛苦和塞錢的爽快,學生腦海中母親的形象越來越清晰,“情深”兩字自會烙在學生心間。
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閱讀鏈接了一小段梁曉聲《母親》這篇小說中的文字。新課標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在課堂上進行閱讀鏈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更可以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在第三版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凸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協調發展。“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讀”是積累,“寫”是運用。“讀”只有在“寫”中才能內化為學生的能力,而“寫”也只有在“讀”中才得以發展。今天在課堂上我想已經不是孩子們在代替梁曉聲表達了,而是他們在表達自己對慈母的一片心聲了。也許今天學生筆下的文字是稚嫩的,生澀的,但我相信那一刻他們筆下流瀉的文字是真誠的,那一刻,濃濃的慈母情,深深的愛母情,洋溢課堂,課堂成了學生宣泄情感的場所,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足了。
第四版塊,移情拓展,升華深情。梁曉聲說過:我們常說的一個人的“ 愛心”, 它一定是從對自己父母的體恤開始形成的。在這一環節,我讓孩子充分展示自我,讓他們把從課本中理解到的母愛和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說出來,加深認識,增強體驗,實現真情共鳴。并教育學生從小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管我們的父母是貧窮還是富裕,美麗還是普通,但他們對子女的愛是一樣的。板書設計我想用幾條藍色的波浪線象征大海,以比喻母愛情深似海。
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感慨頗多。讓我感覺仿佛是同學生一起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感覺到了生活的溫馨、美好,和對母親的眷戀和無限感激。最后,我想說,在備課時,我一直牢記著“情感”、“知識”、“方法”這三個詞。我一直在擔心,我的這堂課會是一節語文味很濃的課嗎?這節課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個情感的課堂嗎?這節課會是個對話開放的課堂嗎?由于本人專業知識,教學能力不足,這堂課上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還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多批評指點,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不斷地去提高和完善自己。謝謝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7
第一次試教時發現學生通過簡單的對比后,得出文中母親愛得深沉、偉大、壯烈的結論。當時,我突然有種“空虛和害怕”的感覺。試想,當我們把母愛理解得如此堅硬的時候,母親是否已經遠離我們?母親不在是一個生活中的具體真實存在;母愛也不再蘊涵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母愛被空化、泛化、偽化。于是再次細細品讀文本。“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么?終于對母愛有了重新的認識:瘦弱但堅強,辛苦卻忙碌,貧窮但不吝嗇。作者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語言和事例來體現著母愛的意味深長。在這里,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給兒子如何才能無憾人生。文中四句那么樸實而又簡單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蘊涵在日常生活中的母親。“瘦弱的、疲憊的、龜裂的、忙碌的”體現著母親的付出。“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就這一句話,為兒子的未來指明了方向。大愛無形呀!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抓住能以點帶面的“文眼”后,用“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這三個關鍵句分別與“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對比。對比感悟,對比讀,反復讀。一層層的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慈母的形象淋漓盡致,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打上烙印,由此學生的生成一點一點地加深,最后引出母愛究竟是什么。將家庭境況,母親的艱辛與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希望放在一個矛盾卻又和諧的教學背景下教學,讓學生反復地,用各種形式去讀,不管是分角色,還是個人讀或是齊讀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一種無痕的指導,不露聲色地使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本中人物對話。學生內心感情的涌動在老師的鼓舞下變成了讀和說,使整堂課充滿了生氣與激情。
但是當我們讀書時,總停留在人家的感動中,沒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靈的對照,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同樣在上課時,老師與學生的認識不協調時,也失去了這節課的意義。如何讓課堂更和諧,如何讓師生的和諧從表面轉化為實際,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分享的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懷》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學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懷》優秀教案范文 篇8
選擇這樣的文本,初衷也許是僅僅出自于自己的感動和對作者喜愛。所以初次備課也僅僅在關注“母愛”。
第一次試教時發現學生通過簡單的對比后,得出文中母親愛得深沉、偉大、壯烈的結論。當時,我突然有種“空虛和害怕”的感覺。試想,當我們把母愛理解得如此堅硬的時候,母親是否已經遠離我們?母親不在是一個生活中的具體真實存在;母愛也不再蘊涵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母愛被空化、泛化、偽化。于是再次細細品讀文本。“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么?終于對母愛有了重新的認識:瘦弱但堅強,辛苦卻忙碌,貧窮但不吝嗇。
作者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語言和事例來體現著母愛的意味深長。在這里,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給兒子如何才能無憾人生。文中四句那么樸實而又簡單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蘊涵在日常生活中的母親。“瘦弱的、疲憊的、龜裂的、忙碌的”體現著母親的付出。“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就這一句話,為兒子的未來指明了方向。大愛無形呀!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抓住能以點帶面的“文眼”后,用“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這三個關鍵句分別與“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對比。對比感悟,對比讀,反復讀。一層層的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慈母的形象淋漓盡致,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打上烙印,由此學生的生成一點一點地加深,最后引出母愛究竟是什么。將家庭境況,母親的艱辛與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希望放在一個矛盾卻又和諧的教學背景下教學,讓學生反復地,用各種形式去讀,不管是分角色,還是個人讀或是齊讀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樣一種無痕的指導,不露聲色地使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本中人物對話。學生內心感情的涌動在老師的鼓舞下變成了讀和說,使整堂課充滿了生氣與激情。
但是當我們讀書時,總停留在人家的感動中,沒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靈的對照,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同樣在上課時,老師與學生的認識不協調時,也失去了這節課的意義。如何讓課堂更和諧,如何讓師生的和諧從表面轉化為實際,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