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綜合性學習教案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23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爭爆發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  )外妖嬈     成吉思汗 (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領。

  “望”到了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現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現在我們看下闋如何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作者在贊揚他們長于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的弱點,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 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展規跡。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展的規跡。

  [板書設計 ]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既然祖國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麗嬌艷。那么,詞中是如何來描繪這幅美麗如畫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競折腰”呢?討論回答這兩個問題板書如下:

  實──────虛

  |      |

  |      |

  總──────分

  |   |  |

  |   |  |

  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 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    (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     (動)

  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

  ⑴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⑵ 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⑶ 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⑷ 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

  1、給下列加粗的漢字注拼音:

  沁(  )  分(  )外  妖嬈(  )  遜(  )

  數(  )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

  d、詞中押韻的字:       ;韻腳是:      。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是詞的        ;“雪”是詞的            。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       代的   寫的《      》,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3

  東廬中學初三語文師生講學稿

  課題:《沁園春·雪》課型:新授執筆:向志燕

  審核:初三語文備課組講學時間:059

  學習目標: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學法指導: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課前熱身:

  1 選詞填空:

  (1)分外妖(   )  美麗富(   )  不屈不(   )[饒、嬈、撓]

  (2)戒(  )戒躁   (  )小玲瓏   步履(  )健 [嬌、矯、驕]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分外(   )  分別(   )  妖嬈(   )  謙遜(   )

  莽莽( )  風騷(   )  可汗(   )數九寒冬(   )

  不計其數(   )   數見不鮮(    )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課堂學習:

  一、導入  。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呢?

  四、研讀上闋:

  1、哪些句子總寫北方的雪景?這些句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寫景時,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分別用了哪兩個字?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你心目中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你更喜歡哪個時代的他們呢?是“往矣”的,還是“今朝”的?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拓展練習

  沁園春長沙

  •          獨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頭。

  •          看萬山紅遍,

  •          層林盡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爭流。

  •          鷹擊長空。

  •          魚翔淺底,

  •          萬類霜天競自由

  •          悵寥廓,

  •          問蒼茫大地,

  •          誰主沉浮?

  •          攜來百侶曾游,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恰同學少年,

  •          風華正茂;

  •          書生意氣,

  •          揮斥方遒。

  •          指點江山,

  •          激揚文字,

  •          糞土當年萬戶侯。

  •          曾記否,

  •          到中流擊水,

  •          浪遏飛舟?

  思考:

  1、根據你的理解,讀這首詞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字各領起哪幾句?

  3、試著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闋的內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4

  備課組 初三 學科 語文 執筆

  課題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

  方面 1. 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力

  的文體特點;

  2. 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 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 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情感

  態度

  方面 1.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 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能力

  方面 1. 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2. 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分析

  1  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         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并個別發言)

  3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了解毛澤東。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2、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一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如:分( )外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惟余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盡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二)學習上闋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里。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8、提問:在這里,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三)學習下闋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7、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8、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四)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三  布置作業      

  背誦全詞  完成課課練上習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5

  一、 導入  :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二、 整體感知: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 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 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 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 局部品味:

  1、 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既然祖國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麗嬌艷。那么,詞中是如何來描繪這幅美麗如畫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競折腰”呢?討論回答這兩個問題板書如下:

  實———————虛

  總———————分 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 長城、黃河(靜) |

  冰封…雪飄 | (惜)

  望 | 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

  山舞、原馳(動)| 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 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 布置作業 :

  1、 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 ) 分( )外 妖嬈( ) 遜( ) 數( )風流人物

  2、 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 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韻腳是:————。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詞的————————;“雪”是詞的——————。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代的———寫的《 》,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 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

  2、 通過朗讀更好的傳遞詞的磅礴大氣;

  3、 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并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解說:這是一首歌的歌詞,老師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輩們卻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會唱,不信就請某老師唱一段。

  問:歌詞中有一句——“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對毛澤東的贊美,何以對毛澤東給以這么高的評價?你能介紹一些毛澤東的革命事跡嗎? (學生介紹毛澤東的光輝業績)

  小結:毛澤東不光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詞所描寫的內容。(思考:詞的上下闋各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讀文,并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師:剛才同學們能夠結合文章,介紹畫面,談得都很好,但是卻未能通過你的朗讀展示詞的魅力,將這首詞的磅礴大氣傳遞出來。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要想把握詞的精髓,朗讀很重要。朗讀要收到成效,標準的普通話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同學們靜心看下面的片斷,醞釀感情,再次朗讀全文。

  1、 放片斷

  2、 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3、 個別示范朗讀,自評(你是如何處理重讀、停頓的);同學點評,穿插老師點撥。(把握關鍵處:如“冰封”和“雪飄”動靜結合;望領起七句寫景;山舞的“舞”、原馳的“馳”;競折腰的“競”;“惜”等)

  四、個性創作(大組誦讀)

  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和詞人溶為一體,也變的氣宇軒昂,意氣風發。老師是靈機一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看看我們同學能否給詞配上必要的神態、動作等,更好地展示這首詞的魅力。(以大組為單位,進行個性創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學活用

  我們很清楚:《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一篇詠雪言志的文章,抒發了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老師手邊還有幾篇沁園春的詞,你能發現這幾篇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嗎?

  介紹詞的知識:沁園春是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114字。雪、長沙等是詞的題目,內容與“沁園春”無關。寫詞又叫填詞。

  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沁園春*勤中

  七(1)班 邵凱

  金秋十月,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附2:幾首《沁園春*》

  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 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沁園春 薩 斯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 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7

  沁園春 雪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 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力

  的文體特點;

  2. 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 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 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情感態度方面

  1.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 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能力方面

  1. 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2. 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分析

  1  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 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并個別發言)

  3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了解毛澤東。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2、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一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如:分( )外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

  惟余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盡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二)學習上闋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里。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8、提問:在這里,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三)學習下闋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7、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8、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四)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三  布置作業      

  背誦全詞  完成課課練上習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1、 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

  2、 通過朗讀更好的傳遞詞的磅礴大氣;

  3、 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并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解說:這是一首歌的歌詞,老師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輩們卻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會唱,不信就請某老師唱一段。

  問:歌詞中有一句——“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對毛澤東的贊美,何以對毛澤東給以這么高的評價?你能介紹一些毛澤東的革命事跡嗎? (學生介紹毛澤東的光輝業績)

  小結:毛澤東不光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詞所描寫的內容。(思考:詞的上下闋各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讀文,并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師:剛才同學們能夠結合文章,介紹畫面,談得都很好,但是卻未能通過你的朗讀展示詞的魅力,將這首詞的磅礴大氣傳遞出來。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要想把握詞的精髓,朗讀很重要。朗讀要收到成效,標準的普通話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同學們靜心看下面的片斷,醞釀感情,再次朗讀全文。

  1、 放片斷

  2、 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3、 個別示范朗讀,自評(你是如何處理重讀、停頓的);同學點評,穿插老師點撥。(把握關鍵處:如“冰封”和“雪飄”動靜結合;望領起七句寫景;山舞的“舞”、原馳的“馳”;競折腰的“競”;“惜”等)

  四、個性創作(大組誦讀)

  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和詞人溶為一體,也變的氣宇軒昂,意氣風發。老師是靈機一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看看我們同學能否給詞配上必要的神態、動作等,更好地展示這首詞的魅力。(以大組為單位,進行個性創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學活用

  我們很清楚:《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一篇詠雪言志的文章,抒發了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老師手邊還有幾篇沁園春的詞,你能發現這幾篇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嗎?

  介紹詞的知識:沁園春是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114字。雪、長沙等是詞的題目,內容與“沁園春”無關。寫詞又叫填詞。

  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沁園春*勤中

  七(1)班 邵凱

  金秋十月,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附2:幾首《沁園春*》

  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 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沁園春 薩 斯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 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9

  【課文解讀】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躲避軍閥趙恒剔的追捕,秘密到長沙。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毛澤東的詩詞風格以雄麗著稱,這首詞的特點是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情景交融,全篇前后兩幅畫面,都寫得雄闊壯麗,氣韻飛動;全篇一問一答,在問答之間抒發了革命者戰天斗地、激揚慷慨、包舉宇內的革命壯志與豪情,讀罷讓人心潮起伏,熱血奔涌。

  【教學思路】

  1、鑒賞詩歌,首先應該理解詩歌的意象,由此把握住由多個意象組合而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主旨內涵。意象,是融合了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它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進行能動地反映的產物,是主觀的心意與客觀的物象的有機結合,是審美主體的審美意識與審美客體的審美特征的有機統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品味詩歌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毛澤東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他的詩歌突現了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而不是一些文人墨客的淺斟低唱,因此在引導學生鑒賞時應把握住感情的脈絡。

  3、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找出顯示思路的關鍵詞,在課堂內達到背誦。

  【教學目的】

  1、明確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感受毛澤東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鑒賞這首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將這首詞與《沁園春·長沙》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領會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詞中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深刻領會“誰主沉浮”及“浪遏飛舟”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

  誦讀──美讀──成誦。

  2、點撥法:

  抓住關鍵詞語,點撥理清詞作脈絡。

  3、討論法:

  如對詞中重要句子含義的理解,對藝術手法的理解等等。

  【教學用具】

  錄音磁帶,多媒體課件等等。

  【課時安排】

  兩課時。(展示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預習)

  〖要點〗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⑴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樂的詩。詞的句式特征是長短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詞的別名有:曲子詞、歌曲、樂章、樂府、長短句、詩余等等。如《敦皇曲子詞》、《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淮海居士長短句》、《草堂詩余》等等。

  ⑵ 、詞牌:“詞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常見的詞牌名:沁園春、水調歌頭、蝶戀花、菩薩蠻、念奴嬌、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滿江紅、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夢令、釵頭鳳、點絳唇、木蘭花、漁家傲、摸魚兒……

  ⑶ 詞的段數、字數:按段的多少分為單調(只一段,也叫一闋)、雙調(兩段,也叫上下闋,或叫上下片),三疊(三段)、四疊等。按字數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以上)。

  ⑷ 明確:毛澤東的這首詞是用古典的形式寫成的現代詩歌。

  2、指導學生誦讀全詞,疏通詞句,抓住關鍵詞語理清脈絡。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明確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感受毛澤東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鑒賞這首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誦讀──美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由寫秋的詩句導入新課

  可用小黑板板書: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3、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4、悲哉,秋之為氣也。

  5、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要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關于秋的詩文,回答: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筆下,秋的畫面大都用一些怎樣的意象來描繪,大都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懷?

  明確:蕭瑟、凄涼、冷落等等,表達一種:悲涼、寂寥、惆悵等等。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偉大革命導師毛澤東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二、學生朗讀(可配音樂)

  整體感悟毛澤東的詞給人一種怎樣的風格?

  明確:氣勢宏大,意境開闊,色彩艷麗等等。

  三、聽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也就是抑揚頓挫,整體感悟,思考回答

  這首詞上下闋各側重寫了什么?

  明確(板書):   

  上闋寫景──即湘江秋景,下闋敘事──追憶往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上闋

  思考:我們知道,在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總是悲涼的、傷感的,毛澤東在當時的背景下,途經長沙,在寒冷的深秋季節,獨立在橘子洲頭,面臨滾滾北去的湘江流水,不僅心潮起伏,浮想聯翩,詩人筆下的湘江秋景圖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我們一起來賞析。

  1、學生思考討論:“看”字領起了哪幾句?詩人寫了哪些景物?(即哪些意象)景物的特點是什么?用詞中的語言回答,把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找出來,互相討論一下,說說好在哪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可做總結 。)

  明確:“看”字領起了七句。描寫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鷹、魚。作者從多個方面寫景的手法叫“賦”:即鋪陳排比的手法。它們的特點分別是:山──紅,林──染,江──碧,舸──爭,鷹──擊,魚──翔。用得好的詞語有:“遍”點出“紅”的范圍之廣,“透”極寫江水澄碧清澈見底,“爭”字把湘江上千帆競發的壯觀場面寫了出來,“擊”寫出了鷹在天空展翅高飛迅猛有力的情景,如果用“飛”就只寫出了動作而不能突出其奮發有為的特征,“翔”本義是指鳥盤旋地飛,這里用來形容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松自如的神態,也寫出了水的清澈,如果用“游”就沒有這種效果。

  2、作者寫景的視野很開闊,同學們看一下作者寫景的角度是怎樣的?作者用了怎樣的詩句來概括了景物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景物特點。

  明確(見板書):

  “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概括了景物的特點。

  它們總的特點是: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3、我們知道,在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總是悲涼的、傷感的,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什么這樣的絢麗多彩,生機勃勃呢?(提示學生聯系時代背景來分析)

  明確: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革命的大好形勢,作者憶起往昔的與戰友們在這里的戰斗歲月(毛澤東曾經在長沙師范學校念書,在這里與同學們一起參加過反對軍閥、反對封建的斗爭),不僅心潮起伏,浮想聯翩。作者把這種心情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寫下這首詞。這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即情景交融。

  4、面對這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秋天景色,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思考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呢?

  明確:面對如畫的秋色,一個“悵”字,這里的“悵”,不是失意的惆悵,而是深思而激昂的心緒,表面上是面對這廣闊無垠的宇宙和曠遠迷茫的大地,誰才是你的主宰呢?深沉的含義表現了詩人思考中國命運由誰來主宰的重大的社會問題,也表現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的胸懷和凌云壯志。

  5、引導學生誦讀,注意誦讀的節奏和重讀的詞語,體味作者描繪的情景交融的畫面。盡量達到背誦。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五、引導學生分析下闋

  1、學生誦讀下闋,思考上闋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那么下闋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呢?(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悟。)

  明確:

  ⑴ “憶”字總領起了八句,這幾句總寫了同學們青春年少,才華橫溢,奮發有為,議論國家大事,蔑視軍閥,他們有雄心、有壯志、有才干,敢于實踐,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師范學校讀書期間,與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者何叔衡、蔡和森、張昆弟等革命戰友一起談論天下大事,探求革命的真理,他們或撰文評論時政,或下鄉訪問農夫,或泛舟抒發豪情,這便是“崢嶸歲月”。

  ⑵ 作者在全詞的結尾,寫了一個“中流擊水”的場面,“擊”字體現出一種搏擊的力量,“遏”字表現了一種乘風破浪、激流勇進的氣勢。作者在這里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勾勒出一個激動人心的畫面,創造出一種激流勇進、力挽狂瀾的壯美的意境,集中表現了這群革命青年不畏風浪、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毛澤東曾經寫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藝術的回答了“主沉浮”的問題,即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毛澤東早年在《民眾大聯合》一文中說:“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

  2、引導學生誦讀下闋,感悟英勇無畏的豪情之美: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六、課文總結

  我國古典詩詞跟講究情和景的交融,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與抒情完美的結合起來的?

  明確: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生機勃勃湘江秋景圖,由此生發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敘事抒情,創造出一種激流勇進、力挽狂瀾的壯美的意境,集中表現了這群革命青年不畏風浪、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藝術的回答了“主沉浮”的問題,即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沁園春·長沙》真可謂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氣勢恢弘的佳作!好我們一起誦讀這首詞,再一次感受作者描述的景物之美與豪情之美,能背誦的盡量背誦。

  七、布置作業

  把這首詞和《沁園春·長沙》做比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賞析短文。

  角度提示:

  1、關于詞的背景。

  2、兩首詞的景物描寫,意象的組合。上片寫景,下片寫人。

  3、領起字的作用,極富表現力的語言,色彩的搭配。

  4、情景交融,情中顯志。

  5、詞的結尾抒發的壯志豪情。

  【板書設計】

  “看”領起:

  山  紅

  遠──靜           憶

  林  染

  上闋 湘江秋景 江  碧   下闋 崢嶸歲月

  (借景抒情)近──動   (敘事抒情)

  舸  爭           記

  鷹  擊   上

  魚  翔   下

  問   主沉浮

  答   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志青年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理解詩詞寫景和議論的特點;

  2、領會本詞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大意;

  2、理解上下闋的內容層次及藝術手法;

  3、朗讀,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默寫。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具】

  電腦,投影儀,錄音機,自制電腦軟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表意見(根據經驗,學生會認為是吹捧之詞)。

  2、投影著名詩人柳亞子贊毛澤東《沁園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潤之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赴陜北看大雪沁園春詞一闋,展讀之余,嘆為古今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況余子乎!”

  教師說明:這段文字決不會是吹捧,因為他寫于1945年國民黨統治時期,那時吹捧毛澤東,可能有殺身之禍。

  下面,我們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詞,理解本詞大意

  解釋下列詞語:

  沁園春:詞牌名。       

  北國: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這里是無邊無際的意思。

  大河上下:黃河的上上下下。 

  頓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意思是黃河水結冰了。

  山舞銀蛇:群山好象銀蛇在舞動。 

  原弛蠟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須:等到。

  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景象。

  分外妖嬈:特別艷麗多姿。    

  嬌:美好可愛。

  折腰:鞠躬、傾倒。這里有稱頌、贊美的意思。

  略輸:稍差。         

  文采:文學才華,這里指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遜:稍差。

  風騷:義同“文采”。風, 原指《詩經》里的《國風》;騷,原指《楚辭》里的《離騷》。后來“風騷”代指文學才華,。

  一代天驕:稱雄一世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天所嬌縱寵愛的人。

  彎弓:拉滿弓。        

  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

  數:數得上。          

  風流人物:這里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三、深入理解思想和藝術

  1、上下闋各寫什么內容?它們又分哪幾層?

  答案:這首詞的上闋寫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寫,中七句是具體寫,后三句是想象雪過天晴之景。

  詞的下闋是評論古代帝王,抒發壯志豪情。其中前兩句起承上啟下作用。中七句是評論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發壯志豪情。

  投影:

  上闋:寫北方雪景

  1、概括寫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體寫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過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闋:評論古代帝王,抒發壯志豪情。

  1、承上啟下    (前二句)         

  2、評論古代帝王  (中七句)     

  3、抒發壯志豪情  (后三句)

  2、上闋的寫景,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是虛景?

  答案:從“北國風光”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是實景;“須”字以下是虛景。

  投影:

  上闋:寫北方雪景     (寫景)

  1、概括寫北方雪景   (前三句) 實景 

  2、具體寫北方雪景   (中七句) 實景

  3、想象雪過天晴之景  (后三句) 虛景

  3、上闋哪幾句是靜景,哪幾句是動景?

  投影答案:

  靜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動景:萬里雪飄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山舞銀蛇,原弛蠟象

  說明意義:把靜景寫成動景,表明在毛澤東眼里,大自然是生機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機勃勃、富有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的。還可以他的《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長沙》印證。

  4、“望”字可否換成“看”字?為什么?

  答案:不可。因為是登高遠眺,只能用“望”。

  5、“頓”字可否刪去?為什么?

  答案:“頓”不可刪去,因為它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  

  下闋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種意味。

  ⑴ 含褒意,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

  ⑵ 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批評他們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欠缺。

  ⑶ 自信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和革命英雄,必將勝過前人。

  投影:   

  惜:

  1、肯定他們是杰出帝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

  2、批評他們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文學才華欠缺。

  3、自信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必將勝過前人。

  6、下闋提到的五位帝王,詩人認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據是什么?

  答案:認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為其他幾位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而成吉思汗是“只識”彎弓射大雕。

  7、主題句是哪一句?

  答案: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這首詞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寫景和議論抒情有什么特點?

  答案:這首詞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了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這首詞寫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議論,上下幾千年,氣雄千古,風流豪壯。

  投影: 

  主題: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雄:

  寫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議論,上下幾千年,氣雄千古,風流豪壯。

  重溫高亨和柳亞子的評價以印證,說明毛澤東“一身文武雙棲,將軍利劍詩人筆”。

  四、欣賞配畫朗讀錄音或配畫歌曲錄音(電腦合成)

  事先用 “authware”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或歌曲錄音。

  五、指導分角色朗讀

  1、聽配雪景圖片和滾動文字的朗讀錄音(事先制作電腦軟件)。

  2、指導分角色朗讀如下:

  投影下述滾動文字:

  女領:沁園春·雪

  男領:北國風光,(豪邁,高而慢)

  齊: 千里冰封──,(拉長)

  萬 里 雪 飄。↗(高昂)

  女: 望 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銀蛇,

  原 弛蠟象,

  男: 欲與天公試比高。(高昂)

  女: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 妖 嬈,(慢)

  齊: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男: 惜秦皇漢武,↘(低沉)

  略輸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慢)

  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齊: 只識彎弓射大雕。↘(低,慢)

  領: 俱 往矣──,(慢,拉長)

  齊: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高昂,堅定)

  數 風流 人物──。

  還 看 今 朝!(一字一頓)

  3、配樂分角色朗讀。

  六 作業

  背誦這首詞。

  1、給加粗的字注音:

  沁園春(  ) 莽莽(  ) 妖嬈(  ) 分外(  )        

  稍遜(  ) 今朝(  ) 數風流人物(  )  

  2、解釋詞語:

  沁園春:

  北國: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弛蠟象:

  須:

  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嬌:

  折腰:

  略輸文采: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彎弓:

  俱往矣:

  風流人物:

  3、填空:

  ⑴ 《沁園春》是一首    ,“沁園春”是   ,“     ”是題目。

  ⑵ 這首詞的上闋寫 。其中前三句是寫,“望”字以下是    寫。另外,從“北國風光”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是       景;“須”字以下是    景,即想象雪過天晴之景。

  ⑶ 詞的下闋是評論        ,抒發        。其中前兩句起      作用。“惜”字領起的七句屬表達方式中的      ,后三句屬        。

  ⑷ 這首詞抒發了對      的熱愛,表達了當今革命英雄空前偉大的      和無比堅定的      。

  ⑸ 這首詞,寫景,       ,大氣       ,曠達豪邁;議論,      ,      萬古,風流豪壯。

  4、指出下列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⑴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⑵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

  ⑶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⑷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⑸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5、背誦默寫:

  ⑴ 本詞主題句                     。

  ⑵ 上闋中概括描寫北方雪景的詩句           。

  ⑶ 上闋中具體描寫北方雪景的詩句              。

  ⑷ 上闋想象描寫的詩句                 。

  ⑸ 上下闋之間承上啟下的詩句                。

  ⑹ 下闋中評論古代帝王的詩句                。

  6、分角色朗讀:

  女領:沁園春·雪

  男領:北國風光,(豪邁,高而慢)

  齊: 千里冰封──,(拉長)

  萬 里 雪 飄。↗(高昂)

  女: 望 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銀蛇,

  原 弛蠟象,

  男: 欲與天公試比高。(高昂)

  女: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 妖 嬈,(慢)

  齊: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男: 惜秦皇漢武,↘(低沉)

  略輸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慢)

  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齊: 只識彎弓射大雕。↘(低,慢)

  領: 俱 往矣──,(慢,拉長)

  齊: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高昂,堅定)

  數 風流 人物──。

  還 看 今 朝!(一字一頓)

  【參考閱讀資料】

  一、高亨《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二、著名詩人柳亞子贊《沁園春·雪》

  余索潤之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赴陜北看大雪“沁園春”詞一闋,展讀之余,嘆為古今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況余子乎!

  三、柳亞子和“沁園春”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

  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

  稼軒居士,只解牢騷。

  可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1

  沁園春.

  教學目標 :

  1.      了解詩歌的特點.

  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導入  :由復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過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語言精練。

  ⑸押大致相同的韻。

  ㈡初讀全詞

  ⒈檢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范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⒊齊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⒈上闋可分為幾層,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么?

  ⒉找出上闋中的概括描寫,具體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長城內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⒋把靜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⒌小結: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⒈按照學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⒉師生研討:

  ⑴分幾層、層意。

  ⑵“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⑴毛澤東:

  ⑵顧炎武:

  ⑶陸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語

  ⒌寫雪的古詩。

  ㈤齊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㈥總結:

  附:板書設計 :

  總寫之景        意境壯闊                 熱愛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         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祖國

  想象之景         艷麗多姿                山河

  過渡:           承上啟下                 歌頌

  下闋:論史   評古:           短語文治         英雄折腰  風流

  論今:          風流人物                 人物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 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 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 ,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 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 

  1.繼續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 熟讀<白雪歌送武判官尋京>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 

  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寫歸京>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思路】《沁園春•雪》是體現毛澤東詩詞特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該詞的寫作背景,抓住該詞熔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虛實相結合,動靜結合,意境壯美,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氣度豪邁的特點,領會本詞的基本內容和寫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欣賞詩詞的一般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詞的意境,體會詩情,感受詞的情感美,音樂美;領會上下片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想象作個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詩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朗讀品味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習得一種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毛澤東,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體會詞作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理解本詞主題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連堂2課時。

  第一課時:作者、背景、上闋;

  第二課時:下闋、總結、思考練習。

  【課前準備】

  1、教師:

  準備毛澤東的書法作品,制作相關課件。

  2、學生:

  熟讀本詞,掃清字詞障礙,搜索有關簡介毛澤東生平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引入

  從背誦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名句引入本詞的教學。

  二、新課

  1、毛澤東生平:(學生介紹,老師概括。)

  (展示其書法作品。)

  2、本詞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戰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皚皚的塬上,面對祖國北方壯麗雪景,心潮澎湃,過后便寫下了這首詞。

  3、字詞:

  ⑴多音字:

  分、數、汗、還、朝。

  ⑵難字:

  莽、嬈、競、騷。

  4、錄音范讀:

  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領會本詞所表達的情感。

  5、學生齊讀,教師對學生朗讀過程中的缺點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闋:

  提問:上闋分幾層?寫法上有何特點?

  明確: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動靜結合;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詳細分析上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會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說“舞”,“高原”因雄偉浩大說馳。化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提問:“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虛寫。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⑶下闋。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后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⑷詳細分析下闋:

  ①前兩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闋,“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別?

  明確: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略輸”、“稍遜”、與“只識”相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達什么意思?

  明確:“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是: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應該看看今天的無產階級,當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矣”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評古”是為了“頌今”。

  ⑸齊讀這首詞,力求當堂成誦。

  ⑹總結這首詞的層次思路與寫法:

  (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接著評說歷代帝王,最后深化開掘,抒發豪情壯志。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從表達方式看,上闋寫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下闋議論、抒情,“議”得恰如其分,“抒”得氣沖斗牛;上闋的描寫為下闋的議論、抒情作了堅實的鋪墊。

  三、解決課后練習

  四、布置作業

  1、完成《百年學典》中的該課練習。

  2、結合本課內容及寫法,賞析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3、寫一段文字,描寫春雨(注意春雨的特點,200字以上)。

  【板書設計】

  概寫:動靜結合

  上闋:描寫具體描寫:動靜結合(實)

  想象描寫(虛)

  沁園春•雪熱愛祖國山河

  歌頌無產階級

  鋪墊

  過渡(承上啟下)

  下闋:議論、抒情評論歷代帝王

  抒發豪情壯志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選18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力的文體特點; 2、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19篇)

    沁園春.雪教學目標:1. 了解詩歌的特點.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東廬中學初三語文師生講學稿課題:《沁園春·雪》課型:新授執筆:向志燕審核:初三語文備課組講學時間:05年9月學習目標: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選19篇)

    知識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 1、 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 2、 通過朗讀更好的傳遞詞的磅礴大氣; 3、 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并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20篇)

    沁園春.雪教學目標:1. 了解詩歌的特點.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感情充沛地吟誦,當堂背誦。理解詩人的壯志豪情。【教學前奏】欣賞歌曲《沁園春雪》,了解作者(做成課件)。【教學過程】一、引入1、介紹詞的知識。2、介紹“詩言志”的觀點。范讀。...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沁園春雪》是體現毛澤東詩詞特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該詞的寫作背景,抓住該詞熔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虛實相結合,動靜結合,意境壯美,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氣度豪邁的特點,領會本詞...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一:復習鞏固,培養學生樂于合作與交流的學習素養。時間5分至6分鐘。教學過程:1、板書課題,明確教學內容。 2、展示問題:請說一說描寫雪的優美詩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學生討論交流。時間2分鐘。...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感情充沛地吟誦,當堂背誦。理解詩人的壯志豪情。【教學前奏】欣賞歌曲《沁園春雪》,了解作者(做成課件)。【教學過程】一、引入1、介紹詞的知識。2、介紹“詩言志”的觀點。范讀。...

  •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課文解讀】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

  • 綜合性學習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无 | 色精品视频|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大乳videos巨大 |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宗合久久 |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 美景之屋3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 | 波多野结衣桃色视频 | 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www | 久久艹网站 | 美女高潮视频网站 | 片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 国产91www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二区 | 久久欧美精品一区 | 911日本亚洲精品 |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 | wwwww黄色| a毛片免费看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www|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 91视频播放器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蜜臀 | 西西人体www大胆高清仙踪林 | 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 欧美日日爱| 四虎成人www成人影视网址 | 日本公与丰满熄理论在线播放 | 亚洲宅男天堂 |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