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正如劉國正所言“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 學生生活‘語文化’”,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源頭活水滋潤學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那樣“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應用語文的規律。”
1、日常生活“語文化”
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生活處處皆語文”,報刊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跡要賞,山川河流要游。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嘗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么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周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2、班級生活“語文化”
充分利用好語文課前的2分鐘,對學習語文很有幫助。對小學生來說,從生龍活虎的課間活動過渡到緊張的學習活動,真是很難。因而老師大多要在講課前進行組織教學。近幾年來,我嘗試著進行這樣一種組織教學:既能提高語文水平又能達到收心的效果。這種組織教學的內容,是隨著語文教學任務的不同而變化的。(1)識字。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任務主要是識字,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組織教學:上課鈴一響,就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一個生字(帶拼音),讓學生邊拼邊書空。這樣,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比靜坐喜歡多了。再利用一點點時間讀或說字形,正確的獎給大紅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樣,每節課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環境中額外記下一個或兩個生字。一年下來,就記住了400到600個生字,大大提高了生字教學的效果,為閱讀打好基礎。(2)說話。三年級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圖寫話,結合作文教學,我的組織教學內容也有了改變。有時,我著重訓練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一上課,就用投影儀打出一幅色彩鮮艷的圖畫,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被畫面吸引,邊觀察邊議論。觀察了幾秒鐘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話說說圖意,用上好詞好句的給予表揚。這樣,既完成了組織教學,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為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時,我讓學生進行詞句積累。每節課,都在屏幕上打出一、兩個好句子或一段詞句優美的文字,讓學生用一分鐘識記,積累寫作的“磚”和“瓦”。經過訓練,發現許多好詞好句已在學生的習作中出現,從而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