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五十九
昔聞天道,仁罔不遂。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論語,子曰:仁者壽。莊子曰:圣也者,遂于命者也。彼蒼如何,興山止簣?毛詩曰:彼蒼者天,殲我良人。止簣,已見上文。四牡方馳,六龍頓轡。毛詩曰:駕彼四牡,四牡項領。頓轡,喻死也。楚辭曰:貫鴻濛以東朅兮,維六龍于扶桑。王逸注曰:結我車轡于扶桑以留日行,幸得延年壽也。頓,猶舍也。斯民曷仰,邦國殄瘁。毛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齊殞晏平,行哭致禮。晏子曰:齊景公游于淄。晏子死,公繁駔而馳,自以為遲,下車而趨,知不如車之駃,則又乘之。比至國,四下而趨,至則伏尸而哭曰:百姓誰復告我惡邪?趙徂昌國,列邦揮涕。史記曰:樂毅為燕伐齊,破之。封樂毅于昌國。昭王卒,燕惠王疑毅,毅降趙,號曰望諸君,而卒于趙。潘岳太宰魯公碑曰:趙喪望諸,列國同傷。家語,敬姜曰:無揮涕。涕以手揮之也。況我君斯,皇之介弟。左氏傳,伯州犁謂皇頡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哀感徒庶,慟興云陛。左思七略曰:闿甲第之廣袤,建云陛之□峨。
階毀留攢,川泛歸軸。禮記曰:君殯用輴,攢至于上。鄭玄曰:攢,猶叢也。殯君棺以龍輴,叢不題湊象槨。儀禮 曰:遷于祖,用軸。鄭玄曰:軸,輁也。競羞野奠,爭攀去轂。遵渚號追,臨波望哭。毛詩曰:鴻飛遵渚。范曄后漢書曰:祭遵喪至河南,車駕臨之,望哭哀慟。無絕終古,惟蘭與菊。楚辭曰: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涂由帝渚,朱軒靡駕。楚辭曰:帝子降兮北渚。尚書大傳曰:未命為士,不得乘朱軒。 東首塋園,即宮長夜。廣雅曰:首,向也。漢書音義,如淳曰:塋,冢田也。禮記曰:孔悝鼎銘曰:即宮于宗周。李陵詩曰:嚴父潛長夜,慈母去中堂。逝川無待,黃金難化。逝川,已見上文。史記,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而丹砂可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鐘石徒刊,芳猷永謝。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以刻之金石。王逸楚辭注曰:謝,去也。
文選考異
注“五帝出受圖箓”:袁本、茶陵本“圖箓”作“箓圖”,是也。
魏氏乘時于前:案:“乘時”當作“時乘”。茶陵本校語云五臣作“乘時”,是也。袁本校語云善作“乘時”,非也。善“時乘”,五臣“乘時”,于注皆有明文。袁互換正文耳。尤以五臣亂善,所見誤與袁同。陳云二字當乙,最是。
注“及文武成康”:袁本、茶陵本無“成”字。
注“簡略也”:袁本、茶陵本“ 簡略”作“略簡”,是也。恨賦“脫略公卿”注引此,可證。
注“枯耽”:袁本、茶陵本作“ 枯耽切”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緬為宋劭陵王文學”:何校 “劭”改“邵”,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注“吳王書闔廬”:陳云“書” 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求民之瘼”:案:“瘼”當作“莫”。各本皆誤。觀下注可見。
注“我太公鴻飛兗豫”:何! 公”改“祖”,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劉琨勸進奏曰”:袁本:茶陵本“奏”作“表”,是也。
鄧攸之緝熙萌庶:袁本、茶陵本 “萌”作“氓”。案:二本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尤所見獨未誤也。
注“衿帶喉咽”:袁本、茶陵本 “喉咽”作“咽喉”,是也。
注“鄧南鄾人”:陳云“南”下脫“鄙”字,是也。各本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