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書(shū)紀(jì)年疏證
八年,王有疾,諸侯祈于山川。(《左·昭二十六年傳》:‘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
王陟。(《史記》正義、《御覽》八十四引《帝王世紀(jì)》:‘十六年,王崩。’《外紀(jì)》‘十五年’。)
厲王
名胡。(原注:居彘,有汾水焉,故又曰汾王。(《史記·周本紀(jì)》:‘夷王崩,子厲王胡立。’)
元年戊申春正月,王即位,作夷宮。(《周語(yǔ)》:‘宣王命魯孝公于夷宮。’)
命卿士榮夷公落。(《周語(yǔ)》:‘厲王說(shuō)榮夷公,既榮公為卿士。’)
楚人來(lái)獻(xiàn)龜貝。
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zhǎng)父征之,不克。(《后漢書(shū)·東夷傳》:‘厲王無(wú)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呂氏春秋·當(dāng)染篇》:‘厲王染于虢公長(zhǎng)父、榮夷終。’)
齊獻(xiàn)公山薨。(《史記·齊太公世家》:‘周夷王之時(shí),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xiàn)公。九年,獻(xiàn)公卒,子武公壽立。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
六年,楚子廷卒。(《史記·楚世家》:‘熊廷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亂,攻厲王,厲王出奔彘。’)
八年,初監(jiān)謗。(《周語(yǔ)》:‘厲王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
芮良夫戒百官于朝。(《逸周書(shū)序》:‘芮伯稽古作訓(xùn),納王于善,暨執(zhí)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
十一年,西戎入于犬丘。(《史記·秦本紀(jì)》:‘周厲王無(wú)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大駱犬丘之族。’)
十二年,王亡奔彘。(《周語(yǔ)》:‘監(jiān)謗后三年,乃流王于彘。’)
國(guó)人圍王宮,執(zhí)召穆公之子殺之。(《周語(yǔ)》:‘彘之亂,宣王在召公之宮,國(guó)人圍之,乃以其子代宣王。’)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原注:號(hào)為共和。《莊子·讓王篇》釋文引《紀(jì)年》:‘共伯和即于王位。’《史記》索隱引:‘共伯和即干王位。’)
十四年,玁狁侵宗周西鄙。
召穆公帥師追荊蠻,至于洛。
十六年,蔡武侯薨。(《史記·管蔡世家》:‘武侯之時(shí),周厲王失國(guó)。’《十二諸侯年表》蔡武侯盡共和四年。)
楚子勇卒。(《史記·楚世家》:‘熊勇六年,厲王出奔彘,十年卒。’《十二諸侯年表》楚熊勇盡共和四年。)
十九年,曹夷伯薨。(《史記·曹叔世家》:‘夷伯喜二十三年,厲王奔彘,三十年卒。’《十二諸侯年表》曹夷伯盡共和七年。)
二十二年,大旱。
陳幽公薨。(《史記·陳杞世家》:‘幽公十二年,周厲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十二諸侯年表》陳幽公盡共和十年。)
二十三年,大旱。
宋僖公薨。(《史記·宋微子世家》:‘厘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二十八年,厘公卒。’《十二諸侯年表》宋厘公盡共和十一年。)
二十四年,大旱。
杞武公薨。(《史記·陳杞世家》:‘謀娶公當(dāng)周厲王時(shí),謀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
二十五年,大旱。
楚子嚴(yán)卒。(《史記·楚世家》:‘熊勇卒,弟熊?chē)?yán)為后,熊?chē)?yán)十年卒。’《十二諸侯年表》同。楚熊?chē)?yán)盡共和十四年,此較前一年。)
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御覽》八百七十九引《史記》:‘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其年,周厲王流彘而死,立宣王。’)
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為王。(《史記·周本紀(jì)》:‘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hào)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zhǎng)于召公之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
共伯和歸其國(guó),遂大雨。(《莊子·讓王篇》:‘共伯得乎丘首。’《呂氏春秋·慎人篇》:‘共伯得乎共首。’)
大旱既久,廬舍俱焚,會(huì)汾王崩,卜于大陽(yáng),兆曰厲王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歸國(guó)。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廢之不怒,逍遙得志于共山之首。
宣王
名靖。(《史記·周本紀(jì)》作‘靜’,正義引《魯連子》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