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書紀(jì)年疏證
二十一年,王陟。(《春秋經(jīng)·成五年》:‘十一月己酉,天王崩。’《史記·周本紀(jì)》:‘二十一年,定王崩。’)
簡王(《史記·周本紀(jì)》:‘定王崩,子簡王夷立。’)
元年丙子。
五年,晉景公卒。(《春秋經(jīng)·成十年》:‘晉侯獳卒。’《史記·晉世家》:‘十九年,景公卒。’《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晉景公盡簡王五年。)
六年。(原注:辛巳,晉厲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簡王六年,晉厲公壽曼元年。)
十三年,晉厲公卒。(《春秋經(jīng)·成十八年》:‘晉弒其君州蒲。’《十二諸侯年表》簡王十三年,欒書、中行偃弒厲公。)
楚共王會宋平公于湖陽。(《水經(jīng)·泚水注》引《紀(jì)年》:‘楚共王會宋平公于湖陽。’不云何年。)
十四年。(原注:己丑,晉悼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簡王十四年,晉悼公元年。)
王陟。(《春秋經(jīng)·襄元年》:‘九月辛酉,天王崩。’《史記·周本紀(jì)》:‘十四年,簡王崩。’)
靈王(《史記·周本紀(jì)》:‘簡王崩,子靈王泄心立。’)
元年庚寅。
十四年,晉悼公卒。(《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靈王十四年,晉悼公薨。)
十五年。(原注:甲辰,晉平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甲辰,靈王十五年,晉平公彪元年。)
二十七年,王陟。(《春秋經(jīng)·襄二十有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史記·周本紀(jì)》:‘二十七年,靈王崩。’)
景王(《史記·周本紀(jì)》:‘靈王崩,子景王貴立。’)
元年丁巳。
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左·昭十年傳》:‘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
十月,晉平公卒。(《春秋經(jīng)·昭十年》:‘秋七月戊子,晉侯彪卒。’ 《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景王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十月,晉平公卒。)
十四年。(原注:庚午,晉昭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景王十四年,晉昭公夷元年。)
河水赤于龍門三里。(《水經(jīng)·河水注》引《紀(jì)年》:‘晉昭公元年,河水赤于龍門三里。’)
十九年,晉昭公卒。(《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景王十九年,晉昭公卒。)
冬十二月,桃杏華。(《御覽》九百六十八引《紀(jì)年》:‘昭公六年十二月,桃杏華。’)
二十年。(原注:丙子,晉頃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景王二十年,晉頃公棄疾元年。)
二十五年,晉頃公平王室亂,立敬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景王二十五年,周室亂,頃公平亂,立敬王。)
敬王(《史記·周本紀(jì)》:‘晉人立丐,是為敬王。’)
元年壬午。
八年,晉頃公卒。(《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敬王八年,晉頃公薨。)
九年。(原注:庚寅,晉定公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敬王九年,晉定公午元年。)
十四年,漢不見于天。(《御覽》八百七十五引《紀(jì)年》:‘晉定公六年,漢不見于天。’)
二十六年,晉青虹見。(《御覽》十四引《紀(jì)年》:‘晉定公十八年,青虹見。’)
二十八年,洛絕于周。(《水經(jīng)·洛水注》引《紀(jì)年》:‘晉定公二十年,洛絕于周。’)
三十六年,淇絕于舊衛(wèi)。(《水經(jīng)·淇水注》引《紀(jì)年》:‘晉定公二十八年,淇絕于舊衛(wèi)。’一作‘十八年’。)
三十九年,晉城頓丘。(《水經(jīng)·淇水注》引《紀(jì)年》:‘晉定公三十一年,城頓丘。’)
四十三年,宋殺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丹水壅不流。(《水經(jīng)·獲水注》引《紀(jì)年》曰:‘宋殺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本是二事,此誤合為一,又本不系年,此據(jù)《左·哀十七年傳》定之。)
四十四年,王陟。(《史記·周本紀(jì)》:‘四十二年,敬王崩。’《十二諸侯年表》:‘敬王四十三年甲子崩。’惟《周本紀(jì)》集解引皇甫謐曰:‘敬王四十四年,元己卯,崩壬戌。’此元壬午,崩乙丑,蓋在位之年從皇甫謐,而歲名則從《史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