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六 釋氏
釋老,其氣象規模大概相似。然而老氏之學,尚自理會自家一個渾身,釋氏則自家一個渾身都不管了。〔燾〕
佛氏之失,出於自私之厭;老氏之失,出於自私之巧。厭薄世故,而盡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關機巧便,盡天下之術數者,老氏之失也。故世之用兵算數刑名,多本於老氏之意。〔端蒙〕
老氏只是要長生,節病易見。釋氏於天理大本處見得些分數,然卻認為己有,而以生為寄。故要見得父母未生時面目,既見,便不認作眾人公共底,須要見得為己有,死后亦不失,而以父母所生之身為寄寓。譬以舊屋破倒,即自挑入新屋。故黃蘗一僧有偈與其母云:"先曾寄宿此婆家。"止以父母之身為寄宿處,其無情義絕滅天理可知!當時有司見渠此說,便當明正典刑。若圣人之道則不然,於天理大本處見得是眾人公共底,便只隨他天理去,更無分毫私見。如此,便倫理自明,不是自家作為出來,皆是自然如此。往來屈伸,我安得而私之哉!〔大雅〕
"釋氏見得高底侭斑。"或問:"他何故只說空?"曰:"說'玄空',又說'真空'。玄空便是空無物,真空卻是有物,與吾儒說略同。但是它都不管天地四方,只是理會一個心。如老氏亦只是要存得一個神氣。伊川云:'只就跡上斷便了。'不知它如此要何用?"〔南升〕
問:"釋氏以天地萬物為幻,老氏又卻說及下截。"曰:"老氏勝。"〔可學〕
釋氏之說易窮。大抵不過如道家陰符經所謂"絕利一源,便到至道"。〔大雅〕
"奪胎出世"之說有之。釋道專專此心,故神。道出神,故能奪胎;釋定,故死而能出世。釋定,故能入定;道定,故能成丹。〔揚〕
釋氏只四十二章經是古書,馀皆中國文士潤色成之。維摩經亦南北時作。道家之書只老子莊列及丹經而已。丹經如參同契之類,然已非老氏之學。清凈消災二經,皆模學釋書而誤者。度人經生神章皆杜光庭撰。最鄙俚是北斗經。蘇子瞻作儲祥宮記,說后世道者只是方士之流,其說得之。〔〈螢,中"蟲改田"〉〕
有言莊老禪佛之害者。曰:"禪學最害道。莊老於義理絕滅猶未盡。佛則人倫已壞。至禪,則又從頭將許多義理埽滅無馀。以此言之,禪最為害之深者。"頃之,復曰:"要其實則一耳。害未有不由淺而深者。"以下論釋老滅綱常。
或問佛與莊老不同處。曰:"莊老絕滅義理,未盡至。佛則人倫滅盡,至禪則義理滅盡。方子錄云:"正卿問莊子與佛所以不同。曰:'莊子絕滅不盡,佛絕滅盡。佛是人倫滅盡,到禪家義理都滅盡。'"佛初入中國,止說修行,未有許多禪底說話。"〔學蒙〕
佛老之學,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廢三綱五常,這一事已是極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說。〔賀孫〕
天下只是這道理,終是走不得。如佛老雖是滅人倫,然自是逃不得。如無父子,卻拜其師,以其弟子為子;長者為師兄,少者為師弟。但是只護得個假底,圣賢便是存得個真底。〔夔孫〕
釋老稱其有見,只是見得個空虛寂滅。真是虛,真是寂無處,不知他所謂見者見個甚底?莫親於父子,卻棄了父子;莫重於君臣,卻絕了君臣;以至民生彝倫之間不可闕者,它一皆去之。所謂見者見個甚物?且如圣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他卻不親親,而刬地要仁民愛物。愛物時,也則是食之有時,用之有節;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如仲春之月,犧牲無用牝,不麛,不卵,不殺胎,不覆巢之類,如此而已。他則不食肉,不茹葷,以至投身施虎!此是何理!〔卓〕
某人言:"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儒釋雖不同,畢竟只是一理。"某說道:"惟其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所以有我底著他底不得,有他底著我底不得。若使天下有二道,圣人有兩心,則我行得我底,他行得他底。"〔節〕以下儒釋之辨。
儒釋言性異處,只是釋言空,儒言實;釋言無,儒言有。〔德明〕
吾儒心雖虛而理則實。若釋氏則一向歸空寂去了。〔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