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精選4篇)
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篇1
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揚州市花園小學 韓亞芹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六冊11--12頁。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2、發展數學思考,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掌握用連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配套課件。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復習導入看圖并提問解答 圖1:顯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個”。 圖2:顯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標注“6個裝”,旁邊出示“一共600個”。 學生可以提問:平均每盒有多少個? 學生可以提問:一共有多少袋? 二、學習新課1、觀察圖意
2、自主探索 3、交流匯報
4、討論比較 三、應用提高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問: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數學信息?要求什么問題?要求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組商量,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匯報: ⑴224÷2=112(本) 112÷4=28(本)第一步是根據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哪兩個條件來求的?⑵4×2=8(層) 224÷8=28(本) 第一步是根據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哪兩個條件來求的?討論比較: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圖中呈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再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最后讓學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饋時,教師分別提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據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 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兩種解法進行比較。2、想想做做2 聯系生活實際,出示一個藥瓶,通過投影放大顯示藥瓶上的相關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問題:這瓶藥可以吃多少天? 讓學生先討論這些信息的含義,再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交流匯報。3、想想做做3 出示學生購買乒乓球拍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解答。 注意提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找到圖中隱藏的已知條件“有兩個小朋友”。 解答后全班學生交流比較。4、想想做做4。先完成三道題,核對答案。你是怎樣計算的?5、想想做做5、6、7。先讀題。說說條件和問題?梢栽鯓忧?自己先說一說,再同桌說一說。指出:在解題時要弄清每步算的是什么。有時先用乘法是可以的,但算式難以敘述清楚,所以對這類題,第一步就不提倡用乘法計算。6、補充題1、學校把買來的840本圖書分給3個年級,每個年級有2個班,平均每班分得圖書多少本?2、商店運來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條。每包有多少條毛巾?7、思考題。(1)商的十位可能是幾?從0想到9,得出商的十位可能是幾;也可以從乘法口訣想起,想8乘幾的積接近60,再想什么情況下十位商7,什么情況下十位商8。(2)被除數的百位可能是幾?從乘法口訣“四七二十八”想起,再想被除數的百位在什么情況下是2,在什么情況下是3。 學生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組商量。 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討論,交流,獨立列式解答。 觀察思考,獨立解答。 交流比較。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思考,交流。 獨立完成。 獨立思考,集體交流。 四、評價總結 五、布置作業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在具體解答時需要注意什么? 1、想想做做第5、6、7題。2、《補充習題》第6頁和《小學數學練習與測試》第6頁。 評價總結 獨立完成。 教學反思:
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六冊p.11~12。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
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發作業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
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現在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
。ɡ蠋熌靡化B本子,做要發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
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我先發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給每個同學。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
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
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
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
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現: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
現在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4=8(本),224÷8=28(本)
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如果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同學都不為接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練習
。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題)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題:
商的十位可能是幾? 被除數的百位可能是幾?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業:
p.12第3~7題
課后小記:
這節課的作業錯誤明顯比前幾天多。主要問題還是計算方面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這節課的練習基本都是2步算的,只要有一步錯那就是錯了。還有一部分錯,錯得有點奇怪,比如題目明明是÷2÷3,但豎式里兩次都÷2或是÷3。
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篇3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學會用連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來解決連除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連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開學了,圖書室買來許多新書,圖書管理員要將這些書放在兩個書架上,怎么放才好,你們來幫幫他好嗎?
。◤膶W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1、出示教學掛圖
兩個書架,每個書架4層,一共有224本書。
2、提問:從圖上看你知道哪些信息?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生:
1)平均每個書架放多少本書?
2)一共有多少層?
3)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
教師將問題板書。
3、學生獨立完成第一、二個問題。
4、嘗試完成第三個問題。
。ㄟ\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為起點,使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空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解決“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這個問題的?
2、匯報。
估計學生出現以下算法:
板書:
先算每個書架平均放多少本書? 先算兩個書架一共有多少層?
224÷2=112(本) 4×2=8(層)
再算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 再算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
112÷4=28(本) 224÷8=28(本)
答:(略)
。ㄍㄟ^問題,讓學生充分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展思路,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3、比較、歸納。
1)讓學生仔細觀察上面兩種方法的異同。
2)教師小結:這兩種方法的最后都是求出“每層放多少本書?”所以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用連除,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來解決。以后你們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ㄗ寣W生比較、歸納,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練習
1、你們幫圖書管理員解決了問題他很高興?伤有一個問題,想請你們再幫幫他,好嗎?明天是周末,上圖書室看書的人很多,他想把三年級144人分成2批,每批3組,每組多少人?
。ㄅc課前呼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讓學生思考,獨立解決。
2)集體講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1)獨立完成
2)匯報。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篇4
教學內容:第13----14頁的練習二,第15----16頁的復習。
教學目標:
1、鞏固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具體練習,幫助學生區分各種情況,克服相近內容的相互干擾。
3、通過系統的復習,初步對本單元的內容有一定的系統認識。
教學重難點:區分各種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卡片、活動物品(第9題實景圖片及盒子,錢物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口算(口算卡片):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可選取幾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2、完成第3題
限時完成。
“通過每一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
全班交流,從中看出:第(1)組題下一題是上一題的擴展。
第(2)組題被除數相同,可是因為除數的不同,因此,商的位數也發生了變化。
繼續探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什么情況商三位數,什么時候商兩位數。
3、完成第1題。
“大家能不能不用計算,就直接看出這些算式所得的商是幾位數?”
讓學生估算,回憶估算的有關知識:“怎樣進行估算?”
獨立完成,筆算出準確值。
訂正結果,并將估計值和準確值進行對照,讓學生體會,鞏固對檢驗的理解。
“筆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實際應用。
“同學們,計算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出示一組對話題。(提問題填條件)
(1)301班有48人,( ),可以分幾組?
。2)( ),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分幾塊?
。3)( ),( ),每分鐘打幾個字?
2、完成第4、5題
第4題教給學生完成。
第5題讀題后,提問:“能直接比較嗎?”
“怎樣比較,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拓展實踐
出示算式:120÷6
“你能結合你的生活實踐編一道用此算式解答的實際問題嗎?”
先小組自編,要求每一組可適當做好記錄,并判斷是否符合生活實際。
交流、評價,評出優秀組。
四、課堂作業:第2題。
五、課下準備:三個盒子(代表蛋糕盒)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每一個代表一塊蛋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模擬實踐活動
1.情景設置
小組內的一名同學過生日,其他同學買來生日蛋糕送給他。
2、角色分配:組內分配,過生日的同學就是裁判,其他同學作為購買者。
3、數據提供:
小軍用27元買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塊;
小華用30元買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2塊
小力用32元買了2盒正方形蛋糕,每盒4塊
4、任務布置:誰買的蛋糕最貴,哪種最便宜?
5、組內表演,并記錄下過程及結果。
6、匯報,說想法、策略,談感受。
二、應用
1、第6、8題。
學生讀題,“讀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可以通過組內討論或向教師尋求幫助的辦法搞清楚題意!
“你是怎樣理解題意的,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別指出的或者是通過別人的幫助理解的。”
2、說說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三、思考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答案唯一嗎?”
給一定時間后,小組討論:左題中商的百位是幾,除后百位有余數嗎?若沒有余數,則被除數的十位和除數有什么關系才能使商的十位為0?
右題中要使商的末尾是0,除的過程有幾種情況。(有余數或沒有余數)你是怎樣分情況來解答的?
四、作業:第6、7、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