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通用7篇)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1
活動目的:
1、學習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漢字。
2、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愿意主動學習常見的漢字,增強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3、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及主動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
4、理解相關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隊伍名稱的招牌、漢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圖片、獎品、娃娃等。
活動過程:
(一)師生喊口號,進入主題:
1、非常比一比,快樂在一起!耶!
——通過口號調動
幼兒的激情,激發幼兒參與比賽的欲望。
2、 “現場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本期非常比一比節目。我是主持人快樂,今天我們要來一場關于漢字的比賽。”在比賽的最后我們還有一個幸運大抽獎,看誰能把大獎帶回家。
——師以節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將幼兒帶入電視節目的氛圍,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依次介紹三隊成員和小組長,并喊口號互相加油。
——“主持人”向“觀眾”和其他隊員介紹每個參賽隊伍的名稱,以及他們的小組長。并讓每個隊伍分別喊出自己的口號互相加油打勁。隊伍的名稱、小組長以及口號都由他們事先商量擬訂。通過喊口號調動他們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二)教師出題,由幼兒回答。
宣布規則:由我出題,有搶答題和必答題,答對后小組長可以拿一個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隊伍獲勝。
——為幼兒樹立規則意識,引導幼兒主動遵守游戲規則。
第一關:誰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組的黑板上貼有8張漢字卡片,每組請一幼兒,在相同時間內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漢字)找出來,看誰找的最快。
——第一關為難度最低的一關,教師有意請識字比較少的孩子參
加,在尋找對應漢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結束這一關的比賽時,可以和全體幼兒共同進行檢驗,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逐一把漢字讀出來。此時邊和幼兒一起進行統計,讓小組長上來記錄他們的結果,書寫在黑板上,比較出最后的獲勝隊伍。
——在孩子的操作中,其他隊員和觀眾可以通過“加油”或喊口號的形式進行互相打氣。在“主持人”宣布得分隊伍時,也可以引導幼兒用“耶”、“太棒了”或喊自己隊伍的口號來調動孩子的激情,不斷的給予
幼兒鼓勵。每一關如是。
——計時可以讓其他幼兒幫助倒數,在倒數中提高幼兒計算方面的.能力。每一關如是。
第二關:奇妙的象形字。
玩法:每組抽出一張象形文字卡,并在小組內討論,最后找出相對應的簡化字。
(幫助幼兒分析每個漢字不同的演變過程,了解每個漢字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互相學習。
——可以讓幼兒說說選擇這個答案的原因,發展幼兒邏輯思維的能力。
第三關:漢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每組請一幼兒在板上擺出相同的一個漢字,誰最快誰獲勝。
——這一關難度有所提高,需要幼兒注意觀察,合理運用長短不同的塑料卡
片,擺出正確的漢字。這個環節有利于增強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最好請識字比較多的孩子參加。
第四關:漢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后的字卡,在相同時間內比賽哪組組合成的漢字最多。
——這一關難度比較大,需要小組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有益于幼兒增強識字量。
第五關:給漢字找家。
玩法:師逐一出示漢字卡片,引導幼兒熟悉漢字,如門、窗、桌等。
每組幼兒輪流給字找家,把字貼在班上相應的位置上,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則獲勝。
——先讓幼兒說出全部字卡上的漢字,讓幼兒學會運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漢字。當幼兒貼錯時,可以請其他幼兒幫助糾正。
(三)頒獎儀式及小結。
師:為什么x組小朋友能獲得勝利呢?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合作就能獲得成功。
——通過小結讓
幼兒回顧剛才大家團結、齊心奮斗的成就感。
(四)幸運大抽獎。
玩法:事先為每名幼兒準備一張對獎卷(獎券上寫著漢字),請客人老師上來為幼兒抽獎,對應抽出的文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得到了幾等獎。對獎后老師立刻給幼兒頒獎。
——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把客人老師也邀請到活動中,增加師幼之間的互動,讓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悅。在對獎的過程中,讓幼兒自然地認識更多的漢字。
教案反思:
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
1、當孩子出現爭議時應能讓幼兒說明自己的意見,接受別人給予的正確答案。
2、當孩子錯誤時,應有機會讓他們改正,可以問:“確定嗎?”
3、可以在適當增加難度,使用詞語連接等游戲。在抽獎時可以讓幼兒進行組詞,讓其他幼兒也有得到獎品的機會。
4、可以進一步引導
幼兒互相幫助,如在第五關“給漢字找家”中,出現不認識的漢字時可以有意引導幼兒去請教同伴。
5、游戲竟猜時可以配上音樂使比賽更激烈。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2
一、活動目標
(一)在互相比較的過程中,關注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異同。
(二)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數字大小與高矮輕重的關系。
(三)快速積極思考,嘗試使用各種方法獲勝。
(四)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五)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二、活動準備物質準備:木制長桌子2張、PPT、稱、尺子
三、活動過程:
(一)比較的游戲
1.師:我們今天來比賽,比比你們的身體,身體可以比什么?高和……?
還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說是重和……?
你們已經把今天比賽的項目都猜出來了,我們今天一共有四項比賽,分別是高矮重輕。
(二)比賽規則:
規則一,每一項比賽每一組只能派一名選手來參賽。
規則二,比賽的選手必須是你們組里的人自己商量選舉出來的,不是我選的,也不是他自己說的算的,是組里都同意的,明白了嗎?就這兩個比賽規則,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三)身體的比較
1.出示ppt(高)比誰高師:商量一下,看誰上來比高?你們商量一下!為什么派他?告訴我該怎么比高?
(幼兒背靠背比高,選出最高者)
2.誰能更高師:這樣比沒有什么意思,今天所有的比賽,老師允許你們賴皮。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比他更高?
3.測量高度師:請一個工具來幫助我們判斷誰獲勝了。(出示卷尺)
4.小結:關于長短,尺子能告訴我們一個更準確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誰更矮師: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們選誰,怎么樣能變得比別更矮。給你們兩分鐘時間。
(幼兒嘗試并進行比賽)
6.出示ppt(重)誰更重師:該怎么比重呢?
(第一遍嘗試,幼兒站上去比賽)師: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重呢?
(第二遍可以帶上物品去稱重)
7.小結:秤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物體具體有多重。
8.誰更輕師: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在秤上"變輕"呢?
9.小結: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來讓秤上的數字變小。
(三)還能怎么比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3
設計意圖:
最近發現我班的孩子對測量身高很感興趣,一有空就去身高尺上量一量,然后互相比較。在這期間我發現,高的孩子有點沾沾自喜,矮的孩子則有點悶悶不樂,結合我們幼兒園開展的新健康教育課題,我覺得要給孩子一種正確的觀念。
另外我覺得大班的小朋友應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并有與同伴合作、協商的意識。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比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同時通過比賽孩子們還能發現一些決定輸贏的好辦法,從而激發孩子間不斷競爭。自己和自己比我把他當作是個拓展的內容,主要是讓孩子們明白,只有通過自我的不斷比較,才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內容與要求:
1、分享“比”的經驗,感受“比”的`方法。
2、在“比”的過程中增強幼兒與同伴間合作、協商的意識。
活動準備:
字卡、四張長方形卡片、五張圖片、兩副大小不一的手套
活動過程:
一、交流大家的比
1、出示字卡“比”,這是什么字?
2、這幾天我看到小朋友都在玩比的游戲,你們都在比什么?(比力氣、比身高、比體重等)
通過交流、演示等分享比的經驗,比的方法。
3、總結: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比,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比。
二、討論比賽的要求
1、剛才你們說了很多的比,比如比身高等,我覺得這些比只是比較,是沒有輸贏的,可還有一種比是有輸贏的,是什么?
2、出示漢字“比賽”
3、你們知道有哪些比賽?
4、怎樣知道比賽誰贏誰輸呢?(看分數)
5、在比賽中有些什么要求?(分隊、人數一樣、有裁判等)
6、總結:原來一場比賽有一定的規則。
三、嘗試比賽
1、分隊(分四隊)
分成了幾隊?每隊有幾人?一樣多嗎?
2、給自己的隊起名字,記在卡片上,并作自我介紹。
3、還缺什么?
4、出示圖片
有幾個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5、交代比賽內容與要求
6、檢驗、統計比賽結果
7、質疑:人數一樣、時間也一樣,為什么結果卻不一樣?
8、總結:比賽總會有輸贏,但還是有好的辦法,就拿畫圓來說,他們勝利的原因就是聽清要求,動腦筋想好辦法,大家一起合作,我們要向勝利者學習。
四、拓展
1、自己能和自己比嗎?怎么比?
2、出示自己和自己比的卡片
(出示2副大小不同的手套)這都是我們班露露小朋友的,你發現了什么?
3、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比一比
原來自己和自己也能比,我們小朋友都發現自己長高了,長大了,進步了。
4、總結:新的一年已經到了,新一年里的你和現在的你再來比一比,看有些什么進步?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比較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比”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理解符號的含義。
2、會比較10以內的數字大小。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大數卡1-10,符號卡片兩套。
2、《幼兒畫冊》和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字1-10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數字卡片,你能說出是數字幾嗎?可以拍幾下手?
幼兒看數字幾,并用拍手表示數量。
二、認識1、教師出示數卡6和7,引導幼兒判斷誰大誰小。
(1)提問:6和7中間可以放哪種符號?
2、練習:出示數字7和8(1)哪個大?哪個小?中間放的什么符號?為什么?應該怎么讀呢?
(2)小結:8大7小,中間放小于符號,因為屁股尖尖對著小數,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1)提問:這是數字幾和幾?哪個大哪個小?
(2)教師把">"符號放在6和5的中間,告訴幼兒這是大于符號,大嘴巴朝著大數笑,所以6小于5。.
4、比較符號、觀察不同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兩個符號有什么不同?
四、游戲鞏固1、請兩個小朋友各選一個數字,再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選符號站在他們中間。
2、請一個小朋友拿著符號,讓兩個孩子分別站兩邊。
3、請小朋友看一看,他們站得對不對。
五、作業練習
1、講解作業要求
2、教師指導
3、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是大于符號和小于符號,用他們可以來比較數字大。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時還有部分幼兒不會連線,特別是第2、3把雨傘容易連錯,下次教學應該突破這個難點。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并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
2、鞏固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3、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經驗。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展示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2.
活動過程:
1、簡單的找不同,為后面復雜找不同積累經驗。
2、通過找不同,鞏固幼兒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1)打開幼兒用書頁面,請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全出來并說一說哪里不同?
(2)觀察室,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再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觀察,不要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那樣找得慢而且容易遺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找到或完全找出來后不要說出答案,以免干擾同伴答題。
(4)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并糾正。
(5)集體驗證答案。
3、請幼兒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經驗。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覺得誰的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4)你想學習誰?為什么?
教師小結并表揚今天表現積極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并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懂得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活動準備:
皮球、鐵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鐵、積木、卡片;幼兒用書第5頁《比輕重》 。
活動過程:
1、猜一猜,誰輕誰重。
教師出示幾組物品,讓幼兒猜猜物品的輕重并用卡片記錄猜測的結果。
(裝有大小不同的積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個、鐵球一個、一個大棉花球、小磁鐵、2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掂一掂大小一樣的皮球和鐵球,你感覺有什么不同?
幼:鐵球重,皮球輕。
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師: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鐵,又是怎樣的感覺?
3、比一比,誰輕誰重。
(1)幼兒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并用卡片記錄比較的結果。
(2)與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輕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師:請幼兒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幼:一樣重。
(2)分享交流
5、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較輕重,到兒童樂園玩蹺蹺板,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的輕重。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征,并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大班科學比一比教案反思 篇7
教學目標:
1、歸納概括動物尾巴的突出特點,看著圖學習朗誦兒歌。
2、使幼兒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妙用,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準備:
課件、動物圖片、作業畫紙、用皺紋紙做的動物尾巴若干條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猜謎語了,下面我們就來猜一個。
說它象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象把扇,花花綠綠真好看。(孔雀)
小朋友一猜就猜出來了,真聰明。
展示圖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讓幼兒表演一下孔雀開屏。
二、(1)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別的小動物的尾巴,對比、表演。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小動物,你們看:
課件:小猴的尾巴:長,能倒掛在樹枝上——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傘,讓幼兒學一學小松鼠怎麼走路。
小鴨的尾巴:扁,來回擺動,游泳時可以當游泳器。——公雞的尾巴,彎。讓幼兒學一學公雞怎麼走路。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2)教師說兒歌,幼兒學兒歌,并展示課件畫面。
誰的尾巴長?
誰的尾巴短?
誰的尾巴象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象把傘.
誰的尾巴扁?
誰的尾巴彎?
誰的尾巴象把扇?
鴨子的尾巴扁,
公雞的尾巴彎,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1、教師問,幼兒答。
2、幼兒分組,一組幼兒拍手問,另一組幼兒表演回答。
3、兩組互換。
(3)發給幼兒作業紙:讓幼兒給小動物找尾巴(連線)。
三、以上是我們兒歌中提到的小動物,小朋友還想知道其它小動物的尾巴嗎?它們的尾巴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呢?展示課件:
1、鳥的尾巴,展開時象扇子,鳥把尾巴當飛行器,飛時能夠夠靈活轉動,便于掌握方向。
2、魚的尾巴,有的象扇子,有的象楓香樹葉。魚把尾巴當作游泳器,魚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擺動,促使身體向前推進,魚的尾巴還能控制方向。
3、牛的尾巴長長的,象鞭子,它把尾巴當作平衡器,奔跑時,尾巴豎起,起著平衡身體的作用。牛還用尾巴來拍打身上的蒼蠅、蚊子。
4、小壁虎的尾巴小小的,是救命尾巴,但是很奇怪,它為了逃命,常常把尾巴甩掉,等過幾天,又會長出新的尾巴。
四、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見過哪些動物的尾巴,是什麼樣?有什麼特征?
五、小動物的尾巴用處都很大,所以小動物們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才能給人們多做事情。
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游戲:揪尾巴。(一組小朋友當各種小動物,并學小動物的樣子,戴上尾巴,另一組小朋友要揪掉這些小動物的尾巴,小動物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呀!千萬不能被人揪掉。)
教學反思: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后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