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集合(精選9篇)
我想教案集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上次我到動物園去的時候,看見了很多小動物,今天我也把他們其中的幾個請到了我們的幼兒園,瞧,他們來了!
二、觀察動物圖片
師:(出示大象圖片)看,這是誰?大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大象的鼻子最好玩,長長的,很有趣。
師:為什么?
幼:它可以噴水、滑滑梯、當秋千。
師:如果你也有大象這樣長長的鼻子,你想用來干什么呢?
幼:噴水澆花。
幼:搬木頭。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給小朋友當滑梯。
看見小鹿,
我想有對犄角,
和小鹿用犄角“頂頂牛”。
教案評析:
從教學選材上來講,這首詩利用動物明顯的特征,很容易被幼兒理解;而且它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該詩的稚拙美。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可以將這首詩繼續續下去,一來可以擴大幼兒的詞匯量,二來可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三來可以讓幼兒體會到自己作詩的樂趣,從而更好的調動了幼兒對詩歌學習積極性。
從教學方法上來講,這位老師主要采用欣賞、講述和談話進行教學。詩歌本身就含有諸多美的東西,他可以喚起幼兒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給幼兒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教師通過談話法,通過和幼兒的交談,一步步引導幼兒講出詩歌的內容,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
從教學程序上看,分為談話法、詩意分析法和延伸活動法,讓幼兒熟悉詩歌內容,理解并能在活動中體現,從而達到掌握的程度。
我想教案集合 篇2
一、學生讀給老師的一封信,導入新課。
師:我這里有一位同學最近寫給老師的一封信,在征得這位同學同意的情況下,請他讀給我們聽一聽。
生:讀寫給老師的一封信。
師:這位同學通過這封信給老師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表達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很好。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許多人有交往
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話,想講給他們聽。今天我們就和這位同學一樣,寫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說明這次習作是來自學生的需要,學生愿意對老師吐露真情,而且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
自信本屬于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然而它對人的思維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它可以激發思維,引起人的創新沖動和激情。〕
二、指導學生審題。
師:各自默讀習作提示,想想本次作文的內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生默讀習作提示。
師:說說本次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生: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作文,文章內容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話。
生:對誰說,由自己定,習作內容應該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生:寫時要注意做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連貫。
生:寫后讀一讀,不妥當的地方認真加以修改。
〔明確習作的內容和要求,是習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三、指導選材。
師:根據習作題目要求,想想自己給誰說,說些什么話。
1.各自思考。
2.四人一組,相互說說,自己給誰說,說什么內容。
3.指名說說。(范圍盡量大些,以便打開學生的思路。)
生:我想給校工劉爺爺說,他每天為我們打掃衛生,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敬佩。
生:我想給老師說,他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讓我感動。
生:我想給媽媽說,她在家把我當作小公主,不讓我做家務,令我不滿。
生:我想對爸爸說,他在家限制我做開心的事,叫我失望。
生:我想對交警叔叔說,他在烈日中堅守崗位的高大的形象,讓我至今難忘。
〔這個環節的設計,想讓學生先確定說話的對象,再選擇材料,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驗證學生對題目的理解程度。〕
四、指名口述作文,集體評議。
1.在剛才同學們發言的基礎上,想想選擇什么具體的事,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小組內口述作文,相互評議。
3.老師在巡回指導的基礎上,指名一個同學口述作文,然后集體評議。評議的重點,一是選擇的事是否典型,二是能否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4.指名口述。
5.集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歸納。
生:這位同學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表達出了自己對爸爸做法不滿的思想感情。
生:剛才這位同學把爸爸喝完酒回家后的神態描寫地維妙維肖,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生:我想問一下,你對自己的'爸爸在生活上,不能關心你,很不滿,你對爸爸的工作了解多嗎?
生:爸爸對你的學習和生活關心地不夠,如果你了解了爸爸的工作,說不定,看法會發生變化呢!
生:正像剛才的同學說的一樣,如果寫寫你爸爸的工作,你不僅不會抱怨爸爸,還會為有這樣一個爸爸而感到自豪呢。
6.經過評議,讓同學們形成下面的共識,教師板書:
(1)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典型的事例要具體,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我想教案集合 篇3
設計背景
太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和它相關的兒歌、舞蹈在幼兒園里也很豐富。平時幼兒的圖畫中也有多種多樣的太陽,有的做游戲,有的學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幼兒表現太陽的方式都是一個紅色的圓圈,周圍是黃色的光芒,很缺乏創造力。所以我想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想象,于是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談話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太陽。
2.畫出幼兒自己想象的太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想象創造出自己的太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對色彩的敏感度。
難點:豐富幼兒對太陽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有關太陽的圖片。
2.音樂《種太陽》。
3.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種太陽》,請幼兒想象。
幼兒隨著歌曲舞蹈,教師講解歌詞大意。
二、通過欣賞歌曲,進行討論。
1.在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2.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離不開太陽?
3.我們看到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
4.想象一下與眾不同的太陽,和伙伴分享。
三、幼兒進行作畫,教師指導。
我想教案集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坐、走、跑等基本動態。
2、大膽想象進入小學后的情境,進一步增強進入小學的光榮感。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已經多次欣賞過小學生活動的照片或已參觀過小學。、
三、活動過程
1、談談對小學生活的印象。
提問:你在參觀小學時,看到小學生都在干什么呀?
2、想象自己做小學生的摸樣。
教師:我們長大了,做小學生了,想象下自己的樣子,你的小伙伴在做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范例。
3、大膽展開想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理想。
提醒幼兒自己的模樣特征要畫明顯,人物形象稍微畫大一些,簡單畫出人物走、坐、跑的基本動態,并注意要將畫面安排的合理、豐富。
4、舉辦"我是小學生"的展覽會。
鼓勵幼兒努力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生動的活動。以幼兒參觀小學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到對小學的好奇、想要上小學,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舍、對老師朋友的分別,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參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動,萌發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我想教案集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編兒歌
3.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3.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2.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自制紙箱1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觀察動物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請幼兒從紙箱中依次摸出一張動物圖片,互相進行觀察。
2.圖片上的動物叫什么?它什么地方最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能干什么?
3.假如你像動物一樣有這些特別的地方,你想做什么?
4. 有一首兒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二:基本環節
(一)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發現兒歌的排列句式
2.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有哪些詞重復出現?
(二)鼓勵幼兒創編兒歌
1.如果你是小鳥(小兔小魚),你想做什么?
2.鼓勵幼兒展開想象,為每段兒歌續編一句話,如:我想有對翅膀,我用翅膀飛翔。
(三)導幼兒根據兒歌句式創編新的兒歌
1. 還喜歡什么小動物?你想變成什么?想做什么?
2. 教師示范創編,如:我看見小鴨,我想有雙鴨蹼,我用鴨蹼游到海里玩。
3.以4人一組合作創編一段兒歌。(討論)
三:結束環節
1.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創編一段詩歌。(創編)
2.師幼整理詩歌。
四:活動延伸
1.教師與幼兒共同歸納,整理所編的兒歌,然后用大字書寫出來,掛在語言區中,供幼兒隨時閱讀
2.引導幼兒在美工區活動時畫自己最喜愛的動物,以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為素材繼續創編兒歌
本節活動通過幼兒游戲,欣賞,續編,創編來內化兒歌的思想情感。再通過自己的多種表達方式把它真誠地表露出來。使兒歌的情感得以深化升華,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能注重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互動,既有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使每個學生能正確接受學生與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
本節課教學從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聽、說、讀、寫、畫、演等一系列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圍中學習,使學生真切感受課文的熏陶。
我想教案集合 篇6
活動目標:
1 試著與同伴交往并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2 學習向同伴表達:我想和你做朋友。
3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音樂找朋友,手偶老虎、小松鼠等
活動過程:
1 與幼兒進行找朋友的游戲
播放找朋友的音樂,在音樂停止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大家你的朋友是誰
教師示范找朋友,然后引導幼兒游戲
2 以故事的方式,引出手偶
教師講故事,把我想和你做朋友這句話體現到故事中去
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故事里都有誰?
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
他們說了什么?是怎么回答的?
3 引導幼兒學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這句話
如果你希望和他成為朋友你能怎么說啊?還可以怎么說?
4 再次聽故事并在找朋友的時候引導幼兒來說“我想和你做朋友,我也想和你做朋友”
5 總結:小朋友們聽了小動物找朋友,那以后你們也要像他們學習,多交朋友哦。送動物朋友回家,并和他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在設計前對幼兒的語言發展進行了一些分析,而且剛入園的幼兒注意力也是需要我們的活動豐富多彩才能抓住。根據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在玩中學來達到目標。
最先開始的找朋友活動可以說幼兒的主動性發揮的淋漓盡致,每個幼兒都會高興的找自己的朋友并且大聲的說出朋友的名字,但在語言發面并沒有太大的發展。
然后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模仿故事中的語言,讓每個幼兒都學會說和敢對自己的朋友說。幼兒在3的時候,有一些語言發展好的幼兒不僅能用故事中的語言交往還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如:你做我的朋友吧,我給你吃我的好吃的………整個活動下來我能感覺到幼兒樂于參與和積極參與的愿望和行動,而且活動給了幼兒全程參與的空間,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以完成活動的目標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我想教案集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通過歸類二次發散交給學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能力。
2.引導學生以《假如我是一滴水》為題,思維成果,解決學生無話可說。
重難點
歸納思維方法,思維內容深入發散
樂學善思
辦法運用生活中常見事物,解決學生無話可說,學生就會有興趣。為了回答時能有更多的好答案,學生會開動自己的腦筋,展開想象。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展示搜集到的有關雨的詩句。
2.導出課題。
二、自主思考發散思維。
1.雨讓你想到什么?(生說)
2.圍繞雨想到的,盡可能的展開想象,把想到的寫到本上。
3.小組內思維成果,組內交流。
4.小組匯報交流成果。
三、教給方法、深入思考。
1.師生共同把思維成果歸類。
2.從雨的益處和危害深入探討雨。(生補充,師點撥)
四、運用思維,輕松。
1.立題。
2.生練寫。
3.讀作品,師生評議。
五、
我想教案集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2、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
3、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
4、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認讀生字十四個生字,正確、規范書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
2、分析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說一說貝貝做法的妙處,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不依賴大人自己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當你玩球被搶,做游戲有人搗亂時,你是怎么做的?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矛盾的?(學生有的'答告訴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有的答大喊、大叫、大哭,嚇唬他;有的答不理他,躲開到別處去玩;還有的答和他講理,用拳頭告訴他不許搗亂,動別人的東西要經過人家的同意。)還有沒有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課“我想我能行”(師板書課題),看一看文中的貝貝當籃球被大一點兒的孩子搶走后,是如何做的?他的做法好不好?希望通過這課的學習,我們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啟示。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1、自瀆課文,畫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識字。
2、標出自然段,同桌合作認讀生字、詞。
3、小組內每人一段讀課文,采取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生開火車讀文,師相機糾正錯誤指導讀準。
2、齊讀課文,說一說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四、讀準全部生字,指導書寫田字格中的字。
1、師出示生字卡片,生齊讀,開火車讀。
2、師出示詞語卡片,生開火車讀,齊讀。
3、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提出不會寫,寫不好的字,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寫,生先看師寫,然后雖師書空,加強記憶。
4、重點指導“場”的第四筆,即“橫折折折鉤”,要求學生記住筆畫名稱,找準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準確規范的書寫。
5、其它字可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寫一寫,評一評,議一議。同組內相互糾正,相互指導。
6、將課后田字格中的八個生字,在田字格本上每字寫三個。師詢回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五、精讀課文,分析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
1、指導朗讀:
(1)、把自己當作是貝貝讀出感情,讓學生通過貝貝的語言和行動進行感悟。
(2)、分析如何讀好爸爸說的“你想讓我幫忙要回籃球嗎?”這句話,要讀出詢問的語氣。若學生讀不好,師可以范讀,引導學生感受。
2、分析理解第五自然段,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
(1)、分析貝貝是如何和大孩子融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的。
可以讓女生當記者,男生是貝貝進行現場采訪,挖掘人物內涵,換位思考,與人進行交往時如何能夠尋找到最佳處理問題的辦法。
(2)師出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你喜歡貝貝的做法嗎?為什么?
A、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歸納,推薦一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B、全班交流,加深情感積淀和交往方法的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總結拓展
1、總結課文:
貝貝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爸爸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爸爸呢?用一句話對貝貝進行評價,也可以評價貝貝的爸爸。
2、課外拓展:
像貝貝這樣的情況你遇到過嗎?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想法,你會向貝貝一樣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嗎?以后再遇到這類情況時,你會怎么做?
3、整理歸納好,寫在“我的小本本”上。
七、布置作業
把這個故事回家講給父母聽。
我想教案集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編兒歌
3.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習用兒歌中的句式創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觀察動物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請幼兒從紙箱中依次摸出一張動物圖片,互相進行觀察。
2.圖片上的動物叫什么?它什么地方最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能干什么?
3.假如你像動物一樣有這些特別的地方,你想做什么?
4. 有一首兒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二:基本環節
(一)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發現兒歌的排列句式
2.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有哪些詞重復出現?
(二)鼓勵幼兒創編兒歌
1.如果你是小鳥(小兔小魚),你想做什么?
2.鼓勵幼兒展開想象,為每段兒歌續編一句話,如:我想有對翅膀,我用翅膀飛翔。
(三)導幼兒根據兒歌句式創編新的兒歌
1. 還喜歡什么小動物?你想變成什么?想做什么?
2. 教師示范創編,如:我看見小鴨,我想有雙鴨蹼,我用鴨蹼游到海里玩。
3.以4人一組合作創編一段兒歌。(討論)
三:結束環節
1.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創編一段詩歌。(創編)
2.師幼整理詩歌。
四:活動延伸
1.教師與幼兒共同歸納,整理所編的兒歌,然后用大字書寫出來,掛在語言區中,供幼兒隨時閱讀
2.引導幼兒在美工區活動時畫自己最喜愛的動物,以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為素材繼續創編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