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通用6篇)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1
第一周
常規教育
第二周
1課時
一、活動內容:
我是兔子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習性及用途。
2、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3、
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三、活動準備:
小兔玩具一個、一個蘿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
四、活動過程:
1、認識兔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師:我們以前做過很多小兔子的游戲,今天老師把真的小兔子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大家高興嗎?
(2)教師出示實物兔子,讓幼兒觀察一會。提問:①、小白兔的頭上都有什么?②、它的嘴是怎樣的?嘴邊還長著什么?(豐富詞語:三瓣嘴)③、
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顏色的?誰來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樣的?(豐富詞語:毛茸茸)④、小白兔的身體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體下面有什么?⑤教師把小白兔抱起來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四條腿一樣長嗎?⑥教師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豐富詞語;蹦蹦跳跳)。
(3)教師小結;兔子的頭上有兩只長長的耳朵、白兔還有紅紅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條裂縫、所以我們叫它三瓣嘴,嘴邊還有胡須。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體后面有條短尾巴,下面有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
2、讓幼兒知道兔子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教師提問:誰知道小白兔愛吃什么?誰來喂喂小白兔?請幾位幼兒給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蘿卜。
兔子長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師出示兔毛制品讓幼兒認識。讓幼兒知道兔子是一種對人類有用的小動物,從而教育幼兒要愛護小兔子。
3、教師說:小白兔是一種很可愛的小動物,如果我們念首兒歌給它聽,它一定會很高興的。教師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兒念。(小白兔,真可愛,兩只耳朵豎起來。紅眼睛,毛兒白,愛吃蘿卜和青菜。后腿長,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從而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小兔的認識。
4、教師說:今天我們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興。下邊我們學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兒隨教師學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結束活動。
2課時
一、活動內容:
我是哺乳動物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2、豐富幼兒對哺乳動物的了解。
三、活動準備:
兔子、狗、貓、養、牛、老鼠、大象等動物圖片,幼兒用書
四、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找出相同點
教師總結:哺乳動物就是大部分身上有皮毛,都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
2、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體會。
3、還知道哪些動物世界哺乳動物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幾種常見的哺乳動物名稱。
4、提問:人是不是哺乳動物?
教師提示:人類是特殊的也是最高等的哺乳動物。
5、復習回顧,讓幼兒知道常見的哺乳動物名稱。
第三周
1課時
一、活動名稱:
我的家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兔子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2、通過觀察知道小兔子的可愛,學會愛護小兔子。
三、活動準備:
兔子玩具,一副兔子的家圖畫,幼兒用書
四、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圖畫直觀的了解兔子家的樣子。
2、教師將兔子的家用圖畫的形式形象的展現給幼兒。
3、模擬小兔子的家,讓幼兒動手為小兔子“蓋新家”。
4、教師總結:要愛護小動物。
2課時
一、活動內容:
紅眼睛、黑眼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兔子眼睛的顏色和皮毛的顏色是一致的。
2、了解白兔的眼睛是紅色的。
三、活動準備
小白兔覓食的片段,小白兔一只
四、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觀察兔子眼睛的顏色。
教師總結:兔子眼睛的顏色和皮毛的顏色是一致的。
2、讓幼兒抱一抱、摸一摸、看一看,具體的感受小白兔眼睛的顏色
教師總結:小白兔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因為身體里沒有色素,眼睛是透明的,紅色是外界光線通過血絲反射出來的。
3、近距離觀察小白兔,加深對小白兔的認識。
五、活動延伸
可以回家在家長的監督下飼養小白兔,加深對小白兔的感情。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活動,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2、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培養他們喜歡玩科學小游戲的興趣。
3、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協作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大膽交往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玩“悄悄話”游戲的經驗。
2、空心傳聲筒、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記錄單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紙筒。
1、引導幼兒觀察紙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紙筒)師: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鼓勵幼兒自由玩紙筒。
3、幼兒交流游戲玩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大膽表述)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
啟發幼兒玩“悄悄話”游戲并交代要求:我們用紙筒的一頭對準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對準紙筒輕輕地說一句話。
(1)師生互動玩“悄悄話”游戲。
(2)幼兒自由結伴玩“悄悄話”游戲。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我們一起告訴大家。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這個紙筒可以傳聲音,我們就給這個紙筒取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幼兒與客人老師玩“悄悄話”的游戲,體驗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1、幼兒與客人老師游戲。
老師出示實心的傳聲筒:這個傳聲筒也想玩游戲,這次跟誰玩呢?后面有許多的客人老師也想玩悄悄話的游戲,我們每人拿一個黃色的傳聲筒,用剛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師玩一玩。
2、鼓勵幼兒尋找原因并總結。
師:客人老師聽清楚悄悄話了嗎?小朋友聽清楚了嗎?為什么這次聽不清楚呢?
小結: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發現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楚,而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因為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
3、嘗試記錄
師:我們把發現記錄下來。
空心的傳聲筒聲音清楚,我們怎樣記錄?實心的傳聲筒聲音不清楚,我們怎樣記錄?
(四)與客人老師再次游戲,結束活動。
師:客人老師想很清楚的聽到悄悄話,小朋友該選怎樣的傳聲筒去跟她們做游戲?
活動反思: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我班的幼兒大多都是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蠶豆,對蠶豆這種植物也缺乏認識。因此,我利用蠶豆這一鄉土資源,設計了這么一個科學活動,通過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觀察認識蠶豆莢、蠶豆,最后品嘗蠶豆食品。這些環節,讓幼兒對我們鄉土資源——蠶豆有所認識。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重點: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難點: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四、活動過程:
活 動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么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五、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里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里面有兩片豆瓣
六、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小貓的生日》原本是一個非常富有探究性的語言繪本活動,我根據幼兒園的科學課題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放在了繪本中的科學元素——認識動物影子這一知識點上,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過生日為內容,借著故事內容的發展展開探究活動,充分利用了一個又一個隱形暗藏玄機的影子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局部輪廓猜測故事中各種動物,通過層層提問激發幼兒運用想象、推理,從局部到整體進行推測,既鍛煉了幼兒的判斷力,也使幼兒在閱讀繪本中培養了觀察推理能力,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了動腦筋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PPT畫面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能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局部輪廓大膽猜測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貓過生日》PPT
2.自制動物影子圖卡、對應的動物圖片。
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畫面了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
活動難點:
根據影子的明顯特征猜動物,體驗動腦筋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課題
導入:寶寶,看看這是誰啊?跟它大哥招呼吧!
1.提問:小貓今天特別高興,你知道為什么嗎?哪里看出小貓要過生日? (直接觀察畫面,讓幼兒獲取有關故事的信息,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了解故事隱藏的內涵。)
二、理解故事,觀看圖片
(一)觀察圖片,引出情景
1.提問:哎呀,突然小貓家里變得黑黑的,怎么回事兒啊?
2.提問:停電了,什么也看不見,怎么辦?(手電筒)
(一片漆黑的畫面,帶給幼兒視覺沖擊,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幼兒語言及推理能力。此環節將貫穿這更個故事的手電筒引出)
(二)觀察影子,推測動物
1.猜測小兔
(1)提問:門鈴響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里照一照,這是誰啊?你們幫小貓猜猜看長耳朵會是誰?為什么是小兔?
(2)小結:請小貓打開門看一看,哇,小朋友真厲害,從長耳朵猜出來是小兔。小兔請進吧!
2.猜測小猴
(1)提問:叮咚,又有人按門鈴了,電筒從門洞里照照,這是誰?為什么是小猴?
(2)小結:哇。真的是長尾巴的小猴子。小猴子請進吧!
3.猜測刺猬
(1)提問:叮咚,又有人按門鈴了,電筒從門洞里照照,這是誰?為什么是刺猬?
(2)小結:打開門看一看真的是小刺猬呢!小刺猬請進吧!
4.小刺猬家來了幾位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的探索興趣,在充分的推測過程中,用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完成語言的描述,從而對動物的特征有了更深的認識)
5.猜測三個動物
叮咚,還有朋友來啊!哇,一下子來了三位朋友,它們都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送竹子的會是誰呢?打開門看一看吧!
(看送的禮物竹子猜測送禮物的動物,這是一個逆向思維。在這里需要孩子們發揮機智。通過這個環節能讓孩子學會從動物的特點推測是哪個小動物)
三、觀察剪影,匹配動物
1.叮咚,還有人來呀!還有誰呢?(教師出示好多黑影圖)
2.看,有的影子只有一半喲!你能幫小貓找出這些影子嗎?
3.操作:每人一張影子圖,請將紅色線朝上拿,先看看影子再到后面找一找,
把相應的動物貼在影子上。要讓動物遮住影子才對,把找到的動物貼在黑板上。
4.請你說一說你找到了誰?你是從哪里出來它是?
(幼兒的這次操作活動主要是運用已有的觀察經驗,根據動物的明顯特征進行影像匹配。所選的動物有的特征明顯,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有的需要孩子通過動物的輪廓觀察才能正確匹配)
四、唱生日歌,結束活動
1.哇!電來了!小貓家里現在好熱鬧啊!我們來給小貓唱生日歌吧!
2.叮咚,誰的聲音?我們不看它的影子聽它的聲音就知道了。
3.灰太狼真掃興,小朋友不理他,咱們回教室給小貓過生日吧!
(最后結束,加入了聲音,通過這個設計讓小朋友知道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除了影子還有聲音也能猜出是誰)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動難點:
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么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里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里面有兩片豆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用蠶豆娃娃引出課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通過品嘗,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并擴散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小班關于科學的教案 篇6
《不同形狀的拼圖形》
教學目的:
1、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分辨出三種不同的圖形。
2、學習句型“這是由和拼成的”。
3、體會操作圖形組合的樂趣,鍛煉幼兒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鋪成小路。
2、每人一份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貓頭鷹頭飾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老師扮演貓頭鷹爺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貓頭鷹爺爺,今天我要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邀請小朋友們去看畫展!
2、去畫展的路上
1)老師:這條路真有趣,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幼兒回答: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圓形。
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圓形。
3)接下來我們看到什么形狀?三角形。
我們一起數一數共有幾個三角形。
4)再接著我們看到什么形狀呢?正方形。
我們數一數正方形共有幾個。
3、看畫展
教師出示一幅畫,上面畫有太陽、送書、小房子,請幼兒說一說這些畫是由什么圖形拼貼成的。
4、幼兒用圖形拼貼
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從旁指導。
5、欣賞拼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