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精選15篇)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圖畫想象兒童詩的意境,體會兒童詩的特點,感受兒童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生字,背誦喜歡的童詩。
3.嘗試寫兒童詩。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么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為例,告訴學生什么是兒童詩?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啟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為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啟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為憑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群》。《田園-收獲=大地睡了》為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2
《兒童詩兩首》是充滿了想象力和童真的兩首兒童詩,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有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了很高的積極性。優點:個別學生朗誦的非常到位,讀出了那種快樂與童真。不足之處:有的學生朗誦的不到位,有個別學生朗誦的低沉,沒有活力。還有個別學生沒有體會到作者的那種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在,在仿寫的環節,很多學生寫的句子想象力不豐富,很多都不合格;在理解綠色的蓬帳處,不能體會我的默默付出,經過教師點撥后能簡單的了解。
改進措施:這節課主要還是朗誦的不足,教師的范讀也不到位,所以在理解上出現了問題,以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己的朗誦,通過教師的啟迪,讓學生理解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最終達到可以自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與文章一樣美的詩句。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3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2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筆者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致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愿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復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了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秘、讓世界更美的純真愿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并在教師課件制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仿佛看見了草地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著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著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 “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后,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后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借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里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著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在悠揚動聽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閉眼想象、回憶,穿過時空隧道,一個個鮮活的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變成了流暢的、富于個性的語言。
《夢中》
夢中的我 是只美麗的鳥兒 在高空飛翔
低頭看著 那汪洋大海里的魚兒
夢中的我 是條美麗的魚兒 在大海里暢游
抬頭看著 那蔚藍高空中的鳥兒
《童年》
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畫卷 畫出了柔美的云朵 畫出了火紅的太陽
畫啊,畫──畫出了童年的歡樂!
童年是一只小鳥 飛向天空探索科學的奧秘 飛向世界每個角落
飛啊,飛──飛在五彩的童年!
童年是一本記事本 記載著童年的歡樂 記載著童年的趣事
記啊,記──記下童年的燦爛!
讓我們一起回憶童年吧!讓童年伴我們永遠吧!
《我想》
我想,我想 我想把一雙小小的眼睛 安在火箭的觀測艙里
放眼看世界 沉浸在神奇的太空里
我想,我想 我想把一雙小小的手 接在書本上
展開求知的雙翅 翱翔在浩瀚的書海
我想,我想 我想把自己的身體 埋在知識的大地里
用盡全力 綻放滿足的微笑!
不僅如此,學生還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自己的獨特視角觀察各種自然景象,留意各種人情世故,創作出自己的詩歌作品。比如:
《雨》
我看見了,一滴滴雨水從天上掉下來。
滴在屋檐上,滴在花瓣上!滴在草地上!
雨水滋潤了大地,使萬物都精神起來!
我聽見了,嘀嗒、嘀嗒的響聲。
一聲又一聲……突然聲音越來越響,密度越來越小。
似乎大自然奏出了美好的音樂,獻給人們。
我摸到了一滴滴冰涼的雨水。
雨水使人感到萬般涼爽,對于山區需要水的人們來說,
這就是生命之泉。
雨還在下著,嘀嗒、嘀嗒……
《老師,您好》
老師,您好,
您就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花朵每一刻。
課堂教學講學問,批改作業見真情。
老師,您好,
您就像明亮的蠟燭,燃燒自己的身體。
班級管理巧引導,關心學生育新人。
老師,啊,您辛苦了,我們忘不了您的恩情。
刻苦鉆研學知識,學好本領為國家。
《是誰》
是誰 在寒冬臘月,為我塞上熱水袋。
是誰 在酷暑炎日,為我搖扇子。
是誰 在校門口,等待我放學。
又是誰 在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為我熬夜指導功課。
這一切的一切 讓我感受人間親情,都是我的母親。
《清晨》
清晨,被溫暖的陽光所擁抱。
清晨,被新生的綠色植物所包圍。
清晨,被茂密的大樹所感染。
這一切──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讓人準備迎接新的一天,讓人一天都有好心情。
清晨,是多么美好啊!
《要是……》
要是有根魚桿,我會去河邊釣小魚、小蝦。
要是有條小河,我會在河里游泳、嬉戲。
要是有一大片草,我會在草上面打滾、玩鬧。
要是有一本書,我會坐下來慢慢地體會樂趣。
要是有一支筆,我會用這支筆,寫出心里話。
《如果》
如果我是一名醫生,如果我是一名教師,
我要用自己的雙手 我要用自己的智慧
去救活在死亡線上 去教好每一個渴望
掙扎的每一個人。得到知識的孩童。
付出我的愛。付出我的心。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如果……
我要用自己的葉片 一切都有太多如果,
去美化大自然,用我們的雙手
為大自然增加色彩 去創造一個勤勞、
增加歡樂。美麗、擁有著
付出我的一切。智慧的世界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4
本課程由《我想》和《水墨畫》兩首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力,表達了一系列兒童的美好思想,具有很強的兒童詩歌特色。第二首詩捕捉了三組童年生活的畫面,生動地展現了兒童童年生活的歡樂。本課程的知識點為:
1、在拼音或參考書的幫助下,閱讀生詞;是;并掌握這些單詞;花蕾、柔軟、柳絮、噪音、敷料、虎牙、水墨畫。
2、經過感性的閱讀、想象,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努力寫出兒童詩歌。
詩歌的教學就是現代詩歌的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書,在閱讀中感受,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說話。因為這是一首兒童詩,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當他們在閱讀后被要求發言時,每個人都有話要說。就連平時不在教室的簡健也不停地舉手發言,勇敢地站起來示范閱讀。看著他們高高舉起的小手,聯想在工作日上了一些無聊的課。現在的問題似乎是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他們。只有當孩子們喜歡的'時候,這樣的課堂才是最充實、最有效的課堂!下課后,一些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著他新改寫的詩讀給我聽。看到他嚴肅的樣子真是令人欣慰!本課程的缺點是PPT不夠詳細,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此外,我還忘了童年的水墨畫。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5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以往,我在教學詩歌時,按照“誦讀、學生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再誦讀”的教學方式進行。經常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這學期,在教學第九冊《兒童詩兩首》時,我試著改變一下教學方法,我先讓學生談談:1,“我最快樂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引導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然后引進對詩歌內容及其表達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讓同學們把詩歌背誦下來。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模仿這兩首詩歌的表現形式,用各自喜歡而且“拿手”的形式來自主表達。于是,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喜歡寫詩的同學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內容描繪出來;喜歡閱讀的同學,就去另外收集幾首兒童詩……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課外編辦《我心中的歌》兒童詩主題手抄報,把所寫的詩、所畫的想象畫、所收集的詩歌展示出來。
這樣的活動,立足于課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開放思路,把課堂學習內容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即有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內心自主表達,又把課內與課外相機融合,他們在看、思、讀、說、寫、畫等一系列的實踐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提升了自主的學習意識與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妙趣橫生的學習內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孩子們學詩歌的愉悅
今天上的是第二組第九課《兒童詩兩首》,這是描寫兒童的詩,內容上比較好懂。但是既然是詩就應該感受到詩的韻味,詩的美妙。在上第一課時,我用詩歌般的語句導入課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圖畫,畫上有你們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動聽的歌曲,唱著你們童年的歡樂;童年如一首詩歌,充滿了你們對未來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準備好的音樂,配樂給學生范讀了一次課文,學生們真的感覺是陶醉了。接下來學生就躍躍欲試,想自己讀詩了。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單個讀,合作讀。學生們個個聲情并茂,讀的抑揚頓挫,仿佛自己也身臨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們班上,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也自信的舉起了小手,在這些學生讀前,我就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從他們讀中感受到什么啊?學生們說了:“想感受到悠閑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在這些要求下,他們讀的有高有低,讀的更自信了,同學們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在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談感受,不言而喻,兒童對春天的喜愛,童年時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學詩也是為了寫詩,接下來我給了學生幾個詞語讓仿照課文寫:我想-------- 貼近----------聆聽---------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寫出來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處
聆聽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這是我們班平時學習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寫的,還有好多我會一一收集起來。
這時我及時的鼓勵孩子們:“看來我們班的這些孩子們將來都是大詩人,”孩子們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畢竟是孩子們只要敢于寫,大膽寫,相信他們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課中,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感到好滿足,因為孩子們都深入其中,認真感受詩歌的美妙,他們學會了讀,學會了聆聽,也學會了只要大膽寫,就會有詩樣的童年。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非常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大家說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只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接著我們描繪了詩帶給我們的畫面和感受,學生說的不錯,尤其是在說《童年的水墨畫》的《溪邊》時,有的孩子從顏色上理解意思,說前三句都是在寫綠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寫到了“紅”蜻蜓,真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呀!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細致!
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大家積極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采用了建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建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建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聲音要響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終于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著目標努力著,真是高興!
晚上布置了改寫《溪邊》的家庭作業,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種美的意境表達出來。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正文: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盡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畫面。”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3.拓展延伸。寫寫自己童年的夢想與童年趣事。遺憾:有些同學還是沒有讀出詩的意境來,還要加強朗讀。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6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盡量在學生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可以就語言進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樂進行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如“讀《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讀《童年的水墨畫》這首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等,結合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悟。
對《我想》一詩的朗讀,要讀出幻想的意味,邊讀邊想象,才能入境;對《童年的水墨畫》一詩,要讀出詩的意境。朗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評讀,互相取長補短。
3、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對于這樣語言清新、意境優美的兒童詩,可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還可以結合《我想》,讓學生模仿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學生對兒童詩感興趣,可以舉辦兒童詩朗誦會、辦兒童詩主題手抄報,也可以向學生推薦幾首兒童詩,拓展閱讀,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7
今天,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愿望,最喜歡哪個畫面,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后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閱讀,這才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8
主備人教學設計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 設計人 吳蔚瑩 章節名稱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10冊第二單元《兒童詩兩首》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學習者分析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有感情地朗讀。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5 7 10 13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 第二課時 自由讀詩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生自由朗讀全詩 3 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生個別回答 學生質疑,釋疑。 5 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 3.有感情朗讀。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9 重視朗讀訓練。《童年的水墨畫》則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3.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交流感悟。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9 鼓勵大膽想象。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8 在習作上加強力度,更好地落實基礎目標。 布置作業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2 板書設計 小手----安------悠 我想 腳丫----接------長 眼睛----裝------望 自己----種------飛 教學回復 教學資源:
一、教學案例
片段: 體會詩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二、相關鏈接
高洪波 筆名向川,1951年生,內蒙古開魯人。有兒童詩集《鵝鵝鵝》《大象法官》《飛龍與神鴿》《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頭的鱷魚》《種葡萄的狐貍》《我喜歡你,狐貍》。散文集《波斯貓》《文壇走筆》《人生趣談》《司馬臺的磚》《高洪波散文選》《高洪波軍旅散文選》。評論集《說給繆斯的情話》。詩歌《我想》獲全國第一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寫兒童生活的幾首兒童詩:
山村孩子的畫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黃國輝
什么時候我還托著腮幫
仰望父親臉上
歲月碾過的道道車轍
冥想著
時光的華麗馬車呼嘯而至
滿載我一個個天真的夢想
什么時候我還趴在母親的膝旁
耳邊的故事像山泉一樣流淌
微風的撫摸是催眠的小曲兒
睡夢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飄蕩
什么時候我還牽著風箏的手
躺倒在綠油油的球場
螞蟻爬上我的鼻頭
跺著腳抱怨我
壓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時候我還盼望著班級的遠足
鍋碗瓢盆是必備的行裝
生一把火期待誘人的飯香
雨點們不期而至結果
只能把它們與歡笑
一起品嘗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9
【我的微博】
各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自學課文。如何培養自學能力?本次“導讀”嘗試“作業指導法”,即根據課前“導語”提示指導自行“設計作業”,然后根據“作業”閱讀課文,在“作業”交流過程中檢查閱讀效果。
【課文簡說】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過程】
一、作業導入,比較閱讀
(一)“導語”導入,作業設計
【導語】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幢憬。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兒童詩,交流讀后的感受。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著寫首詩。(p39)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交流
(1)第一首詩的作者寫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詩的作者寫了哪幾幅畫?
3、試寫一首兒童詩
(二)比較閱讀
1、讀題思考:什么是兒童詩?一共有四首,怎么是兩首?
兒童詩,兒童寫,為兒童,寫兒童(有童趣)。
2、比較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的生活學習場景。
二、比較朗讀,理解詩歌
根據自行設計的作業讀課文。
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作業2:交流感受
①說說《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簡要概括)
[《課練》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幾幅畫(學習生活場景)?
三個學習生活場景:在街頭看書;在溪邊釣魚;在江上游泳
③朗讀詩歌,體會描寫的愿望和場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畫》,詩如畫,敘事生動、形象。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學習《我想》
(1)朗讀詩歌,想象體會“我”的愿望。
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個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
③有感情的朗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體說說。
◇春暖花開的時候,坐在綠綠的草地上……◇在陽光下,春風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童年水墨畫》
(1)朗讀詩歌,比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靜靜地在街頭閱讀《水滸傳》。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①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這是《我想》詩中的最后一節,從詩意上看,與第四節詩是緊密相關的。乍看起來,似乎有畫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現實,與前面的詩句有些不和諧,甚至格格不入。實際上,正是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我”是怎樣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當成了現實,一想到要飛向遙遠的地方,自己是快樂了,爸爸媽媽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們商量商量。這更增加了詩的情趣。
②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看“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前一句描寫了讀書的神態,孩子是坐在街頭讀書,書就放在膝蓋上,他(她)似乎很懂得愛護書,翻頁時動作是輕輕的。肯定是書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著。后一句點明了他看的是《水滸傳》,但主要說他看書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的事,對時間的悄然流逝一點也沒有注意到。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
(1)“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3、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五、作業
1、選擇背誦詩歌。
2、寫一首兒童詩。
附課文
9 兒童詩兩首
我 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望啊,望——/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成為柳絮(xù)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會飛啊,飛——/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畫
街 頭
聽不見馬路上車輛喧鬧,哪管它街頭廣播聲高。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溪 邊
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zhuāng)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蜒。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江 上
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shuǎ)。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 可愛 )的花苞 (綠色 )的垂柳
【作者簡介】
高洪波,筆名向川。詩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內蒙古。198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69年應征入伍,任陸軍四十師炮團戰士、排長。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轉業后歷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干過行政工作,編過大型期刊。先后出版過兒童詩集《大象法官》、《鵝鵝鵝》、《吃石頭的鱷魚》、《喊泉的秘密》、《我喜歡你,狐貍》、《種葡萄的狐貍》、《少女和泡泡糖》、《飛龍與神鴿》,散文集《波斯貓》、《文壇走筆》、《高洪波軍旅散文選》、《司馬臺的磚》、《人生趣談》、《為二十一世紀祈禱》、《柳桃花》、《避齋走筆》、《高洪波散文選》,評論集《鵝背馱著的童話——中外兒童文學管窺》、《說給繆斯的情話》等。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我想》獲全國第一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其中,《我想》這首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和張繼樓的《童年的水墨畫》一起進入了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第九課。
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魯迅文學院七期、北京大學首屆作家班畢業生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創聯絡部主任、《詩刊》主編。作品多次獲獎,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及冰心、陳伯吹、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魯迅文學院七期、北京大學首屆作家班畢業生。現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創作聯絡部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
一行有一行的氣味
【意大利】賈尼·羅大里
不管哪一行,
都有獨特的氣味:
面包鋪里散發著
發酵的面粉和奶油雞蛋香。
當你走過
家具作坊旁,
你會聞到
刨花和新鋸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總散發著
松節油和油漆的香味兒,
鑲玻璃窗的總有
窗用油石灰的氣味兒。
司機的制服上
有汽油味兒,
工人的外衣上
有機器油味兒。
有肉豆蔻味——
那是做糖果的師傅,
有令人愜意的藥香——
那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犁地的農民
有泥土的氣息,
和田野、草地的
清新芬芳。
漁夫身上的氣味,
讓人想到鮮魚和大海。
只有無所事事的人身上
散發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懶惰的闊佬,
不管身上灑多少香水,
孩子們,他發出的氣味
也實在不太好。
[提示]
現在,我們要來讀兩首賈尼·羅大里的詩。說到這個詩人,我就馬上想到了《洋蔥頭歷險記》、《吹牛男爵歷險記》,想到了番茄騎士、櫻桃女伯爵、南瓜大爺、梨教授。他寫的童話有趣,寫的詩也很有趣。
今天要讀的是《一行有一行的氣味》,明天要讀的是《一行有一行的顏色》,你就要猜了,是不是還有“一行有一行的規矩”、“一行有一行的動作”、“一行有一行的語言”啊?這倒沒有,但行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像賈尼·羅大里去觀察。
我們可以把兩首詩合在一起來讀,因為這兩首詩就像是孿生兄弟,不能分開。這兩首詩里,賈尼·羅大里都先提到了面包,哈哈,他對這一行太熟悉了,因為他爸爸就是一個面包師,看來如果不寫詩,有可能成為一個一流的面包師,行行有狀元啊。
我們就先來讀讀《一行有一行的氣味》,賈尼·羅大里太喜歡勞動者了,恨不得把所有行業的人都寫進他的詩里,面包師、油漆工、木工、司機、工人、廚師、農民、漁夫,而且他能把這些行業的人的“味道”一下子就聞出來,而且覺得這些味道都很好聞,因為這些都是“心怡的味道”。
回家聞聞爸爸媽媽,他們身上是什么味道?
【兒童詩】
山村孩子的畫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童 年
黃國輝
什么時候我還托著腮幫
仰望父親臉上
歲月碾過的道道車轍
冥想著
時光的華麗馬車呼嘯而至
滿載我一個個天真的夢想
什么時候我還趴在母親的膝旁
耳邊的故事像山泉一樣流淌
微風的撫摸是催眠的小曲兒
睡夢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飄蕩
什么時候我還牽著風箏的手
躺倒在綠油油的球場
螞蟻爬上我的鼻頭
跺著腳抱怨我
壓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時候我還盼望著班級的遠足
鍋碗瓢盆是必備的行裝
生一把火期待誘人的飯香
雨點們不期而至結果
只能把它們與歡笑
一起品嘗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0
今天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非常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大家說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只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接著我們描繪了詩帶給我們的畫面和感受,學生說的不錯,尤其是在說《童年的水墨畫》的《溪邊》時,有的孩子從顏色上理解意思,說前三句都是在寫綠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寫到了“紅”蜻蜓,真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呀!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細致!
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大家積極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采用了建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建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建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聲音要響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終于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著目標努力著,真是高興!
晚上布置了改寫《溪邊》的家庭作業,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種美的意境表達出來。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1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建議】
1、重視朗讀訓練:
《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量。《童年的水墨畫》則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2、鼓勵大膽想象,如:
《我想》一詩,學生通過想象一個個心愿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3、借鑒詩歌寫法:
學生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
2、了解《水滸傳》里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⑴ 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
(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2、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師隨機板書。)
3、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⑵ 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么,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讀。
4、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⑴ 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⑵ 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⑶ 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⑷ 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⑵ 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⑶ 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⑷ 學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⑵ 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讀。
4、鑒賞寫法:
⑴ 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 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⑸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⑹ 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補充資料】
愛之歌
黑塞
〖德國〗
我是一頭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鳥是你,我就是那樹,
太陽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夢。
夜晚,從我入睡的嘴飛出,
一只黃金鳥,飛向你,
歌聲嘹亮,翅膀斑斕,
它對你唱一支愛之歌,
它唱著我給你的歌。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2
以往,我在教學詩歌時,按照“誦讀、學生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再誦讀”的教學方式進行。經常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這學期,在教學第九冊《兒童詩兩首》時,我試著改變一下教學方法,我先讓學生談談:
1,“我最快樂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引導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然后引進對詩歌內容及其表達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讓同學們把詩歌背誦下來。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模仿這兩首詩歌的表現形式,用各自喜歡而且“拿手”的形式來自主表達。于是,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喜歡寫詩的同學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內容描繪出來;喜歡閱讀的同學,就去另外收集幾首兒童詩……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課外編辦《我心中的歌》兒童詩主題手抄報,把所寫的詩、所畫的想象畫、所收集的詩歌展示出來。
這樣的活動,立足于課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開放思路,把課堂學習內容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即有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內心自主表達,又把課內與課外相機融合,他們在看、思、讀、說、寫、畫等一系列的實踐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提升了自主的學習意識與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妙趣橫生的學習內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3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盡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畫面。”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3.拓展延伸。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學著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最后,他們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兒童詩兩首》。
【教材分析】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9課《兒童詩兩首》,是本冊教材第二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從習作上,本單元的重點是豐富語言積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設計理念】
《兒童詩兩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寫的,兩首兒童詩的語言優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氣十足,動詞用得很準確;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據本課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和教材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其略讀課文特點,減少束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能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通過自學,認識本課生字。
(2)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
(3)通過朗讀,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兒童詩,學生能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試寫兒童詩。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習兒童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師導入: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時都會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吧!(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為學生營造一種交流的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并能夠為學生后面的模仿寫作作了個鋪墊。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師:這兩首詩大概講了什么內容?請大家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文)
2.先小組內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師生交流這兩首詩的大概內容。
三、賞讀詩歌,進入情境
(一)讀詩文,曉詩意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師引導:一小節可以組成一幅畫面,一個故事,你能否讀出來?請邊讀邊想象畫面?
4、師:從詩歌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感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兩首詩,想一想詩人分別要抒發什么感情?
(生配樂朗讀后交流體會,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樂)
〔設計意圖〕
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喚醒學生的情緒、情感,讓他帶著自己的真切之感對所讀的文本語言進行體驗,加深理解,有所領悟。
(二)品詩歌,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第一首詩歌《我想》,想一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1)說一說: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①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②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
(2)讀一讀:指導學生反復地讀,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進一步融情會意。
師: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3)讀出最喜歡的畫面,師生評一評。
(4)師又問:作者有那么多的夢想,說明了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個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 師板書:豐富的想象)
(5)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鼓勵學生用“我想”接著將詩寫下去。
〔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倡讀寫結合,學完整首詩,我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模仿著也嘗試創作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
(6)學生自由創作,表情達意。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帶著自己的疑問,
牽著自己的夢想。
沖啊,沖——
沖上太空探究奧妙。
我想把耳朵,
裝在風箏上。
聽鳥兒唱歌,聽白云嘮家常。
聽呀,聽——
天空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風箏上。
和風兒一起閑聊,
和小鳥一起歌唱。
晃啊,晃——
嘗嘗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師生共同評一評,讀一讀。
2.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四、誦讀詩歌,拓展提升
1.伴樂,全班一起有感情誦讀全詩。
2.欣賞兒童詩:
小童話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遙遠的地方,/
有一群樹葉說:我們想/
像花一樣開放。/
有一群花朵說:我們想/
像鳥一樣飛翔。/
有一群孔雀說:我們想/
像樹一樣成長。
圓圓和圈圈
鄭春華
有個圓圓/愛畫圈圈/
大圈像太陽/小圈像雨點/
晚上圓圓睡了
圈圈很想圓圓/
悄悄地、慢慢地
滾進圓圓夢里面——/
一會兒變搖鼓/逗著圓圓玩/
一會兒變氣球/圍著圓圓轉/
圓圓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變成大蘋果/
躲在枕頭邊。
3.自由讀詩,練習把自己喜歡的一首詩背下來。
五、板書設計
9 兒童詩兩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畫
美好 街頭閱讀
的 溪邊釣魚
愿望 江上戲水
豐富的想象 快樂童年
《兒童詩兩首》優質教案 篇15
《兒童詩兩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 的`想象力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畫》通過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此文時,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如,讀《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讀《童年的水墨畫》時,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樣學生更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學完這兩首詩后,再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理解這兩首詩歌有什么不同,使他們進一步感悟兒童詩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試著仿寫兒童詩。
整節課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說。由于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后,讓孩子們說出他們的感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要他們仿寫詩歌時,大多數都寫得較好,想象力豐富,充滿了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