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精選17篇)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圖畫想象兒童詩的意境,體會兒童詩的特點,感受兒童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2.認識生字,背誦喜歡的童詩。
3.嘗試寫兒童詩。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么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為例,告訴學生什么是兒童詩?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啟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為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啟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為憑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群》。《田園-收獲=大地睡了》為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2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盡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畫面!弊x《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3.拓展延伸。寫寫自己童年的夢想與童年趣事。遺憾:有些同學還是沒有讀出詩的意境來,還要加強朗讀。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薄秲和妰墒住分弧段蚁搿泛喍痰恼Z言符合學生朗讀口味,生動的畫面迎合學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啟迪。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告訴老師: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覺得最美的愿望,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把小手安在桃樹上,比放感覺更輕,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用了擬人,仿佛看到小手牽著陽光的手;有的說“悠”看出悠閑地蕩著秋千,一邊還唱著春天的歌。在講到藍天是我的課堂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課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學生聯系詩歌,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他們說小鳥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課桌,太陽是我的老師……帶著豐富的想象,感受著優美的語言文字,然后讓學生用自己語言朗讀,他們的情緒被激發,情感被點燃,讀著聽著,簡直是美的享受。
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學著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最后,他們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風箏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風兒一起閑聊, 聽昆蟲奇妙的音樂會,
和小鳥一起歌唱。 聽小鳥在枝頭動聽歌唱。
晃啊,晃—— 聽啊,聽——
嘗嘗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頭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裝在大樹上,
飽嘗露水的甘甜, 看小鳥如何飛翔,
欣賞花兒的綻放。 瞧落葉美麗的舞蹈。
蕩啊,蕩——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賞大自然的奧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帶著自己的疑問, 聞荷花清香,
牽著自己的夢想。 嗅熏衣草幽芳。
沖啊,沖—— 采啊,采——
沖上太空探究奧妙。 抱著甜蜜回家鄉。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裝在竹葉身上, 裝在大樹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傾聽大樹的訴說,
唱出沙沙的歌聲。 數著年輪的增長。
盼啊,盼—— 聽啊,聽——
沐著日光快樂成長。 樹桿是我的老師。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詩歌教學課堂就是學生快樂的天地,更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它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走進自信的大門,領略美麗的風景。
總覺得我們班學生語文基礎差,應變能力比較弱,所以上課時,我總不敢放手,不敢把課堂交給學生,不敢退到引導者的位置。我總扮演著灌輸式教學角色,一口一口地給學生喂食,生怕他們不會吃,吃不飽,消化不好。
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堂語文課下來,不僅自己感覺疲憊,還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他們變得更笨拙,在新鮮事物面前,反應更遲鈍,更讓人揪心。我雖心里明白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時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樣堅決了,開始猶豫動搖了,因為內心里,實在懷疑學生的能力,實在不敢放手,就怕他們學不會。哎,當老師以后,真覺得自己時常在扮演爹媽的角色,想讓學生學會獨立,卻狠不下心來看他們學走路,怕他們跌著疼著,心里有時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擔心自己處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間的關系,浪費了時間,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
輾轉反思之后,我決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寬度,選擇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預習之后,自主探討解答。這篇略讀課文是《兒童詩兩首》,我交代了預習要求以后,準備聆聽他們的發言。
《兒童詩兩首》中,第一首詩是《我想》,這篇課文比較簡單,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我懷揣著這樣的想法聆聽學生的發言。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的反應積極熱烈,而且理解到位。當我拋出“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時,學生的發言更加積極到位,各抒己見,有理有據。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畫》,該標題下有三個小標題,是三首獨立的小詩,構成了一篇獨立的詩篇。第一小節的詩目是《街頭》,這首詩必須細讀才能品出味道,我擔心學生們抓不住重點,品不出味道。課堂上,見學生似乎摸不著頭腦,我心里急了,幾乎要把答案公布了。關鍵時刻,我忍住了,因為我看到后排的幾個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趕緊提問,哎呀,真好,他們不僅回答正確,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來是《溪邊》,當我詢問:“為什么人影會碎了?”的時候,鄭偉東居然會回答:“因為魚兒上鉤了!蔽乙宦犨@話,心里高興極了,我沒想到他能這樣機敏。這首詩里,并沒有直接說到“魚兒上鉤”的語句,能這樣回答,說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開始,學生們還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讓他們小組自由討論發言后,再統一匯總上報。這樣的程序以后,學生們的問題少了,原先很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解決且非常明了。剩余的問題,我依然讓學生自主探討解答,效果依然不錯。在他們顯得特別有阻礙的地方,我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悅感,師生均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現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讓他們都成為小詩人
《兒童詩兩首》是這個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濃郁的兒童詩特點。而第二首詩則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時,我簡簡單單讓孩子們走進詩句,化讀為悟,用說表達。做一回真正的小詩人。
詩意開頭,妙趣無窮:
上課,在黑板上板:童年
師:根據這個單元的學習,你對童年有什么體會?
生:童年很美好!可以無憂無慮!
生:童年的時光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跑的遠遠的。
生:童年是一首詩,是一首歌,最動聽的歌!
生:童年,我們人人都要回憶的時光!
……
(文本的學習就是要讓孩子們感悟到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使他們的情感和文本內的情感產生共鳴。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孩子們對于童年的感受已經能用詩意的語言來形容,那么,就如《新課程標準》所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詩意滲透,樂趣無窮:
這兩首詩歌簡短的語言符合學生朗讀口味,生動的畫面也非常迎合學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孩子們更能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啟迪。
首先,我教學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請幾個孩子開火車分別讀“街頭”、“溪邊”和“江上”,然后要孩子們想想如果讓你在腦海里畫畫,你會畫什么呢?
讀完課文,孩子們爭先恐后。
生:我會畫幾個孩子在江邊玩耍,你向我撥水,我也不甘示弱,回撥過去。
生:我會畫幾個光著頭的小孩子“撲通”一聲跳下水,過了好一會兒,露出一個小腦袋,然后甩甩頭發,笑了!
生:我會畫一個孩子坐在溪邊釣魚,然后釣魚竿上停著一只紅蜻蜓。一會兒,魚兒上鉤了,蜻蜓飛走了。讓我想起了《小兒垂釣》。
生:我想著一個孩子坐在路邊,看著《水滸傳》,入迷了,身邊的車水馬龍也沒有注意到。
……
師:那么讓你畫這幅水墨畫,你會畫哪里?
生:我會畫山上,我剛才在讀的時候已經寫好了:山上一棵大樹,野果紅紅誘人,趕忙爬上摘下,擦擦吃下幾口。
生:我畫在果園,聞著新鮮空氣,爬上一棵梨樹,摘下一個鴨梨,狼吞虎咽。主人發現,拍拍屁股逃跑。
生:我會畫海邊:一只小船慢悠悠,船上人兒談笑中。為何這樣歡笑不停?原來船中魚兒游!
生:我會畫校園:一群小孩嬉笑奔跑,轉入花叢不見腦袋。突然鉆出一張笑臉,原來是花兒一起笑了。
生:我還會畫天空,我變成一只小鳥,飛上藍天。
……
在教學《我想》時,也是用這樣的方法,先讓孩子們找出一個想象的詞:安、接、裝、種,然后要他們也變變:你們會變成什么?孩子們也很興奮,一個說將嘴巴裝在樹葉里,一個說讓耳朵插入樹根中。
。ㄖ麅和骷医鸩ㄕf,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寫詩是他們自由天性的表現。詩歌教學應該是輕松的課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喜歡的想象、描畫、朗讀,將自己喜愛的畫面表達出來,讓學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從而體現閱讀理解的個性化。既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又增強其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使他們的言語活動在與情感的同構中得到升華。)
化作詩人,情趣橫生
因為時間不夠,最后的寫詩讓他們回去完成,不過相信有課堂的鋪墊,他們會寫出雖然很幼稚,卻很精彩,充滿童趣的詩歌。
語文課堂就應是學生快樂的天地,就應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就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應讓學生走進自信的大門。語文教學的形式很多,朗讀、復述、背誦、畫圖、表演、制作、討論、寫作、應用等等,采用何種形式,要根據不同內容,因文而異,而且要以功能的最佳發揮為衡量標準。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3
因為這篇是略讀課文,又是由兩篇詩歌組成,所以在教學時我將朗讀作為重點來把握。不斷通過他們一遍一遍的朗讀,自己理解其中的大意再加上這兩組詩的大意不難理解,所以很容易把握。但是在朗讀這方面還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朗讀方式單一,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認為朗讀就是完成任務,而不是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放入詩歌中去體會。令我意外的是:如果有一名學生很認真、繪聲繪色的.讀起來,別的同學就會因此發出陣陣笑聲。在課后我仔細反思了這一情況,認為在之前的朗讀教學中就沒有將孩子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朗讀只是干巴巴的。突然有學生認真讀反而令他們不自在,所以發出笑聲;谶@種原因,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他們創設朗讀的環境,我一直認為環境是能改變一些孩子想法的。首先我就要做個示范作用,在朗讀方面多多練習。在每節課的朗讀中都要矯正他們的“習慣”。
其次,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時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自學,而是某些問題都是由我發出,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顧在理解大意上不透徹。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4
【我的微博】
各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自學課文。如何培養自學能力?本次“導讀”嘗試“作業指導法”,即根據課前“導語”提示指導自行“設計作業”,然后根據“作業”閱讀課文,在“作業”交流過程中檢查閱讀效果。
【課文簡說】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過程】
一、作業導入,比較閱讀
。ㄒ唬“導語”導入,作業設計
【導語】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幢憬。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兒童詩,交流讀后的感受。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著寫首詩。(p39)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交流
。1)第一首詩的作者寫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詩的作者寫了哪幾幅畫?
3、試寫一首兒童詩
(二)比較閱讀
1、讀題思考:什么是兒童詩?一共有四首,怎么是兩首?
兒童詩,兒童寫,為兒童,寫兒童(有童趣)。
2、比較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的生活學習場景。
二、比較朗讀,理解詩歌
根據自行設計的作業讀課文。
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作業2:交流感受
、僬f說《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簡要概括)
[《課練》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幾幅畫(學習生活場景)?
三個學習生活場景:在街頭看書;在溪邊釣魚;在江上游泳
、劾首x詩歌,體會描寫的愿望和場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畫》,詩如畫,敘事生動、形象。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學習《我想》
(1)朗讀詩歌,想象體會“我”的愿望。
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個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
、塾懈星榈睦首x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體說說。
◇春暖花開的時候,坐在綠綠的草地上……◇在陽光下,春風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童年水墨畫》
。1)朗讀詩歌,比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靜靜地在街頭閱讀《水滸傳》。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①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這是《我想》詩中的最后一節,從詩意上看,與第四節詩是緊密相關的。乍看起來,似乎有畫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現實,與前面的詩句有些不和諧,甚至格格不入。實際上,正是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我”是怎樣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當成了現實,一想到要飛向遙遠的地方,自己是快樂了,爸爸媽媽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們商量商量。這更增加了詩的情趣。
②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看“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前一句描寫了讀書的神態,孩子是坐在街頭讀書,書就放在膝蓋上,他(她)似乎很懂得愛護書,翻頁時動作是輕輕的。肯定是書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著。后一句點明了他看的是《水滸傳》,但主要說他看書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的事,對時間的悄然流逝一點也沒有注意到。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
。1)“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3、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五、作業
1、選擇背誦詩歌。
2、寫一首兒童詩。
附課文
9 兒童詩兩首
我 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望啊,望——/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成為柳絮(xù)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會飛啊,飛——/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畫
街 頭
聽不見馬路上車輛喧鬧,哪管它街頭廣播聲高。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溪 邊
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zhuāng)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蜒。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江 上
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shuǎ)。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 可愛 )的花苞 (綠色 )的垂柳
【作者簡介】
高洪波,筆名向川。詩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內蒙古。198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69年應征入伍,任陸軍四十師炮團戰士、排長。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轉業后歷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干過行政工作,編過大型期刊。先后出版過兒童詩集《大象法官》、《鵝鵝鵝》、《吃石頭的鱷魚》、《喊泉的秘密》、《我喜歡你,狐貍》、《種葡萄的狐貍》、《少女和泡泡糖》、《飛龍與神鴿》,散文集《波斯貓》、《文壇走筆》、《高洪波軍旅散文選》、《司馬臺的磚》、《人生趣談》、《為二十一世紀祈禱》、《柳桃花》、《避齋走筆》、《高洪波散文選》,評論集《鵝背馱著的童話——中外兒童文學管窺》、《說給繆斯的情話》等。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段蚁搿帆@全國第一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其中,《我想》這首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和張繼樓的《童年的水墨畫》一起進入了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第九課。
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魯迅文學院七期、北京大學首屆作家班畢業生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創聯絡部主任、《詩刊》主編。作品多次獲獎,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及冰心、陳伯吹、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魯迅文學院七期、北京大學首屆作家班畢業生,F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創作聯絡部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
一行有一行的氣味
【意大利】賈尼·羅大里
不管哪一行,
都有獨特的氣味:
面包鋪里散發著
發酵的面粉和奶油雞蛋香。
當你走過
家具作坊旁,
你會聞到
刨花和新鋸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總散發著
松節油和油漆的香味兒,
鑲玻璃窗的總有
窗用油石灰的氣味兒。
司機的制服上
有汽油味兒,
工人的外衣上
有機器油味兒。
有肉豆蔻味——
那是做糖果的師傅,
有令人愜意的藥香——
那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犁地的農民
有泥土的氣息,
和田野、草地的
清新芬芳。
漁夫身上的氣味,
讓人想到鮮魚和大海。
只有無所事事的人身上
散發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懶惰的闊佬,
不管身上灑多少香水,
孩子們,他發出的氣味
也實在不太好。
[提示]
現在,我們要來讀兩首賈尼·羅大里的詩。說到這個詩人,我就馬上想到了《洋蔥頭歷險記》、《吹牛男爵歷險記》,想到了番茄騎士、櫻桃女伯爵、南瓜大爺、梨教授。他寫的童話有趣,寫的詩也很有趣。
今天要讀的是《一行有一行的氣味》,明天要讀的是《一行有一行的顏色》,你就要猜了,是不是還有“一行有一行的規矩”、“一行有一行的動作”、“一行有一行的語言”?這倒沒有,但行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像賈尼·羅大里去觀察。
我們可以把兩首詩合在一起來讀,因為這兩首詩就像是孿生兄弟,不能分開。這兩首詩里,賈尼·羅大里都先提到了面包,哈哈,他對這一行太熟悉了,因為他爸爸就是一個面包師,看來如果不寫詩,有可能成為一個一流的面包師,行行有狀元啊。
我們就先來讀讀《一行有一行的氣味》,賈尼·羅大里太喜歡勞動者了,恨不得把所有行業的人都寫進他的詩里,面包師、油漆工、木工、司機、工人、廚師、農民、漁夫,而且他能把這些行業的人的“味道”一下子就聞出來,而且覺得這些味道都很好聞,因為這些都是“心怡的味道”。
回家聞聞爸爸媽媽,他們身上是什么味道?
【兒童詩】
山村孩子的畫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童 年
黃國輝
什么時候我還托著腮幫
仰望父親臉上
歲月碾過的道道車轍
冥想著
時光的華麗馬車呼嘯而至
滿載我一個個天真的夢想
什么時候我還趴在母親的膝旁
耳邊的故事像山泉一樣流淌
微風的撫摸是催眠的小曲兒
睡夢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飄蕩
什么時候我還牽著風箏的手
躺倒在綠油油的球場
螞蟻爬上我的鼻頭
跺著腳抱怨我
壓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時候我還盼望著班級的遠足
鍋碗瓢盆是必備的行裝
生一把火期待誘人的飯香
雨點們不期而至結果
只能把它們與歡笑
一起品嘗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5
主備人教學設計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 設計人 吳蔚瑩 章節名稱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10冊第二單元《兒童詩兩首》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锻甑乃嫛芬蕴S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锻甑乃嫛罚瑪z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學習者分析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有感情地朗讀。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5 7 10 13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 第二課時 自由讀詩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生自由朗讀全詩 3 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生個別回答 學生質疑,釋疑。 5 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 3.有感情朗讀。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9 重視朗讀訓練!锻甑乃嫛穭t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3.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交流感悟。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9 鼓勵大膽想象。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8 在習作上加強力度,更好地落實基礎目標。 布置作業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2 板書設計 小手----安------悠 我想 腳丫----接------長 眼睛----裝------望 自己----種------飛 教學回復 教學資源:
一、教學案例
片段: 體會詩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二、相關鏈接
高洪波 筆名向川,1951年生,內蒙古開魯人。有兒童詩集《鵝鵝鵝》《大象法官》《飛龍與神鴿》《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頭的鱷魚》《種葡萄的狐貍》《我喜歡你,狐貍》。散文集《波斯貓》《文壇走筆》《人生趣談》《司馬臺的磚》《高洪波散文選》《高洪波軍旅散文選》。評論集《說給繆斯的情話》。詩歌《我想》獲全國第一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散文集《悄悄話》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寫兒童生活的幾首兒童詩:
山村孩子的畫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黃國輝
什么時候我還托著腮幫
仰望父親臉上
歲月碾過的道道車轍
冥想著
時光的華麗馬車呼嘯而至
滿載我一個個天真的夢想
什么時候我還趴在母親的膝旁
耳邊的故事像山泉一樣流淌
微風的撫摸是催眠的小曲兒
睡夢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飄蕩
什么時候我還牽著風箏的手
躺倒在綠油油的球場
螞蟻爬上我的鼻頭
跺著腳抱怨我
壓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時候我還盼望著班級的遠足
鍋碗瓢盆是必備的行裝
生一把火期待誘人的飯香
雨點們不期而至結果
只能把它們與歡笑
一起品嘗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6
《兒童詩兩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兩首兒童詩組成!段蚁搿穼懥艘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 的`想象力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畫》通過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此文時,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如,讀《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讀《童年的水墨畫》時,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樣學生更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學完這兩首詩后,再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理解這兩首詩歌有什么不同,使他們進一步感悟兒童詩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試著仿寫兒童詩。
整節課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說。由于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后,讓孩子們說出他們的感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要他們仿寫詩歌時,大多數都寫得較好,想象力豐富,充滿了童趣。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7
姓名 張宏穎 任教年級:五年三班 學科:語文 時間 20110315
課題:9、兒童詩兩首(略) 課時: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學習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兒童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學 生 活 動 預 設: 教 師 活 動 預 設 一、自學目標及重難點。(2分鐘) 二、挑戰自我。 1、初讀這兩首詩,做到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書。 2、再讀一遍,爭取做到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可重讀,知道讀流利為止。 3、組內欣賞讀。選組內讀的最好的同學做示范,其他成員可以模仿的,也可以按自己的感受讀。 三、我能做到。 1、寫感受。 默讀這兩首兒童詩,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組內交流感受,二次批注。 3、讀感受。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詩,準備誦讀比拼。 4、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四、老師分工。 每組選一首喜歡的詩歌進行練習。 五、準備匯報。 1、為什么喜歡這首詩?(根據詩的內容及感受交流。) 2、組內分工。注:組長分工時要征求組員的意見。 3、組內準備誦讀比拼。 要求:聲音響亮而不是大聲嚷;站姿大方而不能太隨意。一定要做到入情入境。 六、拓展作業。 1、搜集兒童詩讀一讀。(明天語文課課首三分鐘展示。) 2、小練筆。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一、導入。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下面我們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完成這節語文課。 二、學習目標。 重點巡視孩子們對目標標記的質疑。 三、自學輔差。 1、挑戰自我環節。 (1)針對各小組學生情況進行指導,特別是對重點詩句的誦讀指導。 (2)、組內欣賞讀時引導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2、我能做到環節。 點撥策略:1、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2、引導感受讀。 (1)按小組配樂讀。 (2)閉眼聽讀。 四、鑒賞寫法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六、總結全文。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8
在本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們有趣的表演,傾聽學生們大聲的朗讀,我感受到了學生們由衷的喜悅。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力、釋放智力的平臺,充分發揮了自主參與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快樂中學習。我對以下兩點感到滿意:
首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深入教材,勇于創新,為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表達創造了寬松的環境。如果你是一個小英雄,你會對你的父母說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給予引導和引導,使學生積極進取,積極參與,發揮想象力。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造了一種情境,讓學生成為活動和表演的伙伴,完全拋棄了“教師的尊嚴”。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師生平等對話。在枝繁葉茂的《梧桐,一個的童話》中,我意識到要讓學生變得積極和個性,我們必須從學生為主體開始,在課堂上為他們種植一棵綠葉茂盛的梧桐樹,為他們創造一個愛的花園,并在課堂上實現“我喜歡學習”。
同時,它也讓我感覺到情境教學對學生來說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在培養情感、啟發思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
值得思考的是,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發揮創造力和主動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9
《新課程標準》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兒童詩兩首》之一《我想》簡短的語言貼合學生朗讀口味,生動的畫面迎合學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啟迪。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告訴教師: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覺得最美的.愿望,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把小手安在桃樹上,比放感覺更輕,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用了擬人,仿佛看到小手牽著陽光的手;有的說“悠”看出悠閑地蕩著秋千,一邊還唱著春天的歌。在講到藍天是我的課堂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課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學生聯系詩歌,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歡樂中,他們說小鳥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課桌,太陽是我的教師……帶著豐富的想象,感受著優美的語言文字,然后讓學生用自己語言朗讀,他們的情緒被激發,情感被點燃,讀著聽著,簡直是美的享受。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0
本課由《我想》和《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濃郁的兒童詩特點。而第二首詩則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教學這課時,本課知識點為:
1、借助拼音或工具書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汲”,掌握詞語“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想象,感受兒童豐富想象力,嘗試著寫寫兒童詩。
詩的教學,特別是現代詩的教學,我覺得還是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說。由于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后,讓他們說時,個個都有話可說,連平時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堅堅也不停地舉手發言,還勇敢地站起來示范朗讀。看著他們高舉的小手,聯想平日有些課堂的沉悶,看來,問題還是出現在老師如何有效地引導這里。只有當孩子們喜歡時,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課堂!有些孩子在下課后興致勃勃地拿著他剛改寫好的詩,迫不及待地念給我聽,看著他那認真的模樣,真是欣慰!此課不足之處在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好,過多的讓學生說,沒有很好地體現出老師的調控引導作用,但反過來想,如果孩子們熱情高漲還不讓說的話,不知又會產生怎么樣的效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筆者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個性篇章。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1
《兒童圓舞曲》原是由萬卯義、王連鎖作詞、王連鎖作曲,教材中的歌詞部分經過改編。萬卯義和王連鎖是一對兒童歌曲的創作搭檔,曾合作寫出了許多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少年兒童歌曲,并多次在全國歌曲大賽中獲獎。
這首歌曲整體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今天在這個班上課時卻學生卻沒有表現出我想象中效果,他們好多人就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尤其是某某男生,總是擾亂課堂秩序,而且他不聽也不讓周圍的同學好好聽,把這這動一動,那個碰一碰,整個一節課業不消停。他一搗亂,我的`整個思路就被他給破壞了,以至于我在最后的兩分鐘之內不知道該干些什么,干脆讓他們坐著,我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他們,對于他們的行為我很生氣。
所以抽空我也決定找這位同學談話,看他能不能意識到他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擾亂了老師和同學們。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2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等,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提問: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覺得最美的愿望,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人感覺春天的陽光是那樣地柔和,那樣地舒服,曬在身上暖洋洋的,與陽光共舞;有的說“長”看出春天萬物生長,草木蔥翠,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講到藍天是我的課堂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課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學生聯系詩歌,發揮想象,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他們說小鳥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課桌,太陽是我的老師……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主要方法,然后我讓學生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感受意境,并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的?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有興趣的同學也學著模仿《我想》的寫法創作一首兒童詩。
兒童時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很好地乘著那想象的翅膀,給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間,去放飛他們的理想。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3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本課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不去分析講解,也不用課件演示,只是引導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詩歌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再聯系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交流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閱讀的樂趣。
當學生讀到《我想》時說,“我小時候也有這樣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畫———江上》中的場景時談到,“我也有過這樣的事”,“我種過雞蛋”,“我拔過小貓的胡子”……幾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學生記憶的閘門。他們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看到這種情況,我隨機布置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寫成詩歌。效果還真的很明顯,孩子們的詩歌充滿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4
今天,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愿望,最喜歡哪個畫面,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后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閱讀,這才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兒童詩兩首》,分享童年的快樂。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指名讀,集體正音。
3.自主提問:你想帶什么問題學習這兩首詩?
4.梳理問題:
。1)“我”有哪些愿望?那個愿望最令你神往?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2)《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哪些學習生活場景?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自主學習:
1.默讀思考,勾畫圈點。
2.小組內交流。
3.匯報反饋: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1)自由匯報。
。2)立體交流。
。3)感情朗讀。
4.體會寫法:默讀兩首詩,思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5.拓展延伸:交流欣賞搜集的兒童詩。
6.總結: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希望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的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四、鞏固提高: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有感情地朗讀。
2.仿寫或續寫一首詩。
五、課后學習準備:
1.預習口語交際習作二
2.準備自己童年的照片,詢問自己童年的趣事。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6
一、說教材
本課是閱讀課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個典型的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二、說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三、說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四、說教法
1、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邊讀邊想象,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2、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盡量在學生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
3、重視語言的積累。對這樣語言清新、意境優美的兒童是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喜歡的內容背下來,結合《我想》,讓學生模仿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兒童詩兩首》教案學案設計 篇17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锻甑乃嫛芬蕴S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建議】
1、重視朗讀訓練:
《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量!锻甑乃嫛穭t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2、鼓勵大膽想象,如:
《我想》一詩,學生通過想象一個個心愿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3、借鑒詩歌寫法:
學生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
2、了解《水滸傳》里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拧〈藭r,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啤∈前,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
。ㄉ鷰е鴨栴}自由朗讀詩歌。)
2、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熾S機板書。)
3、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⑵ 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ㄗx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么,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么……)
、恰∠胂蟆拔摇笔窃谠鯓拥那榫跋庐a生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讀。
4、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拧∩杂衫首x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啤∩涣髯约旱陌l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恰∩俅巫杂勺x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⑷ 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拧≈该x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啤∩鷤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恰》纸M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取W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啤⌒蕾p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钡日Z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恰「星槔首x。
4、鑒賞寫法:
⑴ 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啤〗涣鞲形。
⑶ 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 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伞∩鷦庸P習作,教師巡視。
、省〗涣髯髌罚瑤熒狱c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補充資料】
愛之歌
黑塞
〖德國〗
我是一頭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鳥是你,我就是那樹,
太陽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夢。
夜晚,從我入睡的嘴飛出,
一只黃金鳥,飛向你,
歌聲嘹亮,翅膀斑斕,
它對你唱一支愛之歌,
它唱著我給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