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實驗自制陀螺教案(通用2篇)
大班科學實驗自制陀螺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轉轉玩玩》中觀察陀螺旋轉時的圖案與色彩的變化。(包括陀螺轉動的速度、顏色、形狀、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穩定旋轉時技巧,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1)自制抽動陀螺。(2)購買玩具陀螺。(3)捻動的陀螺(4)實物投影儀
2、學具:(1)不同類型的陀螺若干個。(2)制作材料: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及各種色彩的卡紙若干、瓶蓋、廢紙卡等。
活動過程
一、玩玩轉轉,讓陀螺轉起來。
1、教師表演,抽動陀螺、捻動陀螺,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教師提問:這是什么玩具?(陀螺)。請問小朋友還見過什么樣的陀螺,提醒幼兒思考與現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讓幼兒自由轉動,并進行觀察。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分組進行探索、觀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2)怎樣才能使陀螺穩穩的上時間的轉動呢?教師可采取讓每個幼兒拿一個陀螺,來轉一轉,玩一玩。從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3)幼兒玩轉陀螺,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讓陀螺轉起來的,請表演給大家看。(個別幼兒幼兒表演時動作不規范或轉動效果較差,這種情況教師要給個別指導。如:教師示范,要把陀螺捏緊,穩穩的用力一捻,陀螺就會轉動起來。
3、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轉動陀螺的比賽,(相同的陀螺為一組,找出比較認真的幼兒來為本組當評委,進行比賽。)
4、討論,為什么有的陀螺轉動時間長,有的轉動時間短。
5、教師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兒觀察并發表各自的見解:上一下弦陀螺一轉就停,上幾下弦陀螺就轉個不停。
小結:拿穩放平陀螺,平穩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轉穩。陀螺旋轉時間的長短與用力氣大小有關系。用力大,轉的時間久長;相反,有力小,轉的時間就相對短些。
二、轉轉看看、陀螺變變。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來觀察不同顏色的陀螺旋轉后,顏色與圖案的變化。
1、幼兒自由結伴轉動陀螺。
(1)提問:陀螺旋轉之前與旋轉之后有什么變化?
(2)幼兒進行交流,討論在旋轉前和旋轉后有什么變化?談談自己的發現。(轉動后陀螺的顏色與圖案有什么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實物投影儀,觀察陀螺旋轉起來后,顏色在視覺上的變化。
小結:由于陀螺轉動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種顏色有些混合色,小塊的顏色變成了圓形。
三、做做玩玩,觀察不同形狀的陀螺旋轉后,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
1、組織幼兒制作不同形狀的陀螺。
(1)選擇適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邊長2厘米的卡紙,火柴棒等。
2、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找準插孔,將火柴棒磷頭朝下安裝。引導幼兒進行裝飾陀螺。
3、轉轉看看,讓幼兒發現陀螺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
(1)幼兒自由自由轉動陀螺。
(2)提問:陀螺旋轉后看上去有什么變化?
(3)幼兒自行討論交流。(略)
4、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實物投影儀,來觀察不同形狀的陀螺轉起來后,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并引導幼兒概括:由于陀螺轉動的非常快,所以,無論是什么形狀,轉動起來后我們看上去都是圓形的。
活動延伸
幼兒玩自制陀螺,進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種變化。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欲望,使他們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這一大班科學活動,孩子們一直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中是因為整個活動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戰性,它激發了幼兒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孩子們一直表現出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科學實驗自制陀螺教案 篇2
材料準備:
廢舊光盤、水彩筆、各種顏色的即時貼
活動目標
1、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制作方法:
用各種即時貼裝飾光盤,然后將粗細適中的水彩筆從光盤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實驗操作:
讓幼兒用力擰轉陀螺,然后放手,讓陀螺旋轉,看誰的陀螺旋轉時間最長。
教師指導建議':
●指導幼兒分別用水彩筆的兩頭做支點,觀察旋轉速度和時間的不同。
●觀察陀螺旋轉速度不同時,光盤上即時貼顏色的變化。
●調整支點距離地面的距離,觀察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變化。
●指導幼兒用不同的力度旋轉陀螺,觀察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
拓展與替代:
◆可使用卡紙、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中任意兩種顏色裝飾陀螺,進行三原色實驗。
◆讓幼兒在生活中玩各種各樣的陀螺。
科學小知識
陀螺是中國古老的兒童玩具,是在地上轉的回轉體。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它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做錐形運動。要讓陀螺立起來,必須不斷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幫助,陀螺很快就會倒下來,因為陀螺的支,占、太小,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陀螺轉動的時間長短與支點距離地面的遠近、旋轉時的用力大小、支點與地面接觸面積和摩擦力有關。
由于是學前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經比較強了,做這次的手工對他們來說并不難。所以,選材和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我處理得比較恰當,在每一個步驟中讓先完成的幼兒重做和幫助別的幼兒,使整節課堂能維持課堂紀律和保證教學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但因為并非每個幼兒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還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然而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了一些問題:第一,需要幫助的幼兒占大多數,他們太依賴教師的幫忙。這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去折。第二,因為時間的關系,指導到后面的學生時由原先的教方法讓他折變成了一邊說一邊幫他做。這樣這個幼兒就缺失了動手的機會,是不利于幼兒的自我動手能力發展的。今后再上手工課時我一定會注意這樣的問題,盡量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