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在哪里》小班教案(精選3篇)
《水果在哪里》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水果不同的生長方式。
2。激發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重點難點
用語言描述水果的生長方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電子資源,實物水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水果,讓幼兒認識,并請幼兒猜測一些常見的水果長在哪里
1、蘋果是長在哪里的?
2、西瓜是長在哪里的?
3、菠蘿是長在哪里的?
二、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并說出這些水果的生長方式
1、香蕉是長在哪里的?是怎樣長在樹上的?(一串串地長在一起)
2、有的水果是一顆顆地掛在樹枝上,有點水果是一串串的長在樹上,還有的水果是長在地上的。(教師總結水果的生長方式)
三、請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和身邊的`同伴說一說水果的生長方式
1、看看書上還有哪些水果?
2、它們是長在哪里的?
四、教師用拍手打節奏的方式和幼兒玩關于“水果長哪里”的問答游戲
1、蘋果蘋果長哪里?
2、蘋果蘋果掛樹上。
3、西瓜西瓜長哪里?
4、西瓜西瓜趴地上。
五、活動延伸
學習單《水果的家》,請幼兒回家后完成。
《水果在哪里》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參加游戲。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設置一個家的場景。白兔和黑兔的頭飾。
2、實物水果。
3、《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我們要到兔阿姨家去做客,做客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看課件: 兔阿姨出遠門回來了,給兔寶寶帶來許多水果,看一看,說一說有哪些水果。
2、 看課件,(教師將水果藏在桌子上、椅子下、籃子里和籃子外)
師:兔阿姨把許多水果都藏在家里了,請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訴大家在哪里找到的。
3、繼續看課件,我們再到另外的房間找一找,有沒有藏著的水果了。
4、操作,完成幼兒用書上的作業。
按要求幼兒來藏水果。
三、結束部分
游戲:捉迷藏。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扮黑兔,一組幼兒扮白兔。先請黑兔藏水果,白兔找水果,第二次游戲時交換角色。
《水果在哪里》小班教案 篇3
數學活動《水果在哪里》是利用水果擺放的不同位置讓孩子感受上、下、里、外這些空間方位。對于小班孩子他們已經對方位有所意識,但是在實踐活動中取物、或者擺放物體時會有點差錯。因此,借助于事物水果以及為小明送水果是孩子進一步感知空間方位。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以游戲形式導入,激發孩子的興趣。活動開始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都在尋找水果藏在哪里。我在擺放水果時把較大的木瓜放在椅子底下,把橘子放在鋼琴上面。因為孩子對這兩個方位比較熟悉,所以此這兩個水果都是放在比較顯眼的地方。在把水果放在xx里面和外面時,我拿了一個托盤,在托盤的里面放了幾個桂圓,托盤的外面放了幾個小橘子。因為我們平時吃點心時會提醒孩子把垃圾放到托盤里面,不要放在托盤外面。我借助這個孩子平時接觸過的東西,讓孩子感覺里面與外面的區別。但我覺得僅僅用托盤讓孩子感受里外還不夠,我又拿了一個智力盒,在智力盒里面放了一個蘋果。
尋找水果的游戲開始了,孩子們都睜大眼睛尋找水果藏在哪里,一個個水果被找出來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準確的說出方位詞。最后還有一個蘋果沒有被找到,蘋果藏在哪里了呢?終于有個小朋友找到了,并說出了水果的位置:蘋果藏在盒子里面。
在孩子全部找到水果以后,我又把水果換了地方,請幾個平時不怎么主動的孩子回答。對于小班的孩子主動舉手回答的并不多,就幾個。但是其他不舉手的并不是說他們不會,其實很多孩子是會的。就像我們班的嘟嘟,她上課會注意聽講,但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可是當喊她回答問題以后并給與肯定,她會很開心。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會很積極。
在第三環節,我利用已有的操作材料:水果貼紙和幼兒畫冊。讓孩子在“送”水果的過程中去鞏固對方位的認識。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小明的家和水果。水果一共有四種。在備課時,當我看到一共有四種水果時我有些擔心,對于小班幼兒它能夠認識四種水果,但是他能記住四種水果擺放的位置嗎?在經過大家討論后,我們先給孩子提出要求,并對要求進行多次強調,在孩子操作時再次強調要求。如果還有孩子放錯了,就請他說一說他的水果所放的位置,以此檢查孩子是否對方位有所認識。于是在課上我注意讓孩子多次強調、記憶水果的位置。并在孩子操作的注意強調。孩子的操作結果讓我高興,因為只有幾個孩子貼錯了,但已經能辨認方位。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了,不要小瞧了孩子,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給孩子一個跳一跳的機會,你便會發現孩子其實是能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