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通用5篇)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貨幣的兌換,掌握求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確地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2.經歷貨幣兌換的計算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嘗試、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按照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在不同的情況下,積、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課件出示:美國小朋友瑪麗給笑笑寄來一本6.70美元的故事書。
師:你能提出哪些你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從學生的問題中提取出:6.70美元相當于多少元人民幣?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兌換外幣(板書:人民幣兌換)。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了解兌換比率。
師:錢幣的兌換不是個人想怎么換就怎么換的,中國人民銀行會根據世界各國貨幣的需求,每天公布一個外匯牌價。大家都必須按照這個牌價來兌換外幣。
(1)課件出示中國銀行
20__年10月某一天的國際貨幣匯率表。
(2)讓學生獨立閱讀,然后互相交流:從這個表里獲得了哪些信息?
2.美元兌換人民幣。
師:下面我們就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上面兌換人民幣的問題:6.70美元相當于多少元人民幣?
學生列式計算:6.31×6.7=42.277(元)。
小組討論問題:為什么這樣列式?積有幾位小數?應該保留幾位小數?
6.31×6.7=42.277≈42.28(元)
小結:因為兌換比率顯示,1美元能兌換6.31元人民幣,那么6.70美元就是6.70個6.31,所以用乘法計算;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求出積的精確值后,一般運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
3.人民幣兌換美元。
師:我們學會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反過來用人民幣兌換美元,你們會兌換嗎?
課件出示問題:媽媽用600元人民幣可兌換多少美元?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解決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方法。
(2)學生匯報:600÷6.31≈95.09(美元)。
(3)師生對比兩道題的過程和結果,總結求積或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小結:積取近似值要先精確計算,再根據題目要求或實際情況取近似數;人民幣兌換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商取近似值時,要比根據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4.人民幣兌換港幣、歐元、新元。
課件出示問題:5000元人民幣能兌換多少港元?歐元呢?新元呢?
(1)學生獨立完成。
5000÷0.81≈6172.84(港元)
5000÷8.19≈610.50(歐元)
5000÷5.11≈978.47(新元)
(2)學生互相說一說兌換方法,找到兌換其他貨幣的規律,以便能達到兌換任意貨幣的目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1題。
思考:港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和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一樣嗎?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拓展提升
100日元兌換人民幣7.89元,1歐元兌換人民幣8.19元,100歐元能兌換成多少日元?
100×8.19=819(元)
7.89÷100=0.0789(元)
819÷0.0789≈10380.23(日元)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七、作業布置
教材第13~14頁“練一練”第3、4題。
復習舊知,指向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
學生嘗試練習。
板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 篇2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多邊形的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習了面積與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有關知識,初步感受了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計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即用面積單位去度量一個圖形的面積。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展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與組成圖形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問題。
備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1課時)→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認識底和高(1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能畫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多邊形的面積
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三角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1課時)→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數方格及割補法在圖形面積探索中的應用。
2.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活動,體驗圖形形狀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利用割補、轉化等方法探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在具體的操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探索問題的體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能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 篇3
設計說明
小數除法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有內在的聯系,因此,把整數除法與相應的小數除法對比復習,使學生在比較兩者計算方法的聯系和區別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復習解決問題時,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根據數量關系,綜合運用小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問題回顧,知識再現
1.交代復習內容,引導學生瀏覽教材的相關內容,梳理學過的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小數除法。(師板書課題:小數除法)
引導學生回顧下列內容: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4)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引導學生先瀏覽教材,梳理知識,再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
⊙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117÷36= 1.69÷26=
(2)師找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師強調以上兩道題的做法。
(4)課件出示:56.28÷0.67=
(5)學生獨立計算。找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回顧小數除法的知識,在總結的過程中,既梳理了小數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綜合練習,深化應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數,循環節是( ),保留三位小數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 篇4
一、創設知識遷移情景,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呈現知識遷移情景。
(1)師:這里有一張醫生給數學病人開的處方,不知藥用對了沒有,請各位小醫生給以指導。
(2)出示(小黑板)
病癥 藥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點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前提是計數單位相同。
3、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師:同學們,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由于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那么,異分母加減法呢?(揭示課題)
(2)師:看到課題你想學到那些知識?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指導自學,合作交流。
(1)告訴學生按照讀想劃的過程自學課本內容,并給學生提綱自學提綱供參考(小黑板出示)。
(2)小組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匯報交流,獲取新知。
(1)小組匯報,得出結論。
(2)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合作討論,引導小結,并看書驗證)。
(3)形式質疑。
三、精心設練,創新思維。
1、巧設訓練,鞏固新知。
(1)師:下面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數學樂園去游玩。進入樂園后,以小組學習為主,喜歡玩什么就玩什么,玩開心點哦。
課件出示:
數 學 樂 園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宮: 計算園:
請你把 - 的計算過程用學具表示出來? + - +
(2)反饋信息,匯報收獲。
(3)由計算園的收獲,強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強調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板書相關內容)。
(4)師:同學們學的不錯,敢接受挑戰嗎?(舉手搶答)
師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維。
師:下面我們利用學到的本領,探究這幾道題的聰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課件出示:
+ = + = 討論:(1)它們的加法有什么特點
+ = + = ( 2)它們的和有什么特點?
+= + = (3)從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匯報交流,得出結論,并驗證。
四、全課總結(小組交流研討、匯報)。
師:1.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 篇5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促使學生對這些分數逐步歸納內化,從而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它們的意義及特點。本節課教學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分餅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估一估的猜測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涂一涂、畫一畫,體驗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產生過程,并輔以教具演示及課件動態演示,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建立表象,抽象出數學概念。
2.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分餅方法,充分體驗分餅策略的多樣化,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了解假分數、帶分數和1的關系,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思維,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分組進行分餅活動,從課前預設到學生應會通過預習及課上其他組同學的匯報感受不同的分餅方法及相應分數的產生,實際上還是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使學生的體驗更真切、豐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彩色筆、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
師: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唐僧師徒四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預設生1:我最喜歡豬八戒,因為他呆頭呆腦,十分可愛。
生2:我最喜歡沙僧,因為他很實在。
生3: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領大,能降妖除魔。
生4:我最喜歡唐僧,因為他是師傅。
師: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他們自己解決的,有些是觀世音菩薩幫他們解決的。今天,咱們也來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有關“分餅”的問題。(板書課題:分餅)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創設一個接近學生喜好的動畫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唐僧師徒解決“分餅”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緊扣主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餅,質疑。
唐僧遇到的問題:唐僧有8張一樣大的餅(課件出示8張餅和唐僧的頭像),平均分給師徒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呢?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學生列式,課件出示算式)
師:沙僧也遇到一個問題,把1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課件出示1張餅和沙僧的頭像)
預設生: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折疊再折疊,每人分得1份。(課件演示動畫,呈現把1張餅切成大小一樣的4份,每人1份)
師:現在豬八戒遇到了一個難題:把5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請同學們幫豬八戒想一想。(課件出示5張餅和豬八戒的頭像)
2.探究5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的方法。
(1)估一估。
每人分到多少張餅?
(2)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分餅的方法。
以圓片代替餅,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剪一剪,分一分。
(3)匯報結果。
老師請一些小組的同學上臺演示,邊做邊說。(實物投影展示)
方法一: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每人分到張,按照這樣的方法,再分第2張餅,第3張餅,第4張餅,第5張餅。最后每人分到5個張,即張。
方法二:把5張餅重疊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張餅的,就是張。
方法三:先分4張餅,每人1張,再分剩下的1張餅,把剩下的這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即分到張,合在一起是1張又張。
(4)質疑。
師:從圖上看,每人分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這可不是1張餅的,而是5張餅的;也就是說,的整體“1”是5張餅,不是1張餅。5張餅的等于1張餅的,所以,5張餅的也是張餅。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動,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演示不同的方法,經歷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
3.明確帶分數的讀寫法。
(1)帶分數的寫法。
師:1張又張,用分數怎么表示呢?
師演示其寫法:先寫整數1,表示1張餅,再緊挨著整數寫分數,分數線要與整數中間對齊,表示張餅。可以寫作:1。
(2)帶分數的讀法。
讀作:一又四分之一。
4.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師:(指著兩組圓片)這兩組圓片分得一樣多嗎?這個分數有什么特點?1與呢?這兩個分數相等嗎?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交流,師點出分數的名稱。
生1:的分子小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真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真分數?舉例)
生2:的分子大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假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假分數?舉例)
生3:1是整數加真分數。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帶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帶分數?舉例)
5.探究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特點,明確真分數、假分數和1的關系。
師:下列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請將它們填在相應的方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