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2
6.解決問題(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雙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正確解答。
2. 過程與方法: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會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口算。
2. 張燕家養三頭奶牛,每一天產奶31.5千克,每頭奶牛每天產奶多少千克?
二、 新授課
1. 教學教科書第32頁例題11.
出示例題11:張燕家養了3頭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
(1) 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提問:“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上周實際是告訴我們“7天”這個隱藏的條件)
能一步算出每頭奶牛每一天的產奶量嗎?(不能)那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解答過程
第一種:先算1頭奶牛一周的產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
列出綜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頭奶牛一天產奶10.5千克
提問: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連除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第二種:先算3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
31.5÷3=10(千克)
列出綜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頭奶牛一天產奶10.5千克。
(3) 小結:分析應用題意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系,再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 練習:完成教科書第32頁的做一做。
(1)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 根據小明的提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費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6.25÷4=9.0625(元)=9.06元
(因為付錢時,一種情況付到角,另一種情況付到分,由于本題水的單價是2.50元,所以本題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
提問: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應該這樣計算?(和整數運算順序一樣,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3) 根據小紅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噸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費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噸)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7.解決問題(2)
數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進一法”或“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
2. 過程與方法:根據實際情況,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采用“進一法”或“去尾法”的取商近似值,感受這些方法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