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9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發布時間:2023-11-20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9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列”與“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行、第幾列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能力,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會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導入: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級上課的情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咱們就去五年級某班看一看。看,這是張亮所在班級的學生,多整齊!你能告訴老師張亮的位置嗎?

  (出示教材第19頁情境圖中張亮那一列同學的座位)

  學生可能說:第3個、從前面數第3個、從后面數第3個等。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確定一個人的位置只要清數方向和第幾個就行了。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板書課題: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二、互動新授

  (一)明確行、列的意義

  1、師引導: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亂,同學們所說的“排”,在數學上豎排叫“列”,橫排叫“行”。(板書:列行)

  并明確:數“列”的時候習慣上從左往右數,依次為第1列、第2列……數“行”的時候習慣上從前往后數,依次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頁情境圖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順序寫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說明:通常情況下,描述物體位置時先說列,再說行。

  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描述張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導:你能用剛學習的知識描述一下其他同學的位置嗎?(舉例王艷、趙雪,周明的位置等)

  讓學生隨便指圖上一人,同桌互相說一說他的位置。(學生練習)

  (二)認識數對

  1、引導:表示位置我們還可以用“數對”來表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用數對確定位置。張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數對(2,3)表示。

  2、質疑:根據描述的習慣,你認為括號里這兩個數各表示什么?

  (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強調并讓學生明確數對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三)用數對表示位置,根據數對確定位置

  1、讓學生用數對分別表示圖中其他同學的位置。(王艷、趙雪等)

  學生回答:王艷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3,4),趙雪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4,3)。

  2、討論我們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不要把列和行弄顛倒了。)

  (四)應用知識

  1、先說一說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讓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學生回答,加強數對練習。

  2、你能用數對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鄰居的位置嗎?說一說,并思考有什么發現。

  (1)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并討論。

  (2)師引導:前后鄰居數對的第一個數與自己相同,左右鄰居數對的第二個數與自己相同。

  3、做游戲:教師說數對,學生根據數對找出相應的同學。

  4、找數對:大家來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對。

  學生自由發言,指名學生說一說,如找座位,找樓座等。

  三、鞏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1:我學會了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數對中第一個數表示列,第二個數表示行。

  師:除了以上兩位同學所說的之外,在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時還要注意,列是從左往右數,行是從前往后數。

  五、作業:教材第21頁練習五第1、2題。

  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豎排一列左一右

  橫排一行前一后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方格紙上數對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物體的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教學難點:正確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具準備

  師:多媒體。生: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復習:上節課咱們學習了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誰來說一說數對中的第一個數字表示什么,第二個數字表示什么?

  (數對中的第一個數字表示“列”,第二個數字表示“行”。)

  2、導入:(出示如下示意圖)那么,今天我們繼續來學可數對的知識,先來看下面的示意圖,你們能用數對分別表示出各場館的位置嗎?

  引導學生用數對分別表示出各場館所在的位置。

  指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么確定它們的位置的。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頁“動物園示意圖”。

  (1)引導學生觀察圖,并比較它和剛才的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提出問題: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縱向排列的數字表示行,從下往上數;橫向排列的數字表示列,從左往右數。圖上的數字表明行和列的起點均為O。

  (3)引導學生觀察這幅方格圖,問:你能用數對表示出大門的位置嗎?

  指生回答:大門(3,0)。

  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其他場館的位置。

  小組互相交流、探討,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集體訂正,并用多媒體出示各場館的位置:

  大象館(1,4)、猴山(2,2)、大門(3,0)、熊貓館(3,5)、海洋館(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標出各個場館的位置的。

  引導學生回答:飛禽館(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館是(1,3)在第1列第3行,獅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

  3、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分別觀察飛禽館、大象館以及猩猩館和獅虎山在圖中的位置,并表示它們位置的數對。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大象館和飛禽館在同一列,它們的數對第一個數相同;猩猩館和獅虎山在同一行,它們的數對第二個數相同。

  師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2)質疑:如果用(某,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里嗎?

  小組交流,并指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由于字母表示的數不確定,所以這樣的數對只能確定這個場館在哪一條橫線上,但不能確定這個場館的具體位置,使學生明確必須要有兩個數才能確定一個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數對。

  用數對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你能舉出例子嗎?

  小組討論交流,如: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十字繡、圍棋棋盤等。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說一說你是怎么確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2題。

  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1:我學會了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五、作業:P21~22練習五第3、4、6題。

  板書設計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熊貓館(3,5)海洋館(6,4)

  猴山(2,2)大象館(1,4)大門(3,0)

  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經歷探索三角形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推理和概括能力,滲透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3、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每小組各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每小組各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紙模型;一條紅領巾;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發現規律

  1、游戲導入:用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在每個圖形上折一次,使折痕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先思考或討論有幾種折法,再開始折,并用彩色筆畫出折痕。

  2、小組學生代表上臺匯報操作結果。

  3、師根據匯報有選擇地在黑板上貼出以下四種折法:

  4、引出課題。

  師:看來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很樂意表現自己,老師真為你們而高興。如果我們從桌子上任意取一個三角形,(師拿起任意一個三角形模型)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研究的內容。

  二、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玩游戲,小組內交流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戲,想不想再繼續玩?(想)好,現在我們再來玩一個。請聽好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學具,從中找出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了什么?同時在拼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A、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圖形?

  B、拼成圖形的面積你會算嗎?

  C、拼成的圖形與原來每一個三角形有什么聯系?(學生在小組里動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問題)

  2、學生代表上臺演示匯報(2名學生,1人匯報,1人演示)(生1邊演示)生2邊匯報:我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每一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哦!原來是這樣!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請把掌聲送給剛才這兩位小老師。

  師:剛才這個小組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來拼組的。你們還有其他新的發現嗎?

  (點用直角三角形拼組的小組代表匯報)(學生匯報的過程略)

  師:匯報得真好!還有嗎?

  (點用直角三角形拼組的小組代表匯報)(學生匯報的過程略)

  (注明:每一種拼組學生匯報后都貼在黑板上。在老師小結時,故意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拿掉,并用畫虛線表示。)

  3、根據學生的匯報,老師小結。

  師:看來不管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只要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大家都說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追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面積是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任意拿起一個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紙板,讓學生對比進行引導)

  銷售匯報: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須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時才對。

  同學們現在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大家拼圖形的過程。

  老師板書:

  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板書)

  師:看來,我們通過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樣求一個三角形的面積了。那誰來說一說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老師板書)

  師追問:同學們,老師有點不明白,為什么寫這個公式時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為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2”。(學生加深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后,讓學生齊讀公式)師:同學們,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板書)

  4、介紹數學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動手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請看屏幕。(多媒體出示P85頁的數學知識)

  師:同學們,我國古代數學家固然偉大。但是,老師覺得你們更了不起!他們年紀很大了才發現的,而咱們年紀輕輕的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來,把熱烈的掌聲送給咱們自己!(響起掌聲)好,接下來我們是不是更有信心繼續展示自我?(是)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現在我們就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好嗎?(好)

  1、

  計算生活中的三角形的面積(1)計算紅領巾的面積

  師:老師這里有一條紅領巾,(舉起實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積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生:需要三角形的底和高。(課件出示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學生練習后講評訂正)(2)計算三角形標志牌的面積

  師:我們經常見到類似以下標志的標志牌(課件出示,注明:“4.8分米”是邊提問邊出示),你知道這個標志牌的面積嗎?誰口算一下。

  生:3×4÷2=6(平方分米)

  師:都是這樣做的嗎?為什么不用3×2.5÷2呢?

  生:因為2.5分米不是3分米對應的高。

  師:如果與2.5分米對應的底邊是4.8分米(課件出示)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2.5×4.8÷2

  師:通過這道題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們要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必須找準相對應的底和高,才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

  (3)認識道路交通警示標志。

  師:請看屏幕。(多媒體出示)

  師:你們認識這些交通警告標志嗎?

  (學生回答后,老師邊小結,課件邊出示板書)

  向右急轉彎

  注意危險

  減速慢行

  注意行人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門口到人民路口這段路,在放學時經常出現交通混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交警大隊準備用鐵皮制作其中兩塊這樣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鐵皮嗎?(課件同時出示標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數據的圖形)

  (學生練習后講評訂正,訂正時主要關注”用簡便方法解答”的小結。)

  (4)畫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積極,小精靈也給大家帶來了問題,請大家看屏幕(課件出示)

  師:上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你還能畫出和它們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

  (學生打開書87頁,在書中畫一畫,完成第6題)

  師:你畫出了幾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你能畫出多少個這樣的三角形?

  生:無數個

  師:通過畫這樣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與形狀無關。

  四、課堂小結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你覺得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應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小數除法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有內在的聯系,因此,把整數除法與相應的小數除法對比復習,使學生在比較兩者計算方法的聯系和區別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復習解決問題時,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根據數量關系,綜合運用小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問題回顧,知識再現

  1.交代復習內容,引導學生瀏覽教材的相關內容,梳理學過的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小數除法。(師板書課題:小數除法)

  引導學生回顧下列內容: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4)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引導學生先瀏覽教材,梳理知識,再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

  ⊙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117÷36=   1.69÷26=

  (2)師找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師強調以上兩道題的做法。

  (4)課件出示:56.28÷0.67=

  (5)學生獨立計算。找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回顧小數除法的知識,在總結的過程中,既梳理了小數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綜合練習,深化應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數,循環節是(  ),保留三位小數是(  )。

  2.在○里填上“>”“ 。把二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平均分成3份,另一張平均分成2份,都取這樣的1份,從紙上可以看出> 。

  (有的小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還有用的是畫線段圖。老師根據課堂氣氛和學生匯報的情況,如:語言組織、層次是否清楚等,老師可以給小組以加星以鼓勵。)

  ( 3)觀察比較。

  師:這組和另外一組有相同的情況嗎?你能再舉一些相同的例子嗎?

  師:通過這些例子,你有什么發現?

  生1:可以看出同分母分數,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

  生2:我還看出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反而大。

  師:誰來完整的說一次。

  生:兩個分數比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

  (教師要根據學生多回答并根據情況給相應小組加星,目的是調動學生積極性。)

  2、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多種方法的得到了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今后我們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就不需要畫圖、折紙等方法了,如果遇到分數的分母相同就怎樣比較?分子相同又怎樣比較?

  (適當多讓幾名學生回答。)

  3、練習。

  完成第83頁練一練第一題。

  4、教學例9

  ( 1)出示練習十五第三題中前兩題。要求學生將分數按一定順序排列。

  師:一定順序什么意思?

  生: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

  師:那你能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嗎?

  ( 2)出示例9:、和。

  師:同學們能比較這三個分數都是同分母的分數和三個都是同分子的分數。那么我給你這樣三個分數你會嗎?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會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比較,先讓學生比較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數再教學例9,從而降低了難點,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四、鞏固練習

  1、基本題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一題。

  (2)完成練習十五第二題。

  2、小結。

  師:今天的比賽陽光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但是下面還有好題,落后的小組還有后來者居上的可能喲!

  【設計意圖:適當的總結和鼓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作了較好的評價,學生從教師賞識的話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大的學習挑戰。】

  3、發展題練習

  (1)同樣做十道口算題,東東用了規定時間的,明明用了規定時間的,哪個同學做得快一些?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3)和你會比較大小嗎?

  (老師要給回答好的學生加星,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設計意圖: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固然重要,但是少數的優等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更符合因材施教。)

  五、全課梳理

  師:你這堂課有什么收獲嗎?

  生: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教師也相應給小組總結,評選出的優勝小組。整堂課結束了,往往很多老師課前定好的規則沒有實施而就此結束,其實要上好家常課適當總結一下很必要的,因為要為下一堂課作好準備,這樣學生才更可能信任你,才能更好為下一堂課努力爭取奪到好名次。)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2-4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自主探索除數是兩位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

  3、感受數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學生介紹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師記錄下幾組典型數據。

  (設計意圖:介紹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輕松愉快話題,使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學習。)

  2、讓學生觀察記錄的數據,討論: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關系?得出:一般情況下,電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電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數感,豐富生活經驗,并自然引出節能冰箱。)

  3、教師談話并介紹節能冰箱與普通冰箱每天的耗電量,讓學生計算兩種冰箱每月的耗電量。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冰箱耗電量學生不太熟悉,教師給出每天的耗電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課程資源。)

  二、解決問題

  1、提出第一個問題,學生自己列式并用計算器計算。

  (設計意圖:用計算器計算,滿足學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為下面用豎式計算活動經驗。)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計算結果,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結果。

  (設計意圖: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語言描述計算的結果,讓學生在具體問題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除法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三、豎式計算

  1、教師談話,提出用豎式計算的問題,并板書豎式,提出:0.34有兩位小數,要把除數轉化為整數怎么辦?為什么?

  使學生明白:要把除數0.34轉化成整數34進行計算,要擴大100倍,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25.5也要擴大100倍。

  (設計意圖:試算前的討論,既是已有知識經驗的回顧與遷移,也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及自主建構知識的重要過程。)

  2、學生自主計算,并與計算器計算的結果對比,然后,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設計意圖:在思路的基礎上,自主計算并檢驗,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計算的方法。)

  3、提出“節能冰箱每個月的耗電量夠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列式并用豎式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補充相關問題,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掌握計算方法,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4、提出“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和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討論、了解除數是一位、兩位小數計算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過程是對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整合和理解的過程。)

  5、提出“用自己的話說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教師。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怎樣計算,就是計算方法、歸納的過程。)

  6、提出第二個倍數關系的問題,鼓勵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要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一樣。

  (設計意圖: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給學生開放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列式解決問題的空間,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激發學生探求結果的愿望。)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小數除法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有內在的聯系,因此,把整數除法與相應的小數除法對比復習,使學生在比較兩者計算方法的聯系和區別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復習解決問題時,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根據數量關系,綜合運用小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問題回顧,知識再現

  1.交代復習內容,引導學生瀏覽教材的相關內容,梳理學過的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小數除法。(師板書課題:小數除法)

  引導學生回顧下列內容: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4)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引導學生先瀏覽教材,梳理知識,再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

  ⊙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117÷36=   1.69÷26=

  (2)師找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師強調以上兩道題的做法。

  (4)課件出示:56.28÷0.67=

  (5)學生獨立計算。找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回顧小數除法的知識,在總結的過程中,既梳理了小數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綜合練習,深化應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數,循環節是(  ),保留三位小數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多邊形的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習了面積與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有關知識,初步感受了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計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即用面積單位去度量一個圖形的面積。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展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與組成圖形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問題。

  備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1課時)→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認識底和高(1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能畫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多邊形的面積

  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三角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1課時)→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數方格及割補法在圖形面積探索中的應用。

  2.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活動,體驗圖形形狀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利用割補、轉化等方法探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在具體的操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探索問題的體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能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貨幣的兌換,掌握求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確地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2.經歷貨幣兌換的計算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嘗試、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按照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在不同的情況下,積、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課件出示:美國小朋友瑪麗給笑笑寄來一本6.70美元的故事書。

  師:你能提出哪些你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從學生的問題中提取出:6.70美元相當于多少元人民幣?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兌換外幣(板書:人民幣兌換)。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了解兌換比率。

  師:錢幣的兌換不是個人想怎么換就怎么換的,中國人民銀行會根據世界各國貨幣的需求,每天公布一個外匯牌價。大家都必須按照這個牌價來兌換外幣。

  (1)課件出示中國銀行

  20__年10月某一天的國際貨幣匯率表。

  (2)讓學生獨立閱讀,然后互相交流:從這個表里獲得了哪些信息?

  2.美元兌換人民幣。

  師:下面我們就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上面兌換人民幣的問題:6.70美元相當于多少元人民幣?

  學生列式計算:6.31×6.7=42.277(元)。

  小組討論問題:為什么這樣列式?積有幾位小數?應該保留幾位小數?

  6.31×6.7=42.277≈42.28(元)

  小結:因為兌換比率顯示,1美元能兌換6.31元人民幣,那么6.70美元就是6.70個6.31,所以用乘法計算;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求出積的精確值后,一般運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

  3.人民幣兌換美元。

  師:我們學會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反過來用人民幣兌換美元,你們會兌換嗎?

  課件出示問題:媽媽用600元人民幣可兌換多少美元?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解決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方法。

  (2)學生匯報:600÷6.31≈95.09(美元)。

  (3)師生對比兩道題的過程和結果,總結求積或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小結:積取近似值要先精確計算,再根據題目要求或實際情況取近似數;人民幣兌換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商取近似值時,要比根據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4.人民幣兌換港幣、歐元、新元。

  課件出示問題:5000元人民幣能兌換多少港元?歐元呢?新元呢?

  (1)學生獨立完成。

  5000÷0.81≈6172.84(港元)

  5000÷8.19≈610.50(歐元)

  5000÷5.11≈978.47(新元)

  (2)學生互相說一說兌換方法,找到兌換其他貨幣的規律,以便能達到兌換任意貨幣的目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1題。

  思考:港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和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方法一樣嗎?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拓展提升

  100日元兌換人民幣7.89元,1歐元兌換人民幣8.19元,100歐元能兌換成多少日元?

  100×8.19=819(元)

  7.89÷100=0.0789(元)

  819÷0.0789≈10380.23(日元)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七、作業布置

  教材第13~14頁“練一練”第3、4題。

  復習舊知,指向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

  學生嘗試練習。

  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8

  一、創設知識遷移情景,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呈現知識遷移情景。

  (1)師:這里有一張醫生給數學病人開的處方,不知藥用對了沒有,請各位小醫生給以指導。

  (2)出示(小黑板)

  病癥 藥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點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前提是計數單位相同。

  3、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師:同學們,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由于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那么,異分母加減法呢?(揭示課題)

  (2)師:看到課題你想學到那些知識?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指導自學,合作交流。

  (1)告訴學生按照讀想劃的過程自學課本內容,并給學生提綱自學提綱供參考(小黑板出示)。

  (2)小組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匯報交流,獲取新知。

  (1)小組匯報,得出結論。

  (2)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合作討論,引導小結,并看書驗證)。

  (3)形式質疑。

  三、精心設練,創新思維。

  1、巧設訓練,鞏固新知。

  (1)師:下面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數學樂園去游玩。進入樂園后,以小組學習為主,喜歡玩什么就玩什么,玩開心點哦。

  課件出示:

  數 學 樂 園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宮: 計算園:

  請你把 - 的計算過程用學具表示出來? + - +

  (2)反饋信息,匯報收獲。

  (3)由計算園的收獲,強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強調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板書相關內容)。

  (4)師:同學們學的不錯,敢接受挑戰嗎?(舉手搶答)

  師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維。

  師:下面我們利用學到的本領,探究這幾道題的聰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課件出示:

  + = + = 討論:(1)它們的加法有什么特點

  + = + = ( 2)它們的和有什么特點?

  += + = (3)從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匯報交流,得出結論,并驗證。

  四、全課總結(小組交流研討、匯報)。

  師:1.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促使學生對這些分數逐步歸納內化,從而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它們的意義及特點。本節課教學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分餅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估一估的猜測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涂一涂、畫一畫,體驗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產生過程,并輔以教具演示及課件動態演示,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建立表象,抽象出數學概念。

  2.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分餅方法,充分體驗分餅策略的多樣化,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了解假分數、帶分數和1的關系,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思維,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分組進行分餅活動,從課前預設到學生應會通過預習及課上其他組同學的匯報感受不同的分餅方法及相應分數的產生,實際上還是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使學生的體驗更真切、豐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彩色筆、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

  師: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唐僧師徒四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預設生1:我最喜歡豬八戒,因為他呆頭呆腦,十分可愛。

  生2:我最喜歡沙僧,因為他很實在。

  生3: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領大,能降妖除魔。

  生4:我最喜歡唐僧,因為他是師傅。

  師: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他們自己解決的,有些是觀世音菩薩幫他們解決的。今天,咱們也來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有關“分餅”的問題。(板書課題:分餅)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創設一個接近學生喜好的動畫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唐僧師徒解決“分餅”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緊扣主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餅,質疑。

  唐僧遇到的問題:唐僧有8張一樣大的餅(課件出示8張餅和唐僧的頭像),平均分給師徒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呢?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學生列式,課件出示算式)

  師:沙僧也遇到一個問題,把1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課件出示1張餅和沙僧的頭像)

  預設生: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折疊再折疊,每人分得1份。(課件演示動畫,呈現把1張餅切成大小一樣的4份,每人1份)

  師:現在豬八戒遇到了一個難題:把5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請同學們幫豬八戒想一想。(課件出示5張餅和豬八戒的頭像)

  2.探究5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的方法。

  (1)估一估。

  每人分到多少張餅?

  (2)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分餅的方法。

  以圓片代替餅,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剪一剪,分一分。

  (3)匯報結果。

  老師請一些小組的同學上臺演示,邊做邊說。(實物投影展示)

  方法一: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每人分到張,按照這樣的方法,再分第2張餅,第3張餅,第4張餅,第5張餅。最后每人分到5個張,即張。

  方法二:把5張餅重疊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張餅的,就是張。

  方法三:先分4張餅,每人1張,再分剩下的1張餅,把剩下的這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即分到張,合在一起是1張又張。

  (4)質疑。

  師:從圖上看,每人分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這可不是1張餅的,而是5張餅的;也就是說,的整體“1”是5張餅,不是1張餅。5張餅的等于1張餅的,所以,5張餅的也是張餅。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動,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演示不同的方法,經歷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

  3.明確帶分數的讀寫法。

  (1)帶分數的寫法。

  師:1張又張,用分數怎么表示呢?

  師演示其寫法:先寫整數1,表示1張餅,再緊挨著整數寫分數,分數線要與整數中間對齊,表示張餅。可以寫作:1。

  (2)帶分數的讀法。

  讀作:一又四分之一。

  4.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師:(指著兩組圓片)這兩組圓片分得一樣多嗎?這個分數有什么特點?1與呢?這兩個分數相等嗎?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交流,師點出分數的名稱。

  生1:的分子小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真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真分數?舉例)

  生2:的分子大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假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假分數?舉例)

  生3:1是整數加真分數。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帶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帶分數?舉例)

  5.探究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特點,明確真分數、假分數和1的關系。

  師:下列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請將它們填在相應的方框里。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相遇》教學反思(精選4篇)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66-67頁相遇問題,要求會用線段圖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是會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難點是相遇問題相等關系的抽象,對同時相遇...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課前,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擔心幾點:1、學生能不能理解例題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學生能不能發現積的小數位數就是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3、下午上新課,效果會不會不如早晨?學生會不會有意見?例題出示,提出問題,列式、估算,都沒問...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解決問題(二)【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頁例2以及相關練習。【教學目標】1.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能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2.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 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74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學生回答(略)。五、作業布置練習二十五第2,3,4題。【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5~126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教學目標】1通過對乘法關系的進一步理解,理解倍數、因數的概念,了解倍數和因數之間的關系。...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解決問題(教學片斷)【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頁例1。【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教師提問,在這一題中,是否有你不理解或不了解的詞呢?由于天然氣表上的讀數離某些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的生活有點遠,估計他們會提出“上月讀數”...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4

    第二課時:練習課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形成技能和技巧。...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 2

    教學過程一、復習1.什么叫循環小數?請舉3個例子。2.小數分為幾類?(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二、新授課1.教學教科書第29頁的例題10.(1)出示例題10: 1÷11 2÷11 3÷114÷115÷11先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1÷11,則計算器上顯示0.090909091.由...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小數乘整數(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1、例2以及相關的練習。【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感受小數乘法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1

    一.小數乘法教學內容:本單元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運用整數乘法運算定律的推廣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等內容。...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我們不但認識了平方千米,還知道了它和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現在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1)出示例4①重慶渝中區的面積是22km2,合多少公頃?多少平方米?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什么單位化作什么單...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梯形的面積(一)(教學片斷)教師:想一想我們前面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3

    教學過程一.復習1.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解下列方程并檢驗。x—4.8=9.3 x+2.4=73 49+x=53.2二.新授課1.教學教科書第59頁的例題2(1)出示教科書例題2的圖學生觀察,提問:1.你發現了什么?(方程左右兩邊都除以3,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頁例1、例2。【教學過程】……1. 教學例1教師:利用圖形的平移可以設計出一些漂亮的圖案。(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師:在方格紙上的圖形①是怎么樣變成了最后的那一個圖案?請同學們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

  •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4)學生試算,教師用循環小數表示商。教師板書:47÷22=2.13?6?。(5)小組討論:循環小數怎樣保留兩位小數?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在全班匯報。...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毛片| 在线国产精品自拍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不卡 | 久久中文在线观看 | 黄页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观看 | 熟女毛毛多熟妇人妻aⅴ在线毛片 | 亚洲avtv永久综合在线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黑人精品素人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精品入口 | 日韩精品视频播放 | 欧美福利视频 | 公交车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视频 |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搡老女人老91妇女老熟女o | 自拍视频网站 |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 欧美色资源 | 国产自精品|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观看 | 日日骚av | 亚洲精品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一区 | 97人妻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日韩久久 | 在线偷拍自拍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 91av小视频| 1024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男女猛烈高潮激情 |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4 |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 精品国产31久久久久久 | 免费女人18毛片a毛片视频 | 国产97色在线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