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2
小結: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發現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 按要求擺。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正面觀察的平面圖是 有幾種擺法?(五種)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左面觀察的平面圖是 有幾種擺法?(三種)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上面觀察的平面圖是 有幾種擺法?(一種)
小結:我們僅僅依據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只有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四.簡易方程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內容: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從具體的物——數——字母的一次飛躍,從懂得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數(常量)——用一個符號表示可變的、抽象的數(變量),也就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飛躍。有助于對所學的算術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又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初步滲透代數的思想。
實驗教材和義務教材對比,有以下不同:
1. 解方程的方法:
九義教材:利用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實驗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質,思路更統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歸結為“兩邊同時加上、減去、乘上、除以同一個數(除法時此數不能為0)”。
從已有的實驗來看,方程解法的這種改變學生是可以接受的。在培訓過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老師認可這種改變。
2. 方程的類型。
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實驗教材刪去了a—x=b、a÷x=b的方程基本類型(不是不能解,是解答過程比較麻煩,如果學生列出這樣的方程,一是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二是可以引導學生列出其同解方程,如x+b=a、bx=a)。增加了a(x±b)=c的類型。
3. 解方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有機整合。
九義教材:先獨立學習解方程,再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重難點分散。
實驗教材:為了突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方程是根據現實素材而列出來的,因此解方程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尤其是在“稍復雜的方程”部分,兩者完全融合。具體內容如下:
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 初步了解方程的意義,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3)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利用已有的舊知識,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2) 培養學生初步的代數思想,和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