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光與聲音賽跑教案(通用2篇)
大班科學光與聲音賽跑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隨著幼兒身心的發展,大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時,大家對聲音的興趣都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結合《綱要》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實現生活為軸心開展活動”的指導,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并根據該年齡特點的幼兒活潑、好奇,喜歡新奇的特點,設想通過《好聽的聲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好聽的聲音,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這一選材能進一步增加幼兒了解自然的事物,為幼兒的傾聽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2、辨別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3、使幼兒樂于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重難點:
傾聽悅耳的聲音,辨別不同的聲音。以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制作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的形式了解聲音。
活動準備:
①玩具或樂器的引出,能為幼兒帶來探索的欲望,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②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體會聲音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③識字與瓶子的,為孩子打開了動手操作的大門,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在操作中與同伴大膽的進行交流,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同伴之間的合作。
活動形式:小組、個別、整體
活動過程:
1、導入,我采用了猜測法來進行導入。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用錄音機放出小貓.小狗.火車等聲音,讓幼兒對他們的聲音感到好奇。)
2、活動展開:
①玩玩具,找聲音,讓幼兒自己動手,找屬于自己喜歡的好聽的聲音。以增加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
②增進幼兒對聲音的了解,讓幼兒回憶身邊的聲音。讓幼兒能正確分辨出好聽與不好聽的聲音。正確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③自由操作好聽的聲音,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之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讓幼兒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做喜歡的聲音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做的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幫你的聲音設計一個名字,這樣它就不會孤獨了。
④幼兒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并討論好聽聲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好聽的聲音不刺激我們的耳朵。
3、結束部分: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聲音,最后我們一起來到操場和草地上聽聽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讓幼兒親臨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好聽的聲音。
4、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或制作好聽的聲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這樣能提高幼兒和父母之間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創造出好聽的聲音。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多孩子來說這種活動是與父母增進感情并能激發幼兒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動。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動同樣具有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制作好聽聲音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大班科學光與聲音賽跑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對探索光感興趣。
2.積極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并嘗試記錄不同的發現。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1)手電筒幼兒每人一支,并學會使用。
(2)活動前教幼兒學會用壓花機壓花。
(3)各種顏色的彩色紙、白布、“我的記錄表”、彩色筆、壓花機、石頭、一段舞臺燈光視頻、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各種顏色的布、各種玩具。
(4)供幼兒操作的桌上鋪上白布、展示記錄表的底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看視頻激發幼兒對探索光的興趣。
1.播放燈光視頻,激發幼兒好奇心,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問:剛才的燈光秀,你都看到了什么?
3.討論:如果用一張白紙擋住手電筒,它還能發光嗎?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1.手電筒的光透過白色的紙會發光(同時一手拿手電),透過這些彩色紙,(教師拿出彩色紙,邊說邊拿,不要故意說老師準備了彩色紙,環節的遞進要盡量的不著痕跡)(把紙蓋在手電上,暗示操作方法)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既是提問又是過渡)
2.請小朋友猜一猜,分別用紅色、綠色、……色的紙蓋在手電上,(邊說邊指著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你覺得會看到什么顏色的光,就用彩色筆涂在對應的格子里。(記錄卡和色筆放在桌子上)
3.記好了嗎?光猜測可不行,要通過驗證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請小朋友4個一組帶上記錄卡去操作試一試,并在格子里記錄你的實驗結果,聽到音樂停止時請把東西都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幼兒進行實驗:用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么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紙,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放上藍色的紙,光就變成了藍色了……)
5.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結果寫在“我的記錄表”上。
6.評價:誰愿意來說說你的實驗結果。(請一個幼兒帶上記錄卡上臺發言)有誰和他的結果是一樣的,請舉手。
7.教師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紙,變出了各種各樣顏色的光,跟我們剛才看的燈光秀里面的顏色一樣的美。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么?(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么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么變化?邊實驗邊記錄“我的發現”。( 常規強調,音樂停時請把東西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教師評價:你成功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變出了什么形狀的光?(請4——6個幼兒發言)(如: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5.師幼一起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6.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7.教師小結:光透過(射在)不同形狀的圖案(物體上)能發出不同形狀的光。
四、通過PPT小視頻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五、活動延伸:
1.劇場要舉辦一場燈光秀,讓我們也來做一回燈光師吧,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到舞臺后來。
2.布置舞臺場景,播放音樂。請教師配合拉起白布,讓幼兒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在白布上,發出不同顏色、形狀的圖案。幼兒隨音樂舞動燈光。
3.音樂停活動結束:燈光秀結束了,讓我們問問評委老師們,我們的燈光秀精彩嗎?請給我們掌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