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手指兄弟》(通用2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手指兄弟》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部分名稱,認識五個手指。
2、學習簡單的保護手的方法。
3、積極參與與手偶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手。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塑料做的大手
2、每個人5個套在手上的紙偶。
3、幻燈圖片(一)(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塑料做的"大手"做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手。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歡樂的朋友,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我是一只歡樂手,請你們伸出一起伸出手跟我來做游戲。搖搖你的手,轉轉你的手。彎彎你的手指,大家游戲真快樂。
教師:剛才你們是用什么跟歡樂手做游戲的?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我們每人有幾只手?小手是什么樣的?比一比手指長的一樣嗎?(啟發幼兒說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
小結:我們都有兩只手,共有十個手指。我們的手指不一樣長、不一樣粗,手指上還有指甲,手分手心和手背。
2、紙偶表演,引導幼兒了解各個手指的名稱。
教師套上紙偶:我們手指兄弟長的不一樣,名字也不一樣,先請手指來自我介紹,我長的又粗又矮,叫大拇指,我站在大拇指的旁邊,叫食指,我的格子最高,叫中指,我長的又瘦又小,是小指,剩下的我沒有名字叫無名指。你們記住手指的名字了嗎?伸出拇指,你們知道我叫什么?
幼兒用自己的手練習說手指的名稱。
幼兒在五個手指上套上紙偶,玩手指捉迷藏的游戲。紙偶娃娃想跟我們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喜歡嗎?
3、討論我們的小手的作用。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的玩具,我們一起玩一玩。玩好后提醒孩子將玩具收拾。
剛才你們的小手玩了什么?還做了什么事情,我們的小手除了玩玩具還會做什么事情?會自己吃飯,穿衣的小朋友舉手?
小結:小手是我們的朋友,我發現小朋友的小手真棒,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小朋友長大了。能做許多的事情,小手的本領真大。
4、師幼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小手?
教師:小手是我們的朋友,應該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手?
師幼一同觀看(手指兄弟一):圖上有尖利的東西。
教師:這些東西能玩嗎?為什么?
師幼一同觀看(手指兄弟二):冬天小朋友在戶外戴著手套。
教師:天冷了,我們要怎樣保護小手?
教師小結:小手的本領真大,我們要好好的保護自己的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天冷了要及時的擦護手霜戴手套。平時手臟了要及時的洗手,保持小手干凈。
活動延伸:
在平時的生活環節中讓幼兒自己洗手,掌握洗手的準確方法。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手指兄弟》 篇2
首先從活動目標來看,目標1詳細明確,有一定的知識概念性,目標2相對來說較為籠統,可以調整得到位一些,如學習簡單的保護小手的方法,不玩尖利物品,勤洗手、護手等;目標3則是情感方面的目標,相對也是比較寬泛的。
從活動的過程來看,以紙偶的形式導入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紙偶寶寶自我介紹的方式與幼兒互動,能讓幼兒學得輕松有樂趣。我念手指操的時候,也是特意模仿紙偶寶寶可愛的語氣,有節奏地念,更加形象生動化了。
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幼兒知道需保護小手,并掌握一些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識。小班幼兒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已經初步形成,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事物特別關注,但是小班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知道怎樣保護小手,他們常把小手伸孔洞里,還會吮吸手指、啃指甲蓋、玩刀子等,這些行為不僅不衛生,還存在很大危險,需要成人及時的糾正和引導。
除卻圖片提及的保護小手的知識,我還讓幼兒知道不吮吸手指頭,不啃指甲蓋;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干凈和美觀;不隨便將小手伸入孔洞或門縫,不拿鋒利或燙熱的危險物品,保證小手的安全。
最后,作為活動的眼神,還鼓勵幼兒能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