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精選15篇)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利用磁鐵的特性進行物品分類,主動將自己發現的與同伴交流。
3、對研究磁鐵的秘密感興趣,體驗動手嘗試的快樂。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教具:老虎、兔子圖片各一、回形針、螺絲、紙、紐扣、磁鐵(每人一個)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森林里的老虎大王肚子餓了,它來到草地里找食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以老虎的口吻講述)今天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可把我給累壞了,我得去找找有沒有東西吃。
(出示兔子)有只兔子,這下可以飽餐一頓了!
(演示教具)為什么抓不住兔子?你看,老虎動兔子也動,老虎停兔子也停,兔子往后退,老虎居然也往后退。這是怎么回事?
小朋友,這里面的秘密你知道嗎?
小結: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其他東西或者放在水里它還是能夠把含鐵的物體吸起來。
(二)認識磁鐵
1、你見過的磁鐵是怎樣的?(黑黑的,有吸引力)
2、現在就讓我們和磁鐵來玩游戲吧!(每人兩塊磁鐵,請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發現問題)
3、你發現了什么?
(三)認識磁鐵能吸住鐵的特性
1、磁鐵和磁鐵能吸在一起,那么磁鐵還能吸住什么東西呢?
(幼兒自由操作,認識磁鐵的特性)
2、玩一玩你的磁鐵,你發現它還能吸住什么?
(幼兒實驗證明)
(四)一起說一說總結
(五)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用磁鐵解決實際問題。
游戲情境:"今天早上老師準備的曲別針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里,請大家幫老師找一找曲別針。看誰找的又快又多"。組織幼兒分組自主游戲,尋找曲別針。
引導幼兒交流找到區別針的方法,多玩幾次。
總結:"有的小朋友很聰明,他用磁鐵轉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別針。"老師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對磁鐵用處的了解。
(六)結束每個幼兒一塊磁鐵,在教室找到能吸的東西,進行展示。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夠吸住鐵質的物品。
2、實驗探索中學習并使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喜歡動手操作,體驗實驗探索的樂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試驗記錄單、磁鐵、針、釣魚鉤、木頭片、塑料積木、鐵釘、筷子、吸管等試驗材料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
情景導入:淘氣的小明把針掉進了老師的魚缸,老師請你們幾個小朋友來幫忙……出示魚缸,讓幼兒觀察水中的針。
1、出示道具,提要求:不能讓手碰到水,不能把水倒出來。
2、出示試驗記錄單:說明介紹記錄單,然后讓幼兒一一猜測這些工具能否取出針,然后把自己的猜測用“√和ⅹ”的符號記錄。
3、試驗環節,幼兒分別取對應工具進行操作,老師做記錄能取出用“√”記錄,不能取用“ⅹ”記錄。
4、對比之前的猜測和試驗操作結果,討論:為什么磁鐵可以吸出針呢?
教師小結:介紹磁鐵是一種天然礦石,可以吸住鐵制品。
第二部分:
出示第二輪實驗的材料及實驗記錄單,請幼兒選一個記錄員,先進行大膽猜測并做記錄,然后幼兒一一嘗試試驗并做好記錄。對比實驗結果,進行討論磁鐵可吸住什么?不可以吸住什么?為什么呢?
教師小結:磁鐵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多家用電器及交通工具都會用到磁鐵。
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找找我們生活中什么地方或者家里的什么電器會用到磁鐵,和家人也制作一個記錄表,明天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磁鐵,并了解磁鐵是一種礦石。
2、通過實驗操作,了解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略),能吸住鐵做的東西(詳)的特性,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3、了解磁鐵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磁鐵可以吸住鐵做的東西。
難點:磁鐵能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以及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釘,鑰匙,鎖頭,回形針,積木,兵乓球,沙子等。
2、人手兩塊標有南北極的磁鐵以及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教師通過談話形式引出磁鐵,引起幼兒的興趣。
基本部分:出示磁鐵,讓幼兒認識磁鐵,然后探索磁鐵的特性,交流探索,總結磁鐵的特性。然后投放材料,讓幼兒幼兒動手操作,磁鐵能吸住那些東西(自先準備好各種不同材質的小東西)完成作業。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磁鐵的特性。
拓展部分:讓小朋友繼續做實驗,探索磁鐵的特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在玩具推里怎樣才能很快的找到鑰匙?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4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簽、螺絲釘、扣子、別針、發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 釣魚游戲。
二、 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里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 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伙伴交流結果。
四、 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五、 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5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過程:
(1)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制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制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并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征來制作玩具。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
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6
設計意圖: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并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有一次,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釣魚玩具,是用磁鐵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幾個小朋友還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小魚可以釣起來呢?于是,我決定設計這樣一節課,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感知、認識磁鐵的特性。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的特性,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內容: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磁鐵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運用磁鐵的特性進行游戲活動。
3.對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所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難點:
認識磁鐵的磁性,感受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活動準備:
物品準備:磁性拼圖、形狀不同的各種磁鐵、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和幼兒操作、體驗磁鐵活動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拼圖"游戲,初步感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圖玩具,請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教師小結:有的拼圖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來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圖背面有一層黑黑的東西,沒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沒有,這些黑黑的東西叫磁鐵,它們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討論:
教師:如果要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也能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該怎么辦?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試試,看看怎樣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拼圖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5.教師小結:
教師:原來只要把兩個無法吸在一起的磁鐵,改變其中一塊磁鐵的方向,它們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狀不同的磁鐵,介紹磁鐵的“兩級”。
(二)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進一步感受磁鐵兩極的特性
1.教師手持磁鐵和幼兒的磁鐵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現象時隨時啟發,怎樣讓你的磁鐵和我的磁鐵交朋友?
教師:等一下請小朋友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鐵和同伴手中的磁鐵碰一碰,看看要怎樣讓這兩個磁鐵會吸在一起。
2.幼兒雙雙合作玩磁鐵。
教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玩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
教師:接下來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讓兩塊磁鐵吸在一起的。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玩了游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讓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兩塊磁鐵會吸在一起,有的不會吸在一起,因為磁鐵有兩極,只要改變其中一個磁鐵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觀看圖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磁鐵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很大的用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介紹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經驗遷移
教師: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鐵,通過磁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好多問題,小朋友們回家后還可以繼續探索磁鐵的奧秘。
《有趣的磁鐵》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現。簡單又平常的活動準備,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運用引導、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們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
在科學活動中穿插游戲活動,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節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仍需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中動與靜的變化和滑音的特點,能用自己喜歡的肢體動作表現停頓及磁鐵與金屬相互吸引的情景。
2、能隨音樂變化進行律動游戲,享受多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豐富幼兒對磁鐵相關特點的認識。
2、對音樂原曲進行編輯。
【活動過程】
活動前熱身。
1、無音樂節奏小游戲: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初步感受音樂的基本節奏型。
(1)身體一個部位的節奏游戲。
(2)身體多個部位配合的節奏游戲。
2、第一遍感知音樂,引入故事游戲情景,體驗樂曲完整結構。
3、第二遍感知音樂,展開故事游戲情景,體驗樂曲中行進與停頓的變化。
4、第三遍感知音樂,繼續展開故事游戲情景,體驗樂曲中滑音部分的特點。
4、玩碰碰游戲。
(1)自己身體一個部位和另一個部位的吸引。
(2)教師和一位幼兒示范兩人合作游戲。教師扮演磁鐵將軍,幼兒扮演小兵。
(3)相鄰幼兒兩兩分組,身體各部位的相互吸引。
5、拓展游戲玩法。
(1)幼兒散點式行進,交換角色和游戲玩伴,滑音部分快速反應找到玩伴兩兩吸引的游戲。
(2)幼兒兩人一組身體某部位粘連的方式散點式行進,滑音部分快速反應找到另外兩個已粘連在一起的玩伴變為四人的游戲。
6、與客人老師的互動游戲。
7、小結游戲玩法,活動結束。延伸:與其它玩伴、爸爸媽媽的分享游戲和創新游戲的其它玩法。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8
活動目標:
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和感知活動中,鞏固幼兒對磁鐵特性的了解,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
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以親子游戲為載體,促進家園良好教育活動的形成,增進親情感。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的準備。
物質準備:磁鐵、各種鐵制品、木制品、線、塑料品、小魚、小雞、金魚竿、沙盤、玻璃杯、記錄紙。
情景準備:
小雞吃面包的場景、釣魚的場景。
活動過程:
游戲引入
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磁鐵。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磁鐵,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喜歡嗎?在每一組里,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多的磁鐵,下面請小朋友當當黑貓警長,自己看一看,在你們的桌子上面有哪些種類的磁鐵,請你們告訴自己的爸爸或媽媽,你看到的磁鐵是什么樣子的,然后自己把它記錄在老師發給你們的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
教師評價:小朋友們真能干,記錄得好好喲,不僅畫得好,還畫得多,真能干!現在有這么多的磁鐵,我們就來玩一玩磁鐵游戲好不好?
生:…….
游戲:玩小魚
師:小朋友注意看一看,在你們桌上面的水杯中有好多好多的小魚,但它們現在都到水底里去了,小朋友們,你們用什么方法讓它從水底升到水面上來呀?現在請小朋友自己試試,家長可不許幫助小朋友喲,試試沒成功也沒關系的。
生:游戲開始
師:有小朋友成功了,現在請成功的小朋友告訴小伙伴們,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小魚兒升到水面上來的,讓爸爸、媽媽給你記錄下來。
(如果有幼兒沒有成功,教師及時請成功的幼兒演示,加以鼓勵。)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讓小魚在水中跑來跑去的,真聰明。老師好羨慕你們喲。你們比奧特曼還有本事。
3、磁鐵的特性
師:小朋友,你們比奧特曼還聰明,那肯定知道磁鐵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請小朋友來做個實驗,你們就確定磁鐵有什么本事了。
然后告訴你們自己的家長,行嗎?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里的東西全部倒在盤子里,每個
小朋友認一認,是些什么東西。然后每個小朋友都拿上一塊磁鐵,去接觸盤子里的那些東西,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開始!
生:做實驗
師:小朋友,做好了沒有?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做好了。磁鐵上粘了回形針、鐵釘,好多東西喲。
師:有沒有小朋友磁鐵上什么都沒有粘到的,請舉手。
生:我沒有
師:沒關系,把你的磁鐵放在這上面,有了沒有?
生:有了。
師:你們磁鐵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都是鐵。
師:對,都是鐵,這說明磁鐵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鐵。
師:好,小朋友們真聰明,實驗出了磁鐵能吸鐵的本領,還告訴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給你們記錄了下來,好能干!!!
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盤子和紙盒放在桌子的下層。
玩樂活動:釣魚、雞吃面包
師:下面再玩釣魚、雞吃面包的游戲,同樣是利用剛才學的磁鐵的本事來玩,這兩個游戲可以選擇一個玩樂。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
生:釣魚和玩雞吃面包的游戲
師:獎勵玩的好的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以后,觀察我們實際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鐵。把它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附:親子活動記錄表(見后)
《好玩的磁鐵》親子活動記錄表
班級:中一班
活動時間 :
活動人:
幼兒看到的磁鐵形狀
用什么方法讓小魚升上水面,在水里游動
在沙盤里找到哪些東西,用什么方法
生活中含磁鐵物品有哪些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9
活動目標:
1、對磁鐵吸鐵現象感興趣,初步了解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制品。
2、嘗試用記錄表來表達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魔術用的帽子(里面貼有磁鐵)。
2、記錄紙、操作盒(包括回形針、泡沫、鐵夾子、鐵制釘子剪刀、紙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興趣:變魔術
1、變魔術 教師在一頂帽子下放一個鐵制夾子,扣住帽子轉兩圈,“變變變”打開帽子,夾子不見了。
2、請幼兒猜猜夾子哪里去了?
3、教師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鐵吸住了。
二、認識各種各樣磁鐵
1、取出帽子內的磁鐵讓幼兒認識。
2、請幼兒說說:你見過磁鐵嗎?還見過什么形狀的磁鐵?
3、教師出示U形、長條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磁鐵,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磁鐵是什么形狀?它們像什么?
三、誰是磁鐵的好朋友
1、介紹操作材料:磁鐵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這里有這么多東西,你認識它們嗎?
2、介紹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鐵的好朋友,你能幫磁鐵把它們找出來嗎? 能被磁鐵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兒預測: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畫有“?”的第二列。
4、幼兒操作:用磁鐵去吸這些東西,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畫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結
1、集體交流。
什么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鐵吸住?
2、教師總結。
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做的物體。
活動反思:
這節課教師在備課從注意引導兒童觀察周圍生活,以增長知識和認識能力著手。充分利用幼兒好奇,愛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觀教具讓幼兒和磁鐵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考慮到4歲兒童活潑好動,有一定獨立能力,富于想象,這些都是發展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基礎。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磁鐵并不陌生,老師貼掛圖時經常用到。在孩子們的眼里,磁鐵是很神秘的東西,有著神奇的力量。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試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2.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難點: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鉛筆、積木、橡皮、回形針、鐵釘、紙片小魚、梳子、硬幣、勺子、鐵夾子、 磁鐵、記錄單、磁鐵魚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盤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一看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2.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剛才在玩的時候,小朋友發現磁鐵能吸住別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方法。
2、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3、請記錄完的幼兒想個辦法將記錄單貼到黑板上,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磁鐵能和誰做朋友。
4、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討論記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磁鐵只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三)、提供問題情境,擴展幼兒經驗。
1、出示游戲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釣魚游戲,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和紙做的小魚。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用個什么辦法可以把小魚釣起來,你可以請盤子里的材料來幫幫忙。
2、幼兒第三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發現。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魚釣起來了嗎?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請您邊說邊演示一下。
4.教師小結。
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好辦法把魚釣起來的,原來你們是用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辦法把魚釣起來的,真會動腦筋。
三、結束部分
分組自由活動。
四、延伸部分
請把魚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魚游起來呢?下課以后你們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活動評析及活動反思:
活動評析: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并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2、引導幼兒在操作的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有目的地記錄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現象。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為問題,因為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在最后一各環節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于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1
教學目標
1、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2、了解指南針發展的歷史,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指南針的用途,知道指南針的歷史,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教學難點: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等八個方向。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指南針。教師準備:有關指南針歷史的影像資料(課件),不同樣式的指南針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東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變得陰暗起來眼看一場大雨要來臨,怎么辦?必須馬上回到港口才會比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該往哪兒回呢?小朋友們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船長確定方向啊?(指南針)
二、了解指南針的歷史、用途和構造:
1、大家見過指南針嗎?說說在哪兒見過?關于指南針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關于指南針還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3、朋友們頭腦中有這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尋找答案。下面根據自己課外搜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答案吧!
4、生閱讀討論。
5、交流匯報:下面就請小朋友們談談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
6、不錯,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指南針就是四大發明之一。現在就請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指南針的發展歷程。
(放課件、課件的內容是從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陽和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司南、指南車、指南魚、各種各樣的羅盤及現在發明的各種各樣的指南針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介紹書本知識。)
三、用指南針定方向:
1、經過剛才的閱讀資料和觀看影片,我們對指南針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針到底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學生回答。
2、觀察教學用的指南針。
(1)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主要由磁針、支架、標明方向的底盤、盒子組成。)
(2)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盤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針定方向。
(1)大家會使用指南針嗎?小組討論研究怎樣用指南針來判斷方向。
(2)交流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針來判斷教室的各個方向。
(4)走出教室,繼續判斷:學校大門和教室窗戶的朝向;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
四、總結延伸:
我們用指南針還能做什么?
五、課后思考題:
1、我手上有一個磁鐵,把它放進一個口袋,誰能用科學的辦法知道磁鐵在哪個口袋?需要什么器材來幫助?
2、一塊鐵,一塊磁鐵,有本事測出來嗎?想一想怎么來判斷?怎樣區別判斷看到什么現象說明口袋里的是鐵還是磁鐵?經過這個實驗,小朋友們有什么想法?特別是對大家在使用指南針的時候有什么啟示?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2
活動目標:
1、觀察探索磁鐵兩極相吸與相斥的現象。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觀察磁鐵兩極相斥與相吸的現象。
活動準備:
1.水盆、長形磁鐵棒、塑料板、圓形小磁鐵、雙面膠帶、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 、請幼兒做好游戲的準備工作。
1.把圓形小磁鐵固定在塑料板上,做成3只小船。
2.在水盆中裝入一定量的水,保持操作臺整潔干凈。
二 、請幼兒在“磁鐵劃小船”的游戲中找到3個圓形磁鐵的兩極。
1.請將小船放入盆中,用磁鐵棒的一端慢慢靠近臉盤的中間,仔細看看小船怎么移動,再換磁鐵棒的另一端試試。
2.這3個小磁鐵的兩極是什么?(和磁鐵棒藍色一端相斥的用藍色卡做標記,和紅色一端相斥的用紅色卡做標記)。
三 、請幼兒講講操作后的感受,教師作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3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小實驗活動,能大膽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
3、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知道磁鐵能吸鐵。
4、能大膽的交流自己的發現。
5、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6、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大膽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難點: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
活動準備
1、籃子里有鐵釘、棉花、積木、硬幣、塑料玩具、氣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鐵單獨放。
2、實物卡片若干,實驗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入
1、師:“孩兒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新的朋友——小貓歡歡,它告訴老師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不用膠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來,你知道為什么嗎?”
2、學生討論、思考。(原來歡歡身上有一個奇特的黑色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鐵)
3、“為什么有了磁鐵就不會掉下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磁鐵的奧秘吧!”
二、提出假設,猜測結果。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鐵。
2、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師提出假設:磁鐵能把籃子的東西都吸起來嗎?
4、幼兒猜測結果,并說明原因。
三、動手實驗,驗證結果。
1、幼兒動手實驗,驗證假設。
提問:(1)請用磁鐵碰一碰每樣東西,看看剛才的猜測對不對。(2)你發現了什么?
(3)哪些東西吸起來了?哪些東西沒吸起來?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驗證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請學生判斷,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磁鐵的作用。(磁鐵能吸鐵)
四、擴展認識經驗。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幼兒判斷這些實物能被磁鐵吸起來嗎?
2、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
3、游戲: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訂扣子,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請你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幫奶奶找到針。
(2)媽媽想去買不銹鋼的餐具,又怕買到鐵的,怎么辦呢?請幫媽媽想辦法。
五、活動延伸(游戲:磁鐵)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讓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同時啟發孩子們猜測是什么東西使紙上的東西動起來,幾乎所有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只有陳陽帆小朋友大聲的說下面有磁鐵,引導孩子們說說磁鐵還能吸什么,孩子們大膽猜測,并且在幼兒在事先發的記錄單上記錄你猜測的答案,在指導孩子時,我發再很多孩子把積木、鑰匙、花布猜測為可以被磁鐵吸起來,還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幣定為不可以被磁鐵吸起來,經過實驗后孩子們才發現積木、花布原來不可以被磁鐵吸起來,而硬幣是可以被磁鐵吸起來的。本次活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同時知道了什么東西可能被磁鐵吸起來,什么東西不可以,嘗試了先猜測,再記錄和邊實驗邊記錄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學會了記錄,但還是有個別小朋友一點都不什么怎么樣記錄。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多引導孩子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
小百科: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指導學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動中發現磁鐵有兩極;磁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磁鐵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質。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主探究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
3.情感目標:通過對磁懸浮列車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磁鐵的廣泛應用,逐步發現磁與電的密切關系,為今后進行電與磁的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提出的問題,自主探究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為什么兩極磁性強。
器材準備:
1.演示實驗用:條形磁鐵二條。
2.分組實驗用:鐵架臺、棉線、條形磁鐵二塊、玩具小車、環形磁鐵二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各類磁鐵。
師:觀察教學用的條形磁鐵,表面涂了什么顏色?上面標了什么字母?明白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嗎?
學生觀察。
(二)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
1.師:觀察懸掛起來的磁鐵,說說有什么發現。磁鐵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嗎?它與方向有什么關系?(磁頭一端總是指南)
2.學生分組觀察懸掛著的能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鐵停下來的指向,交流實驗中的發現道理。(鐵架臺.棉線.條形磁鐵等)
小結:原來磁鐵又指南北的性質:用“S”和“N”表示。
(三)指導學生認識系統兩極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塊磁鐵,分辨磁鐵的南北極。
師:如果把這塊磁鐵靠近原來懸掛的磁鐵,會怎么樣?
學生介紹生活中的經驗。
2.探索:二塊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怎樣找出其中的規律?
3.學術討論實驗的方法和實驗所需要的工具。
4.分組實驗:每種方法都實驗3次以上,把結果記入下表。分析實驗結果: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一下。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5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制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著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游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游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游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么?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制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著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后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玩磁鐵,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
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
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為什么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么做的?
3、小結:鐵制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游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著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制品也會跟著移動。
(五)延伸活動
1、在科技操作區提供磁鐵及各種制品,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