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聰明的小白兔》及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聰明的小白兔》及教學反思[范文] 篇1
設計意圖:
《聰明的小白兔》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教學內容。故事選擇了幼兒喜愛的小白兔作為主角,以西瓜的各種用途作為線索,向幼兒展示了小白兔的機智,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圖片中許多情節都是以幫助小兔子想辦法為線,不僅有孩子們大膽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而且鼓勵孩子們充分表現自己敢于嘗試用新辦法,通過幼兒自身的意識和體驗,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吸引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表達,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及口語能力的發展。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機會,吸引幼兒大膽講述,積極表達。
活動目標:
1、能結合教學課件大膽想象并表述故事情節,感受小白兔的機智。
2、理解、學習詞語:“滿頭大汗、四腳朝天”。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創設故事情景,導入活動。
有一天,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小白兔被曬得滿頭大汗。
學習詞語:滿頭大汗。
小白兔熱得滿頭大汗,他怎么做呢?
1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白兔是怎么做的?(教學策略反思:描述性的看圖講述。要求幼兒不僅能觀察到圖片上的對象和現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觀察到細節部分,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并能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細致的描述,講清楚圖片上反映的內容。請孩子們先來觀察圖片,引導孩子來說一說上面都有些什么,他們在干嘛,猜猜畫面里發生了什么事,并且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情節的依據等等。)
2、教師逐幅出示掛圖,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情節。
(1)圖一,提問:
圖上有什么?大太陽下,小白兔怎么樣?(滿頭大汗)小白兔熱得滿頭大汗,它是怎么做的?
(2)圖二,提問:吃完了西瓜,小白兔是怎么做的?(用西瓜皮當帽子。)
小白兔為什么要戴西瓜帽呢?(天氣太熱,戴上西瓜帽可以涼快些。)
教師總結:小白兔真會動腦筋,戴上西瓜帽真的涼快多了。它繼續往前走,咦,小白兔為什么停下了腳步呢?(有一條小河。)
小白兔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呢?
(3)圖三,提問:小白兔想了什么辦法呢?(小白兔坐在西瓜船上穩穩當當地過了河。)
(4)圖四,提問:過了河,小白兔遇到了誰?
狐貍要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狐貍很兇狠,張開大嘴。)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白兔?
2(5)圖五,提問:小白兔究竟有沒有被狐貍吃掉呢?它想了什么辦法戰勝了狐貍?(理解詞語:四腳朝天)(教學策略反思:巧設啟發式提問,激發幼兒講述的有效性。在孩子看圖時,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看圖講述”活動中,教師呈現圖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問,簡潔明了,用最短的時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畫面進行初步的觀察,獲取畫面提供的顯性信息,為講述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
3、幼兒觀察圖片,嘗試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小白兔的智慧。小白兔用西瓜解決了哪些困難?(用西瓜解渴,用西瓜皮當帽子遮陽,用西瓜皮當小船過河,用西瓜皮戰勝了狐貍。)(教學策略反思:運用多樣的教學機制,調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看圖講述有它的局限性,圖片所反映的只是一個瞬間,需要引導幼兒去聯想圖片之外的事物,因此也要重視情景創設。例如采用手偶、真人表演情景或者是透過多媒體展示向幼兒展示可講述的內容。這樣的活動彌補了幼兒生活經驗的缺少,符合了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特點,所以通過情景創設,孩子們有了實踐經驗,聯想也就更加豐富了,語言也不再死板單一了。)
4、教師完整講述圖片。
5、你喜歡這只小白兔嗎?為什么?
6、請給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教學策略反思:樹立正面的語言評價,創設良好的語言運用環境,在活動過程中,我們要常用“肯定、鼓勵”等語言支持、鼓勵幼兒。)
7、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分角色表演。
【講述參考】
聰明的小白兔
有一天,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小白兔被曬得滿頭大汗。它看到前面有一片西瓜地,心想:吃過西瓜解解渴吧!于是,它摘了一個西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了西瓜,小白兔把西瓜皮戴在頭上當西瓜帽,這下可涼快多了!
小白兔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怎么辦呢?小白兔把西瓜皮放在河里當西瓜船,它坐上西瓜船,穩穩當當地過了河。
河對岸的草叢里躲著一直餓極了的狐貍,它看見小白兔走來,張開大嘴就想吃掉小白兔。小白兔急忙拿起西瓜皮朝狐貍砸去,狐貍想沖過去抓小白兔,正好踩到西瓜皮上。“啪”的一聲,狐貍摔了個四腳朝天,小白兔趁機逃走了。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聰明的小白兔》及教學反思[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發展幼兒協調能力,增強其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游戲的興趣。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音樂《大家來做廣播操》、小白兔胸飾、狗熊頭飾、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聽音樂隨教師活動進場,大步走、慢走、小跑、慢走,做游戲前的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今天,我是兔媽媽,你們是兔寶寶,我們來玩個好玩的游戲,叫做《聰明的小白兔》。
2、教師先示范,游戲的玩法,交代清楚游戲規則。
3、第一次游戲: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們在玩耍,并告訴兔寶寶們附近住著一只大狗熊,我們要是聽到狗熊的吼叫聲,趕緊逃去躲起來。
4、第二次游戲:
教師:“哦,原來狗熊覺得兔寶寶太機靈了,所以設了一個障礙,想抓住機靈的兔寶寶們,(先讓兔寶寶躲在屏障后面看清兔媽媽示范玩法)
5、第三次游戲:
教師:“大狗熊抓不住一只兔寶寶,它氣極了,把兔寶寶們能藏身的地方推倒了,我們應該怎么辦?”。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跟兔寶寶商量躲避狗熊的辦法)。
教師:“兔媽媽告訴寶寶們一個好辦法,當狗熊要過來抓我們時候,趕緊低頭定住一個動作或者抱頭蹲下來,千萬不要看狗熊的眼睛,這樣狗熊就不會傷害我們了。”
三、幼兒放松活動,游戲結束。
1、教師:“兔寶寶們,我們終于躲過了大狗熊了,媽媽看看我們安全了沒有(兔媽媽東張西望),狗熊走了,表揚一下自己。”
2、放松,繞著慢慢走,自然結束游戲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參與性很高,選材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大狗熊這一角色的逼真,幼兒完全融入到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在兔媽媽的帶領下,兔寶寶們玩得很開心,發展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勇敢精神。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聰明的小白兔》及教學反思[范文] 篇3
一、說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教學內容。故事選擇了幼兒喜愛的小白兔作為主角,以西瓜的各種用途作為線索,向幼兒展示了小白兔的機智,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表達,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及口語能力的發展。
二、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詞匯量少,只能用簡單的短句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因此,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機會,吸引幼兒大膽講述,積極表達。
三、說活動目標
1、能結合圖片大膽想象并表述故事情節,感受小白兔的機智。
2、喜歡傾聽故事《聰明的小白兔》,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外出時保護自己的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聰明的小白兔》;
五、說教法
我采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能力。
六、說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視聽結合,分段理解","積極思考,大膽表達"的學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七、說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吃過西瓜了嗎?(幼答:吃過。)那西瓜除了吃還可以干什么?(幼答如:做西瓜帽、西瓜燈。)
〈2〉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圖片里的小白兔用西瓜解決了很多困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樣用西瓜解決困難的。
二、教師逐幅出示課件,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并表述故事情節。
〈1〉出示課件(一),提問:
——你們看到圖片上有什么?(幼答:有大太陽、小白兔、西瓜地等。)
——小白兔在干什么呢?(幼答如:小白兔熱得滿頭大汗,它在吃西瓜。)
——請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為什么要吃西瓜?"來;自、屈;老師;教、案;(幼答:口渴)
教師小結:原來小白兔口渴了,所以,小白兔吃西瓜解渴。
〈2〉出示課件(二),提問:
——吃完了西瓜,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呢?(幼答:用西瓜皮當帽子。)
——小白兔戴上西瓜帽后有什么感覺?(幼答:戴上西瓜帽可以涼快些。)
教師總結:這真是一只聰明的小白兔,戴上西瓜帽真的涼快多了。她繼續往前走,咦,小白兔為什么停下了腳步呢?(幼答:有一條小河)原來小白兔看到了一條小河,它要過河。
——教師:小白兔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呢?
〈3〉出示課件(三),提問:
——教師:小白兔想了什么辦法呢?(幼答:小白兔用西瓜皮當小船過河)
教師小結:小白兔用西瓜皮當做小船過河。
〈4〉出示課件(四),提問:
——教師:過了河小白兔遇到了誰?(狐貍)
——教師:狐貍要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如:狐貍很兇,張開大嘴。)
——教師: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白兔?
〈5〉出示課件(五),提問:
——教師:小白兔到底有沒有被狐貍吃掉呢?它想了什么辦法戰勝了狐貍?
教師總結:原來小白兔用西瓜皮戰勝了小狐貍,小狐貍踩到西瓜皮摔得四腳朝天,小白兔趁機溜走了。
三、請幼兒完整地觀察課件,感受小白兔的機智。
教師:小白兔用西瓜皮解決了哪些困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總結:用西瓜皮解渴,用西瓜皮當帽子遮陽,用西瓜皮當小船過河,用西瓜皮戰勝了狐貍。
四、教師播放課件,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你喜歡這只小白兔嗎?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只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白兔。)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真棒,學會了小白兔的聰明才智,下面我們就把這個好辦法帶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利用生動的動畫故事向孩子拋出了一個個問題:小白能跟這個人走嗎?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找誰幫忙?………、孩子們漸漸有了警惕意識,也激發了幼兒討論的興趣。什么是陌生人,為什么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跟陌生人走的后果怎樣?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爭著發言,同時想出各種各樣解決的辦法。
整個活動幼兒的情緒很高,我認為這和活動的內容有很大的關系,故事中的這幾種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幼兒也經常從大人的嘴里聽到或從電視上看到這種現象,因此,他們對熟悉的情況產生共鳴,就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我還認為,當孩子想說、急于說的時候,教師應給與幼兒充分的時間、自由,讓他們和同伴交流。教師的任務只是幫孩子提煉一個正確的結論,這樣,幼兒反而更專心、更集中在活動的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