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通用7篇)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蠶寶寶長大及結繭的過程。
2、用語言、繪畫等方式記錄表達自己觀察的過程。
3、對喂養活動感興趣,體驗蠶寶寶結繭的艱辛,萌發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蠶寶寶生長過程的 ppt。
2、熟蠶的照片和圖片,錄像,紙和筆。
3.蠶繭幾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經驗。
提問:最近,我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它們是誰呢?那蠶寶寶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圖片:
這是小朋友畫得蠶寶寶,它和你們講得一樣嗎?
(1)現在的蠶寶寶還吃桑葉嗎?不吃桑葉的蠶寶寶叫什么名字?
(2)蠶寶寶剛來時是什么樣子?你們是怎樣喂養的?
(3)從蟻蠶到熟蠶它們是怎樣長大的?請你們邊看錄象邊商量,請一個小朋友來記錄蟻蠶到熟蠶的生長過程。
3、幼兒分組畫畫。
4、蠶寶寶結繭。
(1)這些蠶寶寶長大后會干什么?它們是怎樣結繭的?是不是這樣呢?
(2)幼兒看錄像。
提問:蠶寶寶結繭要幾天時間?當你看到蠶寶寶結繭這么辛苦,你們心里有什么想法?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學學看,學了以后感覺怎樣?
5、蠶寶寶吐了絲,接了繭,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你們想知道嗎?
6、出示繭。
(1)繭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絲前的熟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老師總結:蠶寶寶真了不起,它從小變成大,從大變成不一樣的.東西。那蠶蛹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
7、幼兒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蠶蛹到底會變嗎?會變成什么?
活動延伸:
關于蠶的一生還沒有玩,我們將繼續帶領孩子在科學區中觀察蠶蛹變成了什么?蠶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這樣他們對小蠶的一生就有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認識。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牛奶盒、藥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撲克牌、光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說一說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長方體,易拉罐和茶葉桶是圓柱體。
2、請幼兒摸一摸,數一數: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能不能滾動?小結圓柱體定義。
3、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家庭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張光盤和許多光盤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用牛奶盒、牙膏盒、藥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房子?該怎么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教師指導幫助。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調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長方體和圓柱體,并完成調查表。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的道理,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使幼兒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字,初步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食用部分與營養價值。
3.培養幼兒參與勞動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胡蘿卜、西紅柿、黃瓜、茄子等蔬菜圖片。
2.切好的黃瓜、胡蘿卜等。
3.杯子、勺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蔬菜
師: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是廚房的小幫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多的蔬菜,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蔬菜?你們看一看哪些蔬菜是你認識的,這些蔬菜的名字、顏色、吃法和味道是怎么樣的?現在請小朋友到黑板這取走你認識的蔬菜跟我們介紹一下,誰先來?
幼:(當幼兒說到胡蘿卜時)我選的是胡蘿卜,它是橘紅色的,長長的,它可以煮著吃,可以炒著吃,可以涼拌吃,
師:你說的很好,那么胡蘿卜能生吃嗎?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生蘿卜,誰想嘗一嘗?(老師把生蘿卜分給原意品嘗的幼兒)
師:誰能告訴大家生蘿卜吃起來感覺怎么樣?好吃嗎?
幼:好吃,有點脆,甜甜的。
師:噢,生的胡蘿卜原來是這個味道的,那么你知道胡蘿卜有什么營養嗎?它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對我們的牙齒和骨骼發育有很多的好處。接下來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或者喜歡的蔬菜給大家?
(當幼兒說到黃瓜時,請喜歡吃的幼兒品嘗并說出感覺)
二、了解蔬菜的食用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蔬菜的食用部分嗎?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蔬菜要吃它的莖跟葉子,有的要吃果實有的要吃花。
師:現在老師這里準備了四個區域分別是根、莖葉、花和果實,請你們仔細看看手上的圖片把它們送到屬于它們的區域。(幼兒把圖片放回黑板)
1.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放的`對不對?這個區域的標簽是根,我們來看看這些蔬菜是不是吃它的根?
2.檢查莖葉。
3.檢查花。
4.檢查果實。
三、分組做蔬菜沙拉。
師:現在就是發揮廚房小幫手作用的時候了,看看老師這里準備了哪些蔬菜?
幼:有胡蘿卜、西紅柿、黃瓜
師:看老師手里還準備了酸奶,接下來看看老師是怎么做蔬菜沙拉的(胡蘿卜、西紅柿、黃瓜各一勺最后加一些酸奶混合起來就做出美味的蔬菜沙拉了)請小朋友自己去操作
師:(幼兒做完后)現在請小朋友嘗一嘗自己勞動的成果吧?味道怎么樣?好吃嗎?
總結:今天我們知道了各種蔬菜的名稱和吃法,還知道了它們各自的食用部分。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小朋友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不挑食、偏食,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棒更健康。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植物過冬方法。
2、學習與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察過臘梅花、松樹、自然角種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狀況。
2、班級幼兒養植過水仙花
3、幼兒美術用書《立體樹》
[活動過程]
一、結伴討論
1、談話:冬天里,你見到過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二、交流分享
1、認識冬天盛開的花
(1)認識水仙。觀察自然角里養植的水仙,討論養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組認養水仙花,做好生長記錄。
(2)認識臘梅花。認識梅花的種類、顏色、形態等,用怎樣的材料來表現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樹:將收集到的有關松樹的材料進行交流。
三、動手制作
1、教師講解制作立體樹的方法,幼兒學做立體樹。
2、教師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地予以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6
設計思路:
大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愛問“是什么?”,想知道“怎么來的?”。幼兒開始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仿生發明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它是人類善于學習和創新的體現,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多元的角度去感知,體驗各種各樣的仿生現象。在游戲中體驗仿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同時,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向往。
活動目標:
1、對各種各樣的.仿生現象感興趣,并能產生創造欲望。
2、初步了解仿生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并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熟悉魯班造鋸的故事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孩子的興趣,初步認識仿生
1、提問:你們聽過魯班造鋸的故事嗎?
2、魯班上山砍柴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3、他的手是被什么割破的?茅草為什么會割破他的手?
小結:魯班發現茅草的邊緣有許多小齒,后來他就發現出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這種現象叫仿生。
二: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找出兩種物體之間的聯系,獲得有關仿生現象的經驗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連線
小結:科學家們仿照它們的特點,發明出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飛機、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引導幼兒探索、操作
連線活動:左邊圖片分別為蒼耳、螢火蟲、蝴蝶;右邊圖片分別為日光燈、迷彩服、尼龍搭扣。
小結:科學家們真了不起,仿照一些動物、植物的形狀、本領,發明出了很多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三: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的物品是根據動植物的哪些本領或現象來仿生的。
1、出示“寶寶兜”“機器人”“船”,啟發幼兒想想人們可能是仿照什么動物發明創造出來的?
2、教師小結。
四:啟發幼兒大膽創新想象,用畫筆大膽表現自己仿生的想法。
1、幼兒根據圖片,結合仿生現象大膽想象,自由作畫。
2、請幼兒跟客人老師互動
活動延伸:
你們想做個小小發明家嗎?生活中還有哪些小動物也能給我們啟示,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仿照它們的特點能發明出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了好主意,打電話給我哦!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 篇7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3、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一、以介紹材料導入活動,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娃娃,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二、幼兒初步探究圓形頂紙板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點能頂起來。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教師:“如果用吸管頂圓形紙片,你們猜猜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吸管和圓形紙片,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吸管怎樣能頂起圓形紙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片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一個點上都試一試,能頂起來的那個點用圈圈出來,做個記號,試好了,請你們寫上自己的號數。”
3、幼兒操作探究圓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
師: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吸管能將圓形紙片頂起來嗎?吸管頂在那個點上圓形紙片能頂起來?還有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片上只有一個地方能把圓形頂起來,而且這個地方就在紙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驗,幼兒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頂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現紙板只有一個中心點能頂起來。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想。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紙片能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
3、幼兒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頂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四、出示不規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下次活動探究。
師:剛才小朋友都試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知道他們都有一個點能頂起來。那這些圖形能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吧!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中,投放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繼續探究頂紙板。
2、在后續活動中,繼續探究頂紙板物體面的大小